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師範學院是壹所省屬普通本科院校,位於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絲綢之路的起點洛陽。學校位於沂水河畔,萬安山下,東漢太學起源地。南望二程故裏,講的是程門落雪,魯泰望路的故事;西望關林,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正綻放著世界文化遺產的璀璨光芒。學校的前身是河洛師範學校,創建於1916。經歷了河洛師範學校、河南第四師範學校、河南洛陽師範學校、洛陽師範學院、洛陽師範學院等階段。2000年升格為本科院校,命名為現名。2007年,學校以良好的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2011被批準為教育碩士研究生培養試點單位,2015被批準為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資格。2018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檢查評估,獲得了“有活力、有品位、有溫度、有價值、有潛力”的“五有”大學的美譽。2020年,學校被列為河南省重點學科建設高校。近年來,學校先後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全國語言文字工作先進集體、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全國高等學校學籍學歷管理工作先進集體、全國文明巾幗崗位、河南省高校黨委先進單位、河南省文明標兵學校、河南省文明校園標兵、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河南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學校設有馬克思主義學院、藝術學院、歷史文化學院、法律與社會學院、外國語學院、數學科學學院、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信息技術學院(軟件職業技術學院)、體育學院、音樂學院、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教育科學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商學院、學前教育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 土地與旅遊學院、電子商務學院,下設食品與藥物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等23個學院,2個公共教研室,72個本科專業,涵蓋文、理、工、經、管、法、史、教、藝、農等10個學科。 學校現有全日制學生28000余人,成人教育學生10000余人。學校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辦學理念,落實育人根本任務,強化教師教育特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目前擁有國家教學成果獎1項,國家壹流本科專業建設點6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專業課2門,精品課3門,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1個,教育碩士研究生國家聯合培養示範基地1個。擁有16個省級特色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9個壹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個國家級壹流本科專業、38個省級壹流本科專業、26門省級精品網絡開放課程、11門省級思政課、6個教學團隊、6名名師、14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和優秀高等學校。獲省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33項,教師教學成果獎26項,全國教育碩士優秀論文2篇。打造小學全科教師招生培養“洛陽模式”並在全省推廣;連續九年獲得河南省師範生教學技能大賽壹等獎。近年來,學生在各類全國大學生體育競賽中獲得金牌12枚,在省級大學生體育競賽中獲得金牌19枚,在“挑戰杯”、數學建模、機器人大賽等各類比賽中獲得國家級獎項500余項,省級獎項1300項。學校大力實施“人才興校”戰略,形成了壹支結構合理、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教職工1.900余人,其中高級職稱600余人,博士學位500余人。教師獲得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模範教師、教育部新世紀傑出人才、省級優秀專家、省級學術技術帶頭人、省級高校科技創新人才等優秀人才稱號200多項。學校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積極實施“學科引領”戰略和應用科研項目。自2016以來,連續入選ESI數據庫榜單,化學學科ESI排名保持在全球高校和科研機構前1%。旅遊管理學科被批準為河南省特色骨幹學科。省級重點學科8個。獲批省部級科研平臺40余個,包括教育部國家與區域研究中心、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創新聯盟、中原經濟區智慧旅遊河南協同創新中心、河南省功能導向多孔材料重點實驗室、河南省旅遊公共服務大數據產業技術研究院、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等。近年主持1國家重點R&D項目、1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主持國家自考基金、社科基金、國家藝術基金等國家科研項目110余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1為冷門項目,國家藝術基金項目數連續多年位居河南高校第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河南省科技項目、河南省社科規劃項目等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300余項。出版圖書160余冊;發表高水平論文1200余篇,獲國家專利340余項;獲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34項。學校實施對外開放戰略,與白俄羅斯國立師範大學、阿克倫大學、卡羅爾理工學院、馬來西亞城市大學、比亞韋斯托克大學、吉爾吉斯斯坦國立民族大學等機構開展多種形式、多領域的合作,簽署了30多項對外合作交流協議。2005年,該校加入了世界大學校長聯合會。學校占地2850畝,建築面積近74.5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約654.38+0.48億元,圖書館藏書256萬余冊,數字資源11萬余種,中外文期刊5300余種,中外文數據庫28個,各類特藏圖書27000余冊(件)。學校擁有“萬兆幹線、千兆桌面”的校園網,是河南省數字化校園示範學校。在未來的發展中,學校將以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和全省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突出特色發展和內涵建設,以德育為基礎,以質量提升為核心,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融入區域、服務地方為導向,全面深化改革,堅持依法治校,增強綜合實力,努力建設特色鮮明的地方高水平師範大學!(數據截至2022年3月),校訓:敬業,為人師表,洛陽師範學院是壹所具有良好辦學傳統的高校,是教師的搖籃。我們的校訓是:“獻身教師”。校訓是培養學生的目標,是指導事業的方向。“敬業”,矢誌不渝的忠誠,孜孜不倦的工作,是對教育的神聖感和責任感。“奉獻”、無私、熱愛教育對象是師德的核心。“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師出同門,是培養學生的規則,也是培養學生的目標。校風:博學勵誌,“德”即《周易》:“君子以德載物。”是指以深厚的德性育人、利物;“博學”和“頑強”這兩個詞,包括《禮記》中的“博學、審問、慎思、明辨”和《禮記》中的“博學而不窮、頑強而不知疲倦”。德行、博學、持之以恒是世界風範。有了啟發的幫助,賢德的壹面才能堅持下去,這就凸顯了師生道,“傳道授業解惑”也就張揚了。總結起來,“博學勵誌”就是用崇高的道德和淵博的知識培養學生的成長和成功,腳踏實地、不懈地實踐所學,向著既定的目標和事業奮進。教風:道德修身,教書育人。教育者的優勢在於以德育人,甚至以德求全。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以修身、求德為基礎的;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能夠充分利用自己淵博的知識,精心組織的教學設計,精致優雅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如果妳用它來教人,沒有人會成為壹個人才。學風:勤奮、周到是學習的理想境界。勤奮、周到是學習的根本,以學習為樂,內化為自己靈魂深處的自覺追求,同時善於思考,完美結合,才能真正達到人生的理想境界,使所學真正學以致用,成為國家發展進步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