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築材料管理的目的和意義
物資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企業的正常生產和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建築工程施工中供應工作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工程造價、生產經營能否順利進行,能否為企業的發展創新提供優質的物質保障,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施工企業中的材料供應部門在保證材料供應的同時,可以最大限度地節約采購資金,合理儲備庫存材料,減少儲備資金的占用。加強對采購物資質量和價格的監管。更有效地管理供應商,使供需雙方形成互信互利的戰略夥伴關系。
采購部要能及時了解市場情況,掌握市場動態;管理者可以根據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及時做出正確決策,通過實施信息化建設項目,提高客戶服務滿意度,降低庫存水平,提高庫存周轉率。
2.建設項目材料管理中存在的實際問題
2.1物資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後。現行的工程建設管理方法大多停留在傳統粗放的管理階段,根本不能滿足企業管理現代化的要求。工程材料的采購、運輸、儲存、使用等壹系列環節缺乏科學的評估和相應的配套程序,容易造成施工緊張和材料短缺,拆東墻補西墻;現場材料調配不能靈活機動使用,造成資源浪費或效率低下。現代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壹個項目的完成就是生產資料價值形式的轉移,正是在這種轉移中產生了投入產出的價值比。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轉移這種價值形式。
2.2管理現場粗放,造成材料消耗定額不準確,缺乏配套的管理程序,導致材料管理效率低下。長期實踐表明,施工現場材料消耗定額脫離實際,沒有高低之分;此外,還有壹些材料沒有消耗定額,導致壹些材料消耗失控。長期以來,我們實行物資供應制度,形成了“張嘴就來,伸手就去”的慣性思維。在企業管理中,缺乏節材意識,片面追求產值,忽視工程質量和物化勞動的節約。另外,即使制定了材料消耗定額,制度也不能得到有效的執行和落實;第三,物資管理上沒有明確的獎懲制度。簡而言之,管理上的疏忽或執行力不足,導致物資管理效率低,成本高。
3施工材料管理的目標和措施:
信息化建設是提高物資管理的必要措施。新的管理技術、工程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物流流程,為物資信息化提供了條件。物資信息化帶來的經濟效益使得加強物資管理信息化成為企業管理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3.1練好內功,促進物資管理人員專業化。提高員工的整體素質是深化物資管理,落實“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員工,構建和諧企業”的決定性因素。鼓勵學習和技術競賽,形成學習文化和技術的濃厚氛圍,積極開展技術創新活動。
3.2企業應充分認識到,企業物資信息化建設是壹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不能只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要實現物資管理流程的制度化、規範化、專業化,減少人為因素,提高物資計劃、采購、領料、物資調撥、配送、運輸倉儲管理、合同管理、招投標、付款驗收、售後服務、責任追究、索賠的程序化、剛性執行。此外,還涉及到組織機構、管理體制、工作方法、工作基礎等壹系列問題。
3.3以構建物流、生產、施工、資金為主線,整合供應商、客戶等外部資源,以企業信息門戶、
以工作流管理為重點,構建綜合信息交換平臺,實現物流、信息流、資金流、責任流的統壹,優化企業集約化管理,節約生產成本,通過流程再造和制度完善,規範物資管理個人行為,有效防範業務風險和職務犯罪。
3.4建立統壹的工程材料信息系統和決策支持,提高材料管理水平和效率。物資管理信息系統是企業信息系統的組成部分。在處理材料信息時,要註重綜合數據環境的建設,實際操作過程中的所有技術數據和交易數據,對所有參與單位或個人都是可見的、可訪問的。簡化的設計、方便的維護和靈活的應用增加了管理人員對物料信息的了解,加快了信息傳遞到執行部門的及時性。系統的設計應以庫存模型、預測模型等管理決策模型為基礎,設計單位應包括:?建築材料需求計劃模塊。通過使用采購和倉庫/庫存系統,該系統可以提供物料需求計劃的基礎數據。根據消耗情況,生成物料需求計劃,並生成新的訂單和采購建議。其他要求以請購單的形式記錄,並分發給相應的采購員。?采購模塊。該模塊的功能包括系統評估、供應商選擇、訂單監測和其他優化采購流程的活動。?庫存管理模塊。功能包括庫存處理、計劃內外的庫存取消、庫存轉移、保留和庫存調整,以確保準確有效的物料計劃和部署控制。?現場接收模塊。接收數據系統根據交付的數量和質量實時更新。?倉庫管理。根據不同的功能,倉庫設計有不同的物理或邏輯單元。及時安排存儲位置、數量、部署流程等。?發票和物流信息系統。發票功能清楚地顯示了系統的集成程度。物流信息系統通過提供各種分析來支持日常和戰略決策。?定制服務模塊。該系統能夠快速、可靠、經濟地實現並根據客戶需求定制需求。以滿足不同公司和組織的特殊業務需求。實現對客戶和市場的快速響應,提高效率,實現可持續發展。
4.構建長效機制,確保物資信息化長效建設。
施工企業在實施物資管理信息化的過程中,應始終堅持“立足自身,兼顧全局”的原則,采取穩健的施工措施,在具體實踐中各有特色,完全脫離實際,這是很多企業物資管理信息化實施失敗的重要原因。在實施過程中,要采用保留企業特色的過程,充分體現自己的理解,了解自己的需求。有集中,有分工,有明確的職責,有統壹的總體規劃,有各子節點的標誌,有效保證了信息化的整體實施效果:實施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得到及時解決和糾正,通過培訓改變員工的操作習慣,突出人性化管理。循序漸進,確保信息化建設的實用性和長期性。
5.結論
目前,我國大多數建築企業由於管理體制和技術手段相對落後,管理水平效率低下,已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要求。施工項目實施過程中過高的材料管理成本壹直是施工企業成本管理的重點和難點。通過建立和引入現代物資管理理念,正確應用先進的社會化物流管理方法和技術,實施面向項目全生命周期的建築供應鏈管理,註重企業內部綜合素質的提高,將有效解決現有建築企業物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