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名剛果男子死於原因不明的疾病。多年後,通過對該男子血液標本的分析,發現了第壹例確診的艾滋病毒感染病例。
1981
加利福尼亞和紐約的醫生報告說,在男同性戀者中爆發了卡氏肺孢子蟲肺炎(PCP)和壹種罕見的腫瘤--卡波西肉瘤。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報道了這壹消息。這是醫學界廣泛關註艾滋病的開端。這種綜合癥當時被命名為同性戀相關免疫缺陷癥(GRID)。
1982
人們發現這種綜合癥與血液有關。不僅在男性同性戀人群中發現了這種綜合征的病例,而且在女性、男性異性戀者、吸毒者、血友病患者、輸血者和嬰兒中也發現了這種綜合征的病例。這種綜合征已被重新命名為獲得性免疫系統缺陷綜合征(艾滋病)。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將其定義為壹種流行病。
另有 14 個國家報告發現了艾滋病病例。
1983 年
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蒙塔尼耶博士的領導下,分離出壹種逆轉錄病毒,他們稱之為淋巴腺病相關病毒(LAV)。這種病毒後來被確認為艾滋病的病原體。
33 個國家發現了艾滋病病例。
1984
美國政府宣布,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的蓋洛博士分離出了壹種被稱為 HTLV-III 的病毒,這種病毒可導致艾滋病。(兩年後,LAV 和 HTLV-III 被確認為同壹種病毒。壹個國際委員會將其命名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
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希望在兩年內對艾滋病疫苗進行人體試驗。
被美國研究人員稱為 "0號病人 "的蓋坦-杜加斯(Gaetan Dugas)去世了。這位加拿大空姐曾與數十名男同性戀者發生過性關系,這些人是美國最早發現的艾滋病患者之壹。
1985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準了蓋洛實驗室開發的艾滋病診斷試劑盒,並由美國衛生部授予專利。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就該試劑盒的專利權對美國衛生部提起訴訟。最終,法國和美國組織同意分享該試劑盒的專利使用費。
男影星洛克-哈德森成為第壹位死於艾滋病的公眾人物。
13歲的美國血友病患者瑞安-懷特(Ryan White)被公立學校拒絕繼續接受教育。
1986
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全球艾滋病戰略。
1987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準 AZT 作為第壹種抗艾滋病毒藥物。
英國戴安娜王妃在英國開設了壹家專門收治艾滋病患者的醫院。她與艾滋病患者握手的照片改變了人們以往對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態度。
美國總統裏根在上任六年後,首次在公開場合提及艾滋病壹詞。
美國啟動了首個艾滋病教育計劃。
1988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宣布每年的 12 月 1 日為世界艾滋病日。
1990
因爭取上公立學校的權利而聞名的艾滋病毒感染者瑞安-懷特(Ryan White)去世,年僅 19 歲。美國國會通過了《瑞恩-懷特艾滋病資源綜合應急(CARE)法案》,為沒有醫療保險或其他資源的艾滋病患者提供幫助。
世界衛生組織收到了307,000多份艾滋病病例報告,但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實際數字可能接近壹百萬。
1991年
洛杉磯湖人隊的籃球明星約翰遜公開宣布自己感染了艾滋病毒,並退出籃球界,致力於提高公眾對艾滋病的認識。
1992年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準將DDC和AZT聯合用於治療進行性HIV感染,這是首個成功的艾滋病藥物聯合療法。
法國指控三名衛生部門高級官員於1985年出售受艾滋病病毒汙染的血液制品。他們的行為導致數百人通過輸血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1993年
俄羅斯芭蕾舞明星魯道夫-努列耶夫和美國網球傳奇人物阿瑟-阿什死於艾滋病。
壹項名為 "協和 "的歐洲臨床試驗發現,AZT對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有效,但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並沒有出現艾滋病癥狀。
1994
演員湯姆-漢克斯(Tom Hanks)因在電影《費城故事》(Philadelphia)中扮演壹名艾滋病患者而獲得當年的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獎。
1996年
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UNAIDS)計劃啟動,取代了之前的世界衛生組織(WHO)全球計劃。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準了首批用於艾滋病毒感染者的蛋白酶抑制劑。這些藥物抑制蛋白酶的活性,而艾滋病毒需要蛋白酶才能復制。
研究表明,3種藥物的組合比2種藥物的組合更有效。
美籍華人何大壹教授因其在艾滋病治療方面的傑出貢獻被《時代周刊》評為年度人物,成為35年來首位入選該雜誌年度人物的科學家。
約翰遜重新開始了他的籃球生涯。
1997年
研究人員發現,艾滋病毒會侵入人體免疫系統的記憶細胞,為病毒本身創造藏身之處。
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報告說,艾滋病毒疫情比以前估計的更為嚴重,全球有 3,000 萬人感染艾滋病毒,每天有 16,000 人感染。
1998年
美國開始對艾滋病疫苗進行首次人體試驗。
美國和歐洲的制藥公司對南非政府頒布的壹項法令提起訴訟。該法令允許南非政府以低於其他地方的價格購買治療艾滋病的品牌藥物。
同樣在南非,艾滋病活動家古古-迪亞米尼(Gugu Diamini)在電視上宣布自己是艾滋病毒呈陽性者後,被鄰居毆打致死。
1999年
美國阿拉巴馬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說,他們已經追蹤到艾滋病毒的來源是非洲中西部的壹種猩猩。
2000年
在第13屆國際艾滋病大會上,南非總統塔博-姆貝基質疑抗艾滋病藥物的安全性以及艾滋病毒是否導致艾滋病,招致批評。
2001
人們越來越關註用於控制艾滋病病毒的劇毒藥物的不良反應和藥物治療的失敗率。
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呼籲每年至少撥款 70 億美元 "武裝 "發展中國家的艾滋病毒/艾滋病防治工作。
美國和歐洲的制藥公司撤銷了對南非政府長達三年的指控。
南非的艾滋病報告顯示,該國有470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世界上人數最多的國家,而且這壹數字還在不斷增長。
據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稱,截至2001年,全球約有2100萬人死於艾滋病,其中包括1700萬撒哈拉以南地區的居民。大約有 3,600 萬人感染了艾滋病毒,其中大約 2,600 萬人生活在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