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超限效應的管理應用

超限效應的管理應用

接二連三地重復對壹件事進行同樣的批評,會使員工從最初的內心愧疚變成不耐煩,產生逆反心理——“為什麽對我的過失總是耿耿於懷?”本來他(她)也許已經做好了改正的準備,但在店長無休止批評的刺激下,完全有可能索性破罐子破摔,這會給商店管理帶來更大的不穩定因素。

柏思齊在門店的“嚴肅”是出了名的。作為店長,他為藥店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並嚴格執行,促使員工的服從意識空前提高。可是,柏思齊發現,店員對他的“嚴格要求”微辭頗多。諸多管理關系中尤為突出的,就是批評的效果越來越糟糕了。為了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柏思齊對那些違反藥店規定的員工,總是毫不留情地進行批評。比如有壹次,壹位女店員在銷售處方藥時未按照藥店規定的“雙人復核制度”復核,就將藥品銷售給了顧客,顧客回家後才發現產品的生產者不是自己指名想要的生產廠家,於是找藥店進行了調換,並向柏思齊投訴了那名女店員。柏思齊按照藥店規定,對該店員進行了罰款200元的處罰。

事情本該到此結束。但是,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柏思齊常常把這件事掛在嘴邊,督促員工在銷售處方藥時壹定要“引以為戒”,甚至三番五次在會議上將這個案例搬出來教育大家,並直接說出了女店員的名字。面對店長喋喋不休的“揭疤行為”,女店員敢怒而不敢言,最終遞上“壹紙休書”辭去了工作。柏思齊這才意識到是自己的批評過了火。

教育下屬、批評下屬,本是店長管理工作中常常要面對的問題。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壹個人都有可能受批評的時候,但並不是所有的過錯都可以通過批評來解決,或者說都需要通過批評來指出。有的人有了過錯能夠自省並且立即改正,有的人的過錯只是偶然之間的失誤而不會有重復性,有的人的過錯是因為第三方的影響,當然有的人確實是工作態度問題,也不排除有的人有時會別有用心……面對這形形色色的過錯,對於店長來說,批評下屬就絕不是壹件可以隨心所欲的事情,如果想怎麽吆喝就怎麽吆喝、想怎麽批評就怎麽批評,反映的就是壹個管理水平問題。案例中,柏思齊的批評總是喋喋不休,沒完沒了,給女店員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傷害,這才導致了女店員的離開。其根本原因在於店長沒有掌握好批評的“度”,出現了“超限效應”。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對方極不耐煩或反抗的心理現象,被管理界稱之為“超限效應”。

在商店管理中,“超限效應”常常出現於批評教育中。壹個店員犯了錯誤,不管大小,都被店長“死死抓住”,並在壹切可能的環境中進行重復批評,比如例會的時候、談話的時候。盡管時間和事件已經過去了很久,但店長對此卻表現出了“超強”的記憶力,津津樂道,喋喋不休。殊不知,這種接二連三地重復對壹件事進行同樣的批評,會使員工從最初的內心愧疚變成不耐煩,進而產生逆反心理——“為什麽對我的過失總是耿耿於懷?”本來他(她)也許已經做好了改正的準備,但在店長無休止批評的刺激下,完全有可能索性破罐子破摔,這會給藥店管理帶來更大的不穩定因素。

批評絕對是壹門學問。善意的批評能夠讓人如沐春風,虛心接受,並很快改正;而不合適的批評方式卻讓人心存不平,難以接受。店長在批評店員的過程中,應選擇適合的批評方式,以求達到理想的教育目的。 超限效應在家庭教育中時常發生。如:當孩子不用心而沒考好時,父母會壹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復對壹件事作同樣的批評,使孩子從內疚不安到不耐煩最後反感討厭。

被“逼急”了,就會出現“我偏要這樣”的反抗心理和行為。 因為孩子壹旦受到批評,總需要壹段時間才能恢復心理平衡,受到重復批評時,他心裏會嘀咕:“怎麽老這樣對我?”孩子挨批評的心情就無法復歸平靜,反抗心理就高亢起來。

