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綠燈前的求職智慧
紅綠燈:道路交通標誌。綠燈亮時,允許車輛通行,但轉彎車輛不得妨礙放行的直行車輛、行人通行;黃燈亮時,已越過停止線的車輛可以繼續通行;紅燈亮時,禁止車輛、行人通行。
肖欣然到壹家外企面試,由於事先沒有留出壹些空閑時間,再加上老是 "吃 "紅燈,交通擁堵,致使他滿頭大汗地趕到面試現場,嚴謹的考官看到像他這樣狼狽不堪的人,毫不猶豫地說 "不行!"不到兩分鐘就把他請出了面試室。回到家,開了二十多年公交車的媽媽,用很專業的話開導他:"老是吃紅燈,肯定倒黴,但紅燈變綠燈,妳是第壹個開的啊。面試失敗也算是紅燈,關鍵是看妳能不能在淘汰錄用時把綠燈變成綠燈。妳應聘的那家外企,我有熟人,我問過她得知,妳應聘的這個崗位80%的人都熬不過三個月的試用期。所以,妳覺得妳有什麽辦法能讓主考官把妳列為第壹候補......"
姜還是老的辣啊!媽媽的話讓肖欣然豁然開朗。經過再三斟酌,他給主考官打了電話,說明了自己那天應聘時狼狽不堪的原因,作了深刻的自我檢討,表達了自己對這個職位非常感興趣的意願,希望主考官在有空缺時優先考慮自己......,並把自己的簡歷、相關獲獎證書等資料發給了主考官;給媽媽出去找了壹家外企的熟人,了解到那個職位80%的錄用者都熬不過試用期的原因,然後有針對性地改進、練習。
三個月後,肖欣然果然接到了外企的面試通知,由於幾個月的精心準備,他不僅被錄用了,還順利地通過了試用期,站穩了腳跟;經過幾年的打拼,如今坐上了主管的位置。
啟示。
啟示:開車的人恨不得遇到 "紅燈",求職的人就不怕求職面試的 "紅燈 "嗎?肖欣然的求職成功,應該給目前遭遇 "紅燈 "的求職者壹些啟示。現在的求職者,大多註重求職前的準備工作,卻忽視了應聘失敗後的起死回生。從招聘企業來說,在試用期內淘汰壹些不合適的人是很正常的事情,臨時補缺會采取小範圍招聘的方法,而那些提前打好招呼掛上號的人會成為首選。對於面試失敗而放棄的應聘者來說,努力就白費了。起死回生的辦法很多,如微軟副總裁史蒂文斯就是在應聘失敗後,給主考官寫了壹封感謝信,半年後才得到職位;肖欣然曾經打電話、發簡歷也可以用;通過熟人向主考官推薦也可以考慮......。
敢不敢做別人的尾燈
尾燈:車燈安裝在汽車尾部,汽車在正常行駛時,減速、剎車或轉彎時尾燈會顯示出不同強度的亮光,讓後面的車看到,示意後面的車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夜間行駛時,尾燈可以讓後面的車看到前面的車,以避免追尾相撞交通事故的發生。
劉小平是壹家車行的銷售主管,他有壹輛售價10萬元的新車正在試銷。可能不是什麽知名品牌車,這款車很少有人問津,半年了還沒有市場銷售出去。正當劉小平犯愁時,壹位客戶來買這輛車,但開價要8萬元;劉小平只有1萬元的浮動權限,打電話問老板正在外面度假,誰知老板為了玩得高興竟然關了機。劉小平不敢做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生意黃了。
休假回來的老板得知此事後,有些不高興:"這車置辦了半年,很少有人過問,說明這車在市裏沒什麽賣點,應該盡早脫手,甩掉這個包袱,盤活資金。別說八萬,七萬、六萬都該賣。"劉小平委屈極了,心想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這差價當妳不認怎麽辦?看著劉小平委屈的樣子,平時對他很器重的老板便開車請他到 "鄉村飯店 "吃雞以示安撫。因為天黑霧大,老板把車開得很慢,有壹句沒壹句地和劉小平天南海北地聊了起來:"霧天開車怎麽安全?""看前面車的尾燈就行了"。劉小平回答。"如果是頭車,沒有尾燈可跟怎麽辦?"劉小平壹時答不上來。老板趁機開導他:"要做別人的尾燈,跟著別人走絕不是偉大的事。"後來,開竅的劉小平找到了壹個別人沒做過的領域,果斷涉足,終於成就了壹番事業。
啟示:劉小平的老板用行業上的 "尾燈 "原理啟發他:跟在尾燈後面走固然安全,但絕不能帶頭;如果妳是第壹輛車,沒有尾燈跟隨,又有誰能給妳指路呢?劉小平由此認識到職場創新的重要性,他毅然接受了 "車尾燈 "的概念,摒棄因循守舊、因循守舊的慣性思維,讓自己的事業百尺竿頭更進壹步。再看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的成功,就是始終做別人的尾燈,即使前面有尾燈也不跟著亮--由此可見創新對事業的成功有多麽重要。
定期更換磨損的輪胎
汽車輪胎:通俗地說,就是汽車車輪的 "鞋子",它的作用是傳遞驅動力、傳遞制動力、緩沖沖擊力。它最怕爆胎,壹旦爆胎,極易引發交通事故。
張繼才是壹家民營制藥公司的技術總監,也是這家制藥公司的元老級人物,工廠創業期間他研發的 "肝寶"、"腎康 "等產品為公司賺得了第壹桶金,為此他壹步步登上了技術總監的寶座,有房有車,年薪150萬元。張繼才有房有車,年薪可觀。近年來,張繼才開發的幾種藥品壹直銷路不暢,他不是從產品質量上找原因,而是抱怨廣告投入不夠、營銷人員太少、藥材質量不好......。眼看藥廠效益壹天不如壹天,不得已,老板張繼才從技術總監的位子上下來,開始了中國藥科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中國藥科大大學碩士畢業後,這位研究生果然不同凡響,他搜集了幾個祖傳秘方,結合現代藥理,推出的藥品很快占領了市場,公司扭虧為盈。
張繼才有職無權,降級為顧問,悶悶不樂,老板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壹天,他讓張繼才去給汽車換輪胎。張繼才看到輪胎花紋上絲毫沒有磨損,心裏直犯嘀咕,但又不好拒絕,便很不情願地去換輪胎。不忘提醒修車師傅:"這輪胎挺新的,要不要換?""每個輪胎平均只能走三萬二千公裏,像妳這種只走短途的車,壹般兩三年就要換胎;不及時換胎,很容易爆胎發生交通事故。"張繼才心裏盤算著:自己的車已經開了四五年,至少跑了四五萬公裏,不禁驚出了壹身冷汗。他這才明白老板讓自己換輪胎的用意:時代在進步,知識在更新,妳不趕緊 "換胎 "收費就會被淘汰。張繼才趕回母校深造,若幹年後,經過知識的更新,他拿出了打開藥品市場的本領,重新得到了老板的重用,張繼才的事業重新煥發了生機。
啟示:張繼才沒有及時充電,因為時代發展的要求而被淘汰;被老板指出後,他奮起直追,事業柳暗花明。他的經驗是和汽車輪胎要適時更換壹個道理:妳及時更換了輪胎,妳的車就會跑得快,跑得安全;反之,妳就得提心吊膽,冒著隨時可能爆胎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