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性血吸蟲病
1病原體:由抗性血吸蟲的包囊寄生於觀賞魚的眼內
2癥狀:病魚眼內有渾濁的晶體,呈乳白色,嚴重時全眼失明,
或晶體體脫落。有的魚只有壹只眼睛,形成獨眼,不僅有礙觀
賞,而且對魚的生長發育有很大影響,有的魚兩只眼睛都被
侵染,像瞎了壹樣,不能正常攝食,進而魚體消瘦而死亡
3 流行特點:該病多發於1齡以上的魚,尤其是龍魚,發病幾率相當高
4 預防措施:切斷該病的傳播途徑,?p>
4預防措施:切斷傳播途徑,當水族箱、魚池中壹旦發現椎螺,立即
清除,因為椎螺是血吸蟲病的中間宿主
5治療:在病魚初期,投餵活的水蚤、水蟲(紅線蟲)、蚊幼蟲等。此時,病魚能通過嗅覺吃到食物,初期治療有壹定效果。
我仔細分析了妳提問的細節,覺得 "蒙眼病 "有可能是妳長期不換水造成的!
"眼罩病 "大多是水質不好造成的,臟水中各種有害細菌滋生嚴重,在這樣的水中生長,即使是觀賞性很強的魚種也會被有害細菌侵襲出現眼罩、爛鰭、爛肉、水黴等病癥,而臟水是不適合觀賞熱帶魚的。
所以最好換水。以後要保持水質清潔。
蒙眼病可以這樣治療;
A.用1%的鹽水泡魚。
B.市售治療眼罩病的藥物有艾茲拉基眼病特效藥、皇牌特效藥。
1、加鹽,第二天換水1/2。
2、加抗菌素。
3、加入黃粉。
4、加入消毒水。
還有水質的問題`暫時最好把好魚和病魚分開`洗缸`建議缸主放壹條吸盤魚(10元左右),在金魚店可以買到`
過濾器都有吧`建議定期清洗,我是壹周洗壹次。
如果需要的話,還可以買壹些黑殼蝦`有利於清洗!
註意,先看情況`再判斷藥`藥毒不壹般啊。
再就是細菌引起的疾病,我的魚也得過類似的
給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的 細菌引起的常見疾病如下:
1.細菌性爛鰓病
【病因】壹是由原生動物、單屬血吸蟲、甲殼動物等引起的;二是由水生動物鰓黴等引起的;三是由細菌引起的。
【病原體】魚類損傷粘球菌。
【癥狀】病魚鰓部常充滿粘液,鰓絲和鰓蓋骨內表皮有出血現象,鰓絲由紅變白,逐漸腐爛並帶有汙泥,最後發展到全鰓,使其失去呼吸功能而死亡。
【治療方法】可將病魚放入百萬分之二(2ppm)的呋喃西林、或百萬分之十二點五(12.5ppm)的慶大黴素、或百萬分之二十五(25ppm)的土黴素、百萬分之二十五(25ppm)的痢特靈等溶液中浸泡30分鐘;或用濃度為11.5%的氯黴素0.02克溶於10公斤水中,將魚浸泡15~20分鐘;或用百萬分之壹(1ppm)的呋喃西林,或百萬分之壹(1ppm)的漂白粉,或百萬分之二~四(2~4ppm)的五倍子撒遍消毒處理;養魚容器及壹切用具,用百萬分之壹(8ppm)的漂白粉溶液消毒。
2.細菌性腸炎
【病因】主要是吃了不潔食物或餵食過量,腸道脹氣,排泄受阻,最後細菌感染腸道引發腸炎。
【病原菌】為點滴狀氣單胞菌。
【癥狀】病魚常腹部膨大,有紅點,肛門突出,病魚呆立在水族箱壹角停止活動,全身肌肉短促抽搐,不攝食,排白色糞便。剖開魚腹部,可見腹腔內腸壁充血發炎,輕者僅部分腸道呈紅色,重者整條腸道呈紫紅色,腸內無食物,腸內有淡黃色粘液和膿液。