可見,家長對孩子的批評不能超過限度,應對孩子“犯壹次錯,只批評壹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評,那也不應簡單地重復,要換個角度,換種說法。這樣,孩子才不會覺得同樣的錯誤被“揪住不放”,厭煩心理、逆反心理也會隨之減低。

超限效應不光是家庭教育中常常發生,在學校教育中也時常發生,拖堂就是壹例。這是時間上過度的超限效應。此外,還有內容過量、同壹重復等的超限效應。這些效應的結果都使學生的神經細胞處於抑制狀態,從而影響了學習的效率。

同樣,超限效應在教師的批評過程中也將出現。例如有些教師在批評學生之後,過了壹會,又覺得意猶未盡,重復批評了對方壹次,接著還是批評……這樣壹而再,再而三地重復同樣的批評,使學生極不耐煩,討厭至極。 第壹次挨批評時,學生的厭煩心理並不太大,但是在第二次,往往使厭煩度倍增。如果再來個第三次、第四次……那麽批評的累加效應就會更大,厭煩心理就會以幾何級數增加,說不定因而演變成反抗心理,甚至達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除非是個樂天派或個性特殊的人,否則,壹旦遭到批評,總是需要壹段時間,才能恢復心理的平衡,遭到重復批評的時論學生的反抗心理就高亢起來。他心裏會哨咕:“怎麽如此不信任我?”這樣壹來,學生的挨批心情就無法復歸平靜。可見,我們教師對於批評不能過度超量。

為避免這種超限效應在批評中的出現,教師應該切記,“學生犯了壹次錯,只能批評壹次。”千萬不要對同壹學生的同壹件錯事,重復同樣的批評。如果壹定要再次批評,也千萬不要象像鶴佬學話那猶重復壹次。應該換個角度進行批評。這樣,學生也不會覺得同樣的錯誤壹再被“窮迫不舍”,厭煩心理、反抗心理就會隨之減低。對於學生的表揚也不能搞“廉價”,否則也將導致超限效應。有些教師認為,多批評不好,多表揚就好了。其實不然,這裏也有個限度的問題。例如:某班有個差生聽慣了批評,他對批評根本不當回事。但是新學期換了個班主任。這個進主任壹開始對這個差生的某些“閃光點”作了表揚,起初這個差生很受感動,但是過了壹段時間,這個差生發現,老師對自己的表揚越來越多,而且有許多是有意拔高的。他認為這是老師 在哄自己,名義上表揚,實際上讓我註意這些方面,這分明是看不起自己,不信任自己。於是,他壹聽到表揚,就大為惱火。 可見,教師在任何方而都應註意“度”。如果“過度”就會產生“越限效應”,如果“不及”,又達不到既定目的。因此,我們壹定要掌握好“火候”、“分寸”、“尺度”,只有這樣才能”恰到好處”,才能避免“物極必反”、“欲速則不達”的超限效應。

在課堂上、或者在聽講座時,如果對某個妳還算感興趣的問題,教師宣布“針對這個問題,我們有3點要講”的時候,妳會認真聽,甚至會試圖記下這3點,然而當教師宣布“針對這個問題,我們有10點要講”的時候,妳便頓時失去了聽下去的興趣!

同樣,如果壹節課教師讓妳學習10個單詞,可能妳還會認真地學習,並試圖掌握,但如果讓妳學習50個單詞,恐怕妳連試圖記憶的興趣也沒有了。之所以出現這些現象,也是因為超限效應的原因。即人接受任務、信息、刺激時,存在壹個主觀的容量,超過這個容量,人就不願意認真對待這些任務了。因此,當向學生或者孩子講述某個知識、道理以及布置作業時,在時間以及任務數量上註意不要超過學生可接受的限度,否則不僅達不到教育的初衷,而且會適得其反。

  • 上一篇:尋找天堂第三章遊戲介紹
  • 下一篇:綠蘿冬天爛根怎麽辦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