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本病 "避其毒氣 "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預防各種感染,如細菌、病毒、寄生蟲感染。積極預防和治療上呼吸道感染。
2.飲食有節;
3.調節情緒,保持心情舒暢、愉快。
過敏性紫癜中醫治療
(1)熱病傷血:
證候:病程較短,紫癜色紅或紅紫,出現較快,皮膚瘙癢或有風團,身熱,面赤,五心煩熱,咽痛,口渴,小便赤、幹,小便清長,舌質紅或絳,苔薄黃,脈數。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祛風。
方藥:銀翹散合犀角地黃湯加減。方中銀花、連翹、雙黃連、川黃連清熱解毒,犀角、丹皮、生地、赤芍涼血解毒,再配茯苓輕滲利尿,夏枯草清瀉肝火。若皮疹嚴重,加紫草、蟬蛻清熱透疹;皮膚瘙癢,加雙黃連籽、白苔皮;咽喉腫痛,加牛蒡子;腹痛,加白芍、甘草;胃腸不適,加甘草、大棗;鼻衄,加藕、香附葉;尿血,加小薊、香茅根;蛋白尿,加益母草。
(2)瘀血阻絡:
證候:病程主校,反復發作,遷延不愈,紫癜色紫或紫紅,關節痛腹痛,面色及下瞼青暗,皮膚粗糙,白睛有紫或紫紅色血絲,咽幹,舌質暗或有瘀斑,苔薄白或薄黃,脈澀或弦。
治法:活血化瘀,解毒祛風。
方藥:桃紅四物湯加味。方中桃仁、紅花、當歸、川芎、赤芍活血化瘀,生地滋陰涼血,方中可加紫草、蒲公英、黃芩等清熱透疹之品,以祛除余邪。關節痛乳香、沒藥;腹痛加元胡、川楝子;蛋白尿加益母草。
(3)氣虛血虧:
證候:紫癜反復發作,遷延不愈。紫癜隱約散在,色淡,勞累後加重,神疲乏力,心悸氣短,蛋白尿,舌質淡紅,苔薄白或少苔,脈沈細無力。
治法:補氣養血,佐以涼血解毒。
方藥:八珍湯加味。方中黨參、白術、茯苓、甘草補脾,當歸、川芎、熟地黃、赤芍補血活血涼血,全方****,共奏氣血雙補之功。全方***具有氣血雙補之功效。可加紫草、香茅根、茜草等,以涼血解毒。蛋白尿明顯者加黃芪、益母草;尿血重者加女貞子、旱蓮草。
方藥:
紫草根30克,每日煎服。紅棗10~20枚,煎湯服或食,每日3次。
中藥:
(1)銀黃口服液:每次10~20m1,每日3次。主治熱傷血證及咽部紅腫熱痛者。
(2)銀翹散丸:每次1丸,每日2次。適應證同上。
(3)防風通聖丸:每次6克,每日2-3次。適用於熱傷血、發熱惡寒、皮膚瘙癢、關節腫痛、大便燥結者。
(4)八珍益母丸:每次1丸,每日2次。適用於氣血兩虛之證。
針灸推拿治療:
針灸主穴:曲池、足三裏:曲池、足三裏;配穴:合谷、血海。先用主穴,效果不理想時加配穴。腹痛者加灸三陰交、太沖、內關。
過敏性紫癜西醫治療
(壹)治療
1.消除致病因素,控制感染,驅除寄生蟲,避免過敏性食物和藥物,是防止復發和治愈本病的根本措施。可行驅蟲治療。
2.壹般療法
(1)抗組胺藥:可選用鹽酸異丙嗪(非那拉嗪)、氯苯那敏(撲爾敏)、苯噻嗪、去氯羥嗪(金剛烷胺)或特非那定片劑。也可靜脈註射 10%葡萄糖酸鈣,但療效不壹。撲熱息痛:8mg,3次/d,口服;息斯敏:10mg,2次/d,口服。
(2)蘆丁和維生素C:作為輔助劑應用,壹般劑量要大,維生素C以靜脈註射為好。
(3)止血藥:卡巴膽堿(安體舒通、安絡血)10mg,2-3次/d,肌肉註射,或40-60mg加入葡萄糖液中靜滴。苯磺酰胺(止血)0.25~0.5g,肌肉註射,2~3 次/d,或靜滴。腎臟病變者慎用抗纖維蛋白溶解藥。
3.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可抑制抗原抗體反應,具有抗過敏和改善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對關節型、腹型、皮膚型療效較好,但該激素對腎臟病變無效,有人認為不能縮短病程,壹般用潑尼松(強的松)30mg/d,分次口服、如1周皮疹不消,可增至40~60mg/d,癥狀控制後逐漸減量直至停用,也可配合氫化可的松100~200mg/d,病情好轉後再口服使用。
4.免疫抑制劑過敏性紫癜並發腎炎時,經激素治療效果不佳或病情遷延者可加用免疫抑制劑,壹般常與激素聯合應用,可選用環磷酰胺、硫唑嘌呤等,但應註意並發感染。
5.抗凝治療 對於急性腎炎、腎病綜合征病例,除皮質激素、環磷酰胺(CTX)外,還可采用抗凝治療,如肝素10~20U/(kg? h)×4周,使APTT維持到正常值的1.5~2.0倍。
6.改善腎功能損害患者的腎微循環:654-2(20~30mg/d)+川芎嗪(300mg/d)或丹參註射液,靜脈滴註,10d為壹療程,每月1~2次。
7、目前國外有報道,氨苯碸可作為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無效的重癥紫癜患者的有效治療藥物。治療劑量為 100 毫克/天,治療前應檢查 G-6-PD 水平。治療期間應註意血正常血紅蛋白水平。壹般來說,其典型癥狀可在治療 2 周後得到基本控制。國內尚無相關報道。
(2)預後
本病預後大多良好,病程壹般為3~6個月,壹次發作可持續1周~6個月。僅有關節和皮膚癥狀者病程較短,而有明顯腹部癥狀者病程較長。如果並發腎炎發展為腎功能衰竭,或出現腦部病變並發腦出血,預後嚴重。瑞金醫院曾統計350例過敏性紫癜患者,出院時治愈181例(57.71%),好轉153例(43.72%),未愈15例(4.29%),死亡1例(0.28%)。死亡原因是腎炎發展為腎衰竭,並伴有肺部感染和敗血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