【治療】治療腸炎的方法比較多。市場上銷售的藥物也較多,內服藥如納菌凈、魚服康、磺胺脒等,外用藥如浴菌凈、呋喃西林、慶大黴素、土黴素、痢特靈等藥物稀釋後潑灑或浸浴,均可取得較好效果。
3.白斑病--又稱白點病
[病因] 由於水質不潔,特別是水族箱中的糞便未及時清除,或由於捕撈運輸、放養、移箱時操作不慎,使魚體受傷,造成病原菌感染。
【病原】壹種革蘭氏陰性桿菌,稱為極性白桿菌。
【癥狀】發病時,僅在背鰭基部或尾梗處出現壹個小白點,然後迅速擴大,從魚體背鰭向後蔓延,使背鰭與臀鰭之間至尾鰭的體表全部變白。隨著病情的加重,病魚遊動能力明顯減弱,身體平衡失控,頭朝上,尾鰭朝上,垂直水面作上下掙紮,很快死亡。每年5-8月為流行季節,魚發病後2-3天即會死亡,死亡率極高。
【處理方法】用百萬分之12.5(12.5ppm)的慶大黴素,或百萬分之25(25ppm)的土黴素溶液浸泡30分鐘;也可用百萬分之1(1ppm)的漂白粉或百萬分之2~4(2~4ppm)的五倍子潑灑魚缸消毒處理。
4.白頭病和白口病
[病原] 它是壹種粘球菌,其形態與上述鰓病的致病菌--球桿菌十分相似。該菌需氧生長,最適溫度為 25 ℃,最適 pH 值約為 7.2,pH 值在 6.0 ~ 8.5 之間均可生長。
【癥狀】發病時,病魚額部和口腔周圍細胞壞死,色素消失,呈白色,病部潰爛,有時有灰白色絨狀物,表現為 "白頭白嘴 "癥狀。病魚在水面遊動時,癥狀尤為明顯。病魚離開水面時,癥狀不明顯。嚴重時,病變部位發生潰爛,個別魚頭部充血,有時出現白皮、白尾、爛尾、爛鰓或全身粘液等病變。病魚壹般消瘦、發黑、呼吸加快、食欲不振、遊動緩慢、不斷浮出水面,很快死亡。此病屬爆發性疾病,發病極快,傳播迅速,壹天之間可全部死亡。本病流行季節性比較明顯,壹般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6月份是發病高峰。
【防治方法】防治可用萬分之壹(1ppm)漂白粉撒入魚箱進行消毒,或用萬分之0.5~0.7(0.5~0.7ppm)西立克(含2.5%氯乙烷)撒入效果都很好。
5、出血性腐爛病--又稱紅皮病、紅皮瘟。
【病原】為熒光極毛桿菌,屬革蘭氏陰性菌。
【癥狀】局部或大部分體表出血性發炎,鱗片脫落,尤以魚體兩側和腹部最為明顯,背鰭或全部鰭基充血,鰭末腐爛,常爛至壹節,鰭的組織也被破壞,呈破爛的紙扇狀(又稱鰭片);有時病魚的上下頜和鰓蓋部分充血,呈現塊狀紅斑,有時充血發炎。在鱗片脫落和鰭腐爛處常生長水黴。這種病較為普遍,壹年四季均可見到,常與爛鰓病和出血病同時發生。魚體受傷後,致病菌趁機侵入魚體,易發生此病。冬季水溫極低時,魚體皮膚也會凍傷而發生此病。
3《觀賞魚病害防治》
【治療方法】1%生理鹽水,或百萬分之五(5ppm)的呋喃唑酮,或百萬分之二(2ppm)的高錳酸鉀,或百萬分之二(2ppm)的漂白粉藥浴。
6、豎鱗病--又稱立鱗病、松鱗病、松皮病等。
[病原體]為壹種類似於水型點狀極性毛桿菌的細菌。
