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辛、苦,性溫。歸肝、脾、腎經。功能:溫經止血、散寒調經、安胎、止咳平喘、除濕止癢。適用於適用於:①寒性出血,尤以崩漏為甚者;②寒在下焦或寒客胞宮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寒性不孕、胎漏下血、胎動不安等;③寒性咳喘;④濕疹瘙癢。
藥理作用 艾葉中含有揮發油。對炭疽桿菌、甲溶血性鏈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10多種革蘭氏陽性菌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艾葉揮發油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具有止咳、祛痰、平喘、消炎和抗過敏作用。艾葉油能明顯抑制離體蟾蜍心臟的收縮。艾葉煎劑對家兔離體子宮有興奮作用。艾葉油具有利膽作用。艾葉水浸液有促進血液凝固的作用。
禁忌
1.艾葉性溫燥,外感風熱、溫熱,內有實熱熾盛、陰虛火旺、血虛血熱者忌服。血熱出血證忌服。
2.所含揮發油對中樞神經有明顯抑制作用,昏迷者禁用,嬰幼兒、老年人不宜長期服用。
3.艾葉油能明顯抑制心臟活動,心功能不全等心臟病患者不宜長期服用。4.對子宮平滑肌有興奮作用,孕婦及先兆流產患者慎服。
不能和什麽藥壹起吃 中西藥搭配禁忌:與鎮靜藥、麻醉藥同用劑量不宜過大。
沖劑用法與用量
1.用法內服宜煎煮;或提取艾葉油等有效成分制成膠囊口服。外用可煎湯熏洗,或炒熱溫熨、搗碎艾灸。止血宜炒炭,散寒止痛宜生用,燒灸宜搗茸。
2.用量入煎劑,壹般3~6g;艾葉油每次服0.1ml,3/d.適量外用。
3.不良反應幹艾葉100g左右即可致死,入藥量壹般不能超過10g,超過此量的2~3倍,即有中毒的可能,發生中毒性黃疸和肝炎,甚至引起妊娠流產。
4.中毒搶救和治療中毒性肝炎,可選用茵陳、板藍根各30g,梔子、龍膽草、甘草各9g,車前子(水煎)15g.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