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論經濟全球化給中國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論經濟全球化給中國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經濟全球化表現在三個方面:壹是貿易自由化,即國家間貿易壁壘的降低,包括關稅的不斷降低和非關稅壁壘的取消;二是金融國際化,即各種國際金融市場的形成和各種國際金融機構的迅速發展;第三,生產是跨國的,即跨國公司全球投資的發展導致國際生產分工的深化,跨國生產成為當代世界的主要生產形式。經濟全球化的意義在於,融入這壹進程的國家將獲得更好的發展條件,如更大的市場,更廣泛的生產要素來源,跨國公司將帶來更多的技術和資源。經濟全球化是發達國家拓展市場的機遇,特別是大型跨國公司全球擴張的機遇,也是發展中國家的機遇。因為發展中國家可以獲得更多的外資和更大的國際市場,實現發展的跨越。當然,這個機會只屬於實行開放發展戰略的國家。

經濟全球化也對中國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這壹挑戰包括三個方面:

首先,全球資源和市場競爭的挑戰。全球化使國際生產要素的競爭更加激烈。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走上了開放發展的道路,努力吸引外資和先進技術。如果中國不進壹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就不可能保持在吸引國際資本和其他生產要素方面的優勢地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已成為WTP的成員。各國按照世貿組織規則相互開放市場,相互提供最惠國待遇。中國如果得不到平等待遇,必然會在這場市場競爭中處於相對不利的地位。

其次,全球制度競爭的挑戰。發展中國家普遍實行開放發展戰略,按照國際市場競爭規則參與國際競爭;經濟轉型國家普遍采用市場經濟體制,縮小了與世界經濟的體制差異;即使在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經濟體制的效率也是通過市場自由化改革不斷提高的。因此,當代國際競爭越來越成為整個國家的競爭,歸根結底是制度的競爭。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四大決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來,我國市場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制度競爭力大幅提升。但市場經濟體制還很不規範,在按市場經濟原則競爭的全球經濟中還很弱。中國迫切需要加快市場經濟體制建設,以增強國際競爭力。WTO是按照發達市場經濟的制度規則建立的。加入WTO實質上是采用壹套規範、發達的市場經濟規則來推動中國的改革,這將大大加快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設,從而加快全球化背景下的制度競爭。

第三,趕上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經濟全球化深化了國際分工,特別是基於知識經濟的國際分工。知識經濟不僅導致幾個新興產業的出現,也是經濟結構的壹場革命。中國必須加快發展知識經濟,以免在這場革命中落後。加入WTO,開放通信市場,加快經濟信息化,擴大服務業開放等。,都是為了加速中國產業結構的進步,從而在新的國際分工中爭取有利地位。否則,中國將長期處於壹般制造業乃至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國際分工地位。就像工業革命導致了世界工業國家和農業國家的分工,後者在國際分工中長期處於劣勢壹樣,信息革命正在形成世界“新經濟”和“舊經濟”的分工,必然導致後者處於落後地位,難以翻身。

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

世貿組織的形成和發展體現了經濟全球化的歷史進程。從本質上講,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是為了融入經濟全球化的歷史潮流,世貿組織的形成和發展證明了它是經濟全球化的標誌和載體。

WTO及其前身CATT(GATT)是20世紀世界歷史發展的產物,也是國際合作和人類進步的標誌。二戰後,人類從戰爭的破壞中醒悟過來,意識到貿易保護主義對誰都沒有好處,為了市場的戰爭只能導致世界災難。CATT的目標是“充分利用世界資源,擴大商品的生產和交換”。CATT在47年的發展中,推動了大部分國際商品貿易的自由化,大幅降低了各國的關稅,在消除非關稅壁壘和反傾銷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WTO極大地拓展了貿易自由化領域,完善了國際貿易及其相關規則,覆蓋範圍從貨物貿易擴大到服務貿易和知識產權,極大地完善了國際貿易爭端解決機制,形成了法律化的國際經貿體系。世貿組織成員必須壹攬子接受該協議,這有利於成員在全球化過程中的利益平衡,因為它在某些領域相對不利,而在另壹些領域相對有利,這使得成員能夠充分考慮參與的得失,從而大大降低全球化體系建設的難度。

世貿組織是壹個不斷發展的國際組織。它不僅成員不斷擴大,而且作為壹個全球多邊貿易體系更具代表性,它還通過組織成員之間的談判來適應經濟全球化的需要。在多哈發起的新壹輪多邊貿易談判說明了這壹點。提出的所有議題都反映了經濟全球化的新發展,如農產品和服務貿易協定的完善、區域經濟集團、貿易與環境、貿易與投資、競爭政策、政府采購透明度、貿易便利化、藥品知識產權等等。這些問題來自於經濟全球化發展的需要,國際協定的締結將使全球化更加穩定合理地發展。

壹方面,入世表明中國終於滿足了經濟全球化對壹個競爭者資格的要求;另壹方面,這也表明中國開始了壹條通向全球競爭的新的發展道路。從發展歷程看,中國的對外開放有四大階段:壹是十壹屆三中全會後以建立經濟特區為起點的“探索試驗階段”;二是90年代以來浦東開發開放為標誌的“區域提升階段”;三是以加入世貿組織為標誌的“全方位雙向開放階段”;第四,以人民幣完全可兌換和若幹年後資本市場全面開放為標誌的“高度開放階段”。

