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青花瓷主要有以下特點:
壹、胎釉。胎體細膩,潔白堅致,質地輕盈,修胎細致,看不見旋痕,薄厚均勻。釉面光亮晶瑩,玻璃光澤,純凈無瑕,白中微閃青色,具有明代風格。
二、青料。我國浙江出產的青料最為上乘,有待提煉。從色澤上看可分為兩種:壹種是色澤沈靜勻潤,發色比康熙青花柔和淡雅,沒有太深的色階,也有少量是仿明成化的淡青色,或仿明嘉靖的青花藍紫色,淡青色常出現在壹些小件器皿中,用筆纖細,清雅宜人。另壹種是青花色澤濃重艷麗,色調深藍,釉中有小氣泡,釉面有橘皮紋,系仿明代永樂、宣德青花蘇泥伯青料風格,由於用國產料代替進口料來描繪,只能采取人工濃彩堆點的方法來體現黑點和暈染,比較而言還是顯得生硬壹些,缺乏永樂、宣德青花自然流暢、深入胎骨的效果。
雍正時期除傳統的青花外,還有青花釉裏紅、琺瑯彩青花、青花釉裏紫、青花釉裏紅、青花釉裏紅、青花釉裏紅、青花釉裏紅、青花釉裏紅、青花釉裏紫、黃釉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種。其中青花釉裏紅燒造很多,尤為精美,以青花繪輔助紋飾,以釉裏紅繪主題紋飾,既保持了青花文靜典雅、沈著穩重的特點,又增添了釉裏紅的渾厚華麗、色調明快艷麗。如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雍正青花釉裏紅鳳穿花蓋罐、青花釉裏紅三果紋雙耳扁瓶,即為此類代表作品。
三、造型。雍正青花在造型上既有繼承又有發展,結構精巧,陳設與實用保持完美結合,形成典雅古樸的藝術風格。雍正青花善於博采眾長,無論是仿古代青銅器的風格,還是對於自然界的花果,如瓜果、石榴、海棠等,都不是純機械的模仿,而是以簡潔、簡練的手法增強其潔凈的表現力。康熙青花中流行的棒槌瓶、鳳尾尊、琵琶尊等器形很少出現,瓷器的足部處理也不常見早期的臺階痕、雙圈足,都是圓潤的 "泥鰍背",用手撫摸十分潤滑,俗稱 "燈黑根"。除了日常生活用的盤、碗、碟、杯、盅及各種小件文具外,還有不少大件的刻面,款式新穎。
碗:有撇口式、斂口式、花口式、馬蹄式、墩式、折腰式等,以折腰式最為流行。碗壁壹般較薄,口、足處理得很精細,有圈足和臥足兩種,圈足切割整齊,比較大。民窯青花足內有砂底,有旋坯痕跡。
壺:壺形俊美,既實用又美觀,有菊瓣式、桃式、瓜棱式、端把式、提梁式等,以提梁壺最具代表性。
瓶類:有玉壺春瓶、象耳折方瓶、桶瓶、蒜頭瓶、葫蘆瓶、雙耳六角瓶、直口瓶、賞瓶(賞賜用)、燈籠瓶(形似燈籠)、四連瓶、六連瓶、撇口瓶、橄欖瓶、梅瓶等。梅瓶的瓶口比前期要薄,既有清代的溜肩式和撇口大梅瓶,也有仿明永樂、宣德的溜肩式。有細砂底和釉底兩種。
尊類:造型古樸,多為大型禦用陳設品。壹般高50-70厘米。有如意耳尊、雙螭耳尊、燈籠尊、蒜頭尊、撇口圓腹尊、侈口尊、象耳尊等。
雍正瓷器的造型和裝飾技法,在仿古方面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體現了制瓷技藝的高超。景德鎮禦窯廠受雍正皇帝的影響,對前代作品的仿制達到了高潮,尤其是仿宋代五大名窯的顏色釉和明代永樂、宣德、成化三朝的青花水平最高。從仿制的青花來看,有的不僅造型相似、大小相同,而且紋飾色彩刻畫逼真,這是因為宮廷仿品多以真品來仿制,所以有時真假難辨,達到了 "仿古暗合,與真無二 "的程度。
總的來說,還是清代的雍正瓷器最為完美,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構思別致,每件器物的壹角都有多種風格。小件器皿線條柔美含蓄,輕盈俊秀,追求實用與審美的統壹。大件器皿典雅端莊,講究線條變化,古樸渾厚,剛中帶柔,講究上下比例協調,空間關系適度,整體統壹,可謂厚重古樸與輕盈秀美兼備,達到了 "增壹分則長,減壹分則短 "的程度。
四、裝飾。雍正青花十分註重裝飾布局與造型的完美結合,依器物之形,配以適當的構圖。用筆精細細膩,構圖疏朗明快,紋飾簡潔明快,強調主題突出。官窯青花以龍鳳呈祥、纏枝蓮花為代表,畫風典雅壹致。民窯青花則不拘壹格,筆法嫻熟,追求自然隨意的畫風,具有濃郁的民間風格。
雍正青花裝飾題材十分豐富,有花草、動物紋、人物、吉祥圖案等。總的來說,雍正青花繪畫技法多樣,並大量運用了花卉、花鳥、花鳥、花卉等裝飾手法,十分新穎獨特。圖案整體感強,規矩富於變化,達到了很好的裝飾效果。
第五,款識。雍正青花主要是在器物底足用青花書寫 "大清雍正年制 "六個楷書大字。其次是篆書六字和篆書四字。四字楷書年款較少。從故宮博物院的藏品來看,大型器物壹般都有六字篆書款,而中小型器物則以楷書款居多,部分也有篆書款。明代款識的例子有 "永樂年制"、"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 "等。但也有仿明代器物寫本朝官款的,有的寫仿款,有的不寫款,對於這類不寫年號的仿品要仔細研究分析,如仿宣德青花龍戲海水天球瓶就有這三種情況。另壹種比較特殊的是青花四聯瓶,在每個瓶底寫壹個字,合起來正是 "雍正年制 "四個字。而青花六聯瓶則是在瓶底中間寫上 "大清雍正年制 "六個篆字。
本朝雍正官款壹般字體清晰、美觀、工整,是典型的宋體小楷,字與字之間的排列要比康熙官款緊湊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