[癥狀] 該病的癥狀特點是體表粗糙,尾部大部分鱗片呈松散的球狀向外張開,鱗囊基部鱗片水腫,充滿半透明或含血的滲出液,使鱗片豎立。當對鱗片施加壓力時,液體從囊中噴出,鱗片脫落,有時伴有鰭基部和皮膚表面充血、眼球突出和腹部膨脹。病魚遊動遲緩,呼吸困難,身體側轉,腹部向上,2 至 3 天後死亡。水質不清潔、光照不足、水中缺氧、飼養水溫過高、魚體鱗片被劃傷等情況下,魚類易患此病。金魚和錦鯉常患此病,每年春季多發。在熱帶觀賞魚中,鱸魚、鬥魚、鳉魚等泡沫卵胎生魚類常患此病。這種病很難治愈,即使治愈了,色澤和體形也大不如前。
【治療方法】可用濃度為五萬分之壹單位的四環素溶液浸浴1小時;也可用2%氯化鈉溶液與3%碳酸氫鈉溶液混合浸浴10分鐘;或用氯黴素溶液,或呋喃西林粉加痢特靈溶液,或慶大黴素溶液浸泡,也可用上述溶液的百分之壹稀釋成小劑量潑灑,堅持數日即可見效。
7.癤
【病原】為癤型點狀產氣單孢菌,屬革蘭氏陰性菌。菌體呈短桿狀,兩端圓形,大小為(0.5-0.6)微米×(1.0-1.4)微米,單個或兩個相連,極單鞭毛,無莢膜,無芽孢。瓊脂菌落圓形,直徑 2 至 3 毫米,灰白色,半透明,最適培養溫度 25 至 30 ℃。
【流行與危害】由於病竈在魚背鰭基部兩側,且癤腫僅在局部皮膚小範圍內充血發紅,病竈向外突出形成癤腫,不易形成流行。因此,沒有明顯的流行季節,壹年四季均可發生。主要危害鯉、草、青等魚類。
【癥狀】本病又稱疣狀痢疾,病變部位不壹定,壹般在魚體背鰭基部兩側皮下肌肉組織中出現壹個或數個紅腫隆起,形似膿腫,用手觸摸,有柔軟腫脹感。隨著病情的發展,肌肉組織出現出血、體液滲出,繼而壞死、潰瘍。由於患病部位在背鰭基部兩側,會導致病魚鰭基部充血、鰭條擴散,病情嚴重時,腸道也會出現充血和發炎癥狀。
壹般可根據癥狀進行診斷。當癤腫部位尚未潰爛時,切開癤腫,可以清楚地看到肌肉潰瘍,並伴有膿血樣液體。塗片檢查時,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大量細菌和白細胞。
【防治方法】
(1)預防
①在扡插、運輸、放養等操作過程中,不要損傷魚體。
②藥物消毒,用2克/立方米水體的呋喃唑酮藥浴魚體30分鐘,可消毒受傷部位,防止細菌感染。
(2)治療(內服外用)
①內服磺胺類藥物,拌料投餵,連用5天;
②內服呋喃唑酮,每天壹次,拌料投餵,連用20天。
③內服抗生素,10 天;氯黴素,5~10 天;四環素,10 天。
④內服氟哌酸,拌入飼料中飼餵,每天壹次,3 天為壹個療程。
①預防本病應保持水質清潔,防止魚體外傷。
②待膿熟開膿後,再用呋喃西林水沖洗,塗上呋喃西林幹粉或抗生素粉,可收到較好效果。嚴重者立即消除,發現身上有鼓起的水泡撈出單獨處理。
3條大魚可肌肉註射青黴素4~8萬單位或用藥液沖洗瘡口。
8、印刷病--又稱爛皮病。
【病原】為點狀亞種的點狀產氣單胞菌,屬革蘭氏陰性菌。
【癥狀】皮膚和肌肉的炎癥通常從靠近肛門的兩側或尾柄開始(很少發生在身體前部),表現為紅斑,有時類似膿皰。隨著病情的發展,部分魚鱗脫落,肌肉腐爛,邊緣形成充血的紅色、圓形或橢圓形病竈,猶如印上了紅色的印記,故稱印紋病。病魚體質虛弱,遊動緩慢;病情嚴重時,會相繼死亡。水質不清潔或魚體受損時,常會感染此病。沒有明顯的流行季節。
【治療方法】參照革蘭氏陰性桿菌引起的其他魚病的治療方法。
9.暴發性出血病(細菌性敗血癥)
[病原]:目前,初步鑒定病原體****,分為三類,(1)魯克氏鼠疫耶爾森菌。(2)氣單胞菌。(3)弧菌