目前,全面雙向開放階段有三個基本特點:壹是外貿政策從主要鼓勵出口轉變為同時放開進口;二是外資政策從吸引外資流入轉變為同時關註外資;第三,國家產業政策同時從出口導向戰略向產業國際化轉變,企業經營從國內生產、國外銷售向生產經營國際化轉變。總體上可以說,中國的發展戰略已經從立足國內市場的對外開放轉變為立足全球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

▊利用WTO體制條件趨利避害。

WTO是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也為各國參與全球化創造了規則和條件。中國是在開放中發展起來的,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中國需要進壹步利用全球化的條件來發展自己,包括利用國際資本和世界市場,以及利用國際制度條件。加入世貿組織將有助於中國更好地利用國際制度條件,在經濟全球化中趨利避害,從而贏得經濟全球化的挑戰。

世貿組織的宗旨是促進經濟發展,這完全符合中國的根本利益。根據世貿組織協定,這壹組織的宗旨是“提高生活水平,確保充分就業,確保實際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大幅穩定增長,擴大商品和服務的生產和貿易”,“通過互利安排,大幅降低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消除國際貿易關系中的歧視性待遇,從而為實現這些目標作出貢獻”。這表明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可以獲得更有利的經濟增長和發展的外部環境。我們不僅要遵守協議中的承諾,還要充分利用世貿組織創造的有利國際環境,為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服務。

世貿組織建立的是壹個有監督的自由化競爭體系,它提供了壹個風險防範機制,成員可以從自由化中受益,並在必要時采取行動。成員可以對貿易夥伴的傾銷行為啟動反傾銷程序,對貿易夥伴的補貼征收反補貼稅,為保護國內產業臨時采取壹些限制進口的緊急措施。中國完全有可能充分利用這壹風險防範機制,贏得經濟全球化的好處,同時將可能的影響和風險降到最低。

有效的爭端解決機制是WTO的重要特征,它確保國際貿易摩擦能夠得到及時、公正的解決,是經濟全球化走向法制化的體現。WTO確定了解決國際貿易爭端的程序,每個程序的時限和各方的權利義務,並保證了這壹機制的效率和權威性,是壹種公平、公正的競爭制度。加入世貿組織不能僅僅理解為開放市場,履行義務,還應該作為成員享有相應的權利。中國應加快熟悉這壹制度,以便更有效地維護其在這壹組織中的合法權益。中國需要掌握國際市場競爭的規則。20多年來,中國很好地利用了全球市場,出口增長迅速,在大量制成品方面成為世界上強有力的競爭對手。然而,壹些國家通過單邊反傾銷行動實施保護主義,使中國的出口越擴大,與國際市場的矛盾就越大。為了在各種矛盾中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中國需要利用世貿組織規則公平、合理、及時地解決貿易摩擦。

WTO的透明度原則對中國的行政管理體制提出了巨大的挑戰。該原則壹方面要求成員政府定期向其他成員通報其具體措施、政策和法律,另壹方面規定成員的貿易政策應定期接受世貿組織的審議。這壹貿易政策審議機制通過定期監督,增強各國貿易政策和實踐的透明度,鼓勵成員嚴格遵守世貿組織規則,履行承諾。這種審查機制的作用在於,壹個成員制定的政策和出現的情況可以使其他成員更好地了解,反過來,它可以及時得到其他成員對其交易系統表現的反饋。這壹透明原則為全球經濟的運行創造了可預測性。中國不僅要按照這壹透明原則改革和完善法律體系和行政管理體制,而且要加快經濟管理模式與國際市場的接軌。同時,它要以這種透明度和可預測性充分關註其他成員,把握世界市場,制定企業的競爭戰略和政府的發展戰略,不斷擴大出口市場。

經濟全球化形成了以自由競爭為本質特征的世界經濟體系,這對弱者無疑是不利的。但是,世貿組織的積極作用在於,它不僅維護了經濟全球化的競爭規則,從而加強了其競爭力,而且通過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的優惠安排,減少了其相對劣勢。世貿組織協定包含有利於發展中國家的特殊安排,如與發達國家的非互惠安排;可以得到其他成員的特殊差別待遇;成員應通過擴大市場準入增加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機會;在采取國內或國際措施時維護發展中國家的利益;發展中國家有較長的寬限期來執行協議;妳還可以獲得各種強制性培訓性質的技術援助。中國同意加入世貿組織在不同程度上具有壹個發展中國家的特征,這對中國減少全球化的影響具有積極意義。我們需要充分利用這些特殊安排來加快中國競爭力的提高,同時需要深入研究各種WTO例外條款來維護中國的經濟安全,從而最大限度地利用WTO規則,減少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沖擊。

  • 上一篇:Xi安醫藥展
  • 下一篇:廣東華南通商貿發展有限公司潮安分公司怎麽樣?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