1.千萬不要同時服用。
降糖藥,不要隨身帶。
1.抗生素
如四環素、土黴素和慶大黴素。
這些藥物與苯乙雙胍(降糖靈)壹起服用,會引起患者乳酸性酸中毒。
2.利尿劑
比如氫氯噻嗪(氫氯噻嗪)、呋塞米(呋塞米)、衣康酸(尿酸)等等。
這些藥物可抑制胰島素β細胞分泌胰島素,使甲苯磺丁脲不能發揮降糖作用,導致血糖升高,少數患者甚至可出現糖尿病性昏迷。
3.胃腸解痙藥
如顛茄、阿托品、心得安等。,這些藥物都是同壹類抗膽堿能藥,能減弱磺脲類降糖藥刺激β細胞分泌胰島素的功能,使老年糖尿病血糖減慢。
4.抗結核藥物
如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
降糖藥和抗結核藥合用時,不僅不能降血糖,反而會使病情進壹步惡化。
5.抗凝劑
例如雙香豆素和華法林
可延長甲苯磺丁脲的半衰期,抑制其代謝,導致患者高血糖。
6.腎上腺皮質激素
腎上腺皮質激素中的糖皮質激素,如醋酸可的松、氫化可的松、潑尼松和地塞米松。會大大降低器官、組織、細胞對葡萄糖的分解利用,結果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會升高。
阿司匹林,不要和這些藥壹起服用。
1.安眠藥
苯巴比妥(魯米那)和健腦片可促進藥物酶的活性,加速阿司匹林的代謝,降低其療效。
2.降血脂藥物
縮膽囊胺不宜與阿司匹林合用,否則會形成復合物,阻礙藥物吸收。
3.利尿劑
利尿劑與阿司匹林合用會使藥物在體內蓄積,加重毒性反應;乙酰唑胺與阿司匹林合用可增加血藥濃度並引起毒性反應。
4.抗炎和鎮痛藥物
消炎痛、消炎痛、阿司匹林容易導致胃出血;布洛芬和阿司匹林合用可能會導致消化道出血。
5.抗痛風藥物
丙磺舒、保泰松、芐嘧磺隆的治療作用可能被阿司匹林拮抗,導致痛風發作,不宜合用。
6.維生素
阿司匹林可減少維生素C在腸道的吸收,促進其排泄,降低療效。維生素B1能促進阿司匹林的分解,加重對胃黏膜的刺激。
磺胺類藥物不應與這些藥物壹起服用。
1.酸性藥物
如中成藥山楂丸。主要成分山楂會降低進入體內的磺胺的溶解度,容易在腎小管中析出晶體,引起結晶尿或血尿。
其他含有有機酸的中藥,如金銀花、蒲公英等中成藥,不宜與磺胺類藥物同時服用。
2.尺寸c
可能出現尿路結石。
維生素C是壹種酸性物質,磺胺類藥物(如復方磺胺甲惡唑)及其代謝產物在酸性環境下易形成磺胺結晶鹽,導致尿路結石和腎臟損害。如果需要壹起使用,可以間隔2小時服藥。
抗生素,不要和利尿劑壹起服用。
可能會造成聽力障礙!
頭孢拉定(第壹代頭孢菌素)有壹定的耳毒性,呋塞米(強效利尿劑)可誘發耳鳴和聽力損傷。當兩種藥物壹起使用時,耳毒性增加,可引起聽力損傷。
維生素e,不要和這些藥物壹樣。
1.阿司匹林
維生素E和阿司匹林都可以降低血液粘度。
2.維生素k。
維生素E對維生素K有拮抗作用,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凝血。
洋地黃
維生素E能增強洋地黃的強心作用。服用此類藥物的患者應慎用維生素E,以免洋地黃中毒。
4.新黴素
影響脂肪吸收的藥物,如新黴素,會影響機體對維生素E的吸收,因此兩者同時服用可能會影響維生素E的吸收,降低療效。
5.雌激素
長期大劑量(每天400毫克以上)服用維生素E,尤其是與雌激素合用時,可誘發血栓性靜脈炎,應提高警惕。
感冒藥,不要和類似感冒藥壹起服用。
可能造成肝腎損傷!
很多感冒藥都是復方藥,裏面含有阿司匹林、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撲熱息痛等類似成分。這些非甾體抗炎藥對腎臟有壹定的損害,“疊加”使用的後果會更嚴重,容易對造血系統和肝腎造成損害。
避孕藥,不要和安眠藥壹起吃。
安眠藥的某些成分會與避孕藥發生相互作用,加速避孕藥的代謝,自然會削弱避孕藥的藥效。尤其是苯巴比妥安眠藥。(武警總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李瑞霞)
小蘇打,不要和保和丸壹起服用。
可以降低或消失藥效!
兩種藥物合用會降低療效,主要是保和丸中有很多有機酸成分,屬於酸性制劑,而小蘇打片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氫鈉,屬於堿性藥物。如果兩者壹起服用,會發生酸堿中和,導致藥效降低或消失。
2.老年人服藥的註意事項
老年人的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是年輕人的2-7倍。主要問題是肝腎功能減弱,用藥過量,濫用藥物。比如老年人的腎功能大約是年輕人的壹半,藥物的排泄速度變慢。
肝功能和肝血流量的下降,使肝臟對藥物的降解和解毒能力下降,藥物在體內的滯留時間延長。因此,老年人壹定要註意:
1,最多同時服用4種藥物。
很多老年人患有各種慢性病,醫生不能簡單用“加法”來計算劑量,最好用“減法”。遵循“藥物最小量、最小有效劑量”的原則,壹般不建議同時使用4種以上藥物。
2.不要濫用保健品。
不要迷信所謂的名、貴、新的藥物,相信廣告,濫用藥物,不要大量服用抗衰老藥物或保健品。大多數抗衰老藥物還處於研究階段,僅僅為了延長壽命而長期使用是不合適的。
還有很多騙子以老年人為目標,兜售所謂的“靈丹妙藥”或“祖傳秘方”。大家要提高警惕,到正規醫院和藥店取藥,避免上當受騙,危害健康。
3.不要扔掉病歷。
老年人應保留完整的用藥記錄和藥物過敏史。老人看病要隨身攜帶用藥記錄,盡量找固定的醫生,這樣醫生在開處方時可以更準確地考慮藥物的相互作用。
4.小病盡量不吃藥。
比如遇到感冒之類的小病,最重要的是休息,同時可以通過食療促進恢復。如果感冒了,感冒了,就喝點生姜紅糖水。對於頭痛、關節痛等慢性疼痛,可以先做理療、按摩、針灸,不要依賴止痛藥。
此外,與他人溝通,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病情復發,減少用藥機會,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