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展資料
海金沙,中藥名。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幹燥成熟孢子。壹般在秋季孢子尚未脫落時剪取藤葉,然後曬幹,搓揉或打落孢子,篩去莖葉,即可入藥。
多年生草質藤本,1~5米。根狀莖橫生,黑褐色有節的毛;根須狀,黑褐色,堅韌,也有毛。葉多數,與莖上的短枝兩側對生,二形,紙質,連同軸和羽片稀疏短毛:營養葉頂部三角形,長 10-300px,寬 10-300px,二歧羽狀,小羽片掌狀強健或 3 裂,寬 3-8mm,邊緣有不規則細鈍鋸齒,孢子葉卵狀三角形,長 10-500px,寬 10-500px,多收縮,深撕裂。夏末,流蘇狀的孢子穗生於小羽片下方的邊緣,穗長 2~5mm,黑褐色,孢子表面有小疣。
1.治療淋病:用海金沙、石葦、滑石、茯苓、澤瀉、赤芍、桂枝、白術、芍藥、甘草。(治要》)
2.治脾胃脹滿,腹脹如鼓,喘息不得臥:海金沙同白術、甘草、牽牛子為末服。(《本草綱目》)
3.治小便不通,臍下滿悶:海金沙壹兩,臘茶半兩,搗碎。每服三錢,生姜、甘草煎湯下,壹日二服。亦可末服。(《圖經本草》)
海金沙的主要功效是清利濕熱、通淋止痛,用於治療血淋、石淋、熱淋、尿道澀痛等癥。其性寒能入小腸,膀胱經善清小腸、膀胱濕熱,故可用於治療尿道澀痛、血淋、石淋等癥。同時它能利尿消腫治療水腫,可配伍澤瀉豬苓。同時,海金沙還能利尿解毒。它含有反式對香豆酸,能增加膽汁分泌,但不會增加膽汁中膽紅素和膽固醇的濃度。此外,它還具有壹定的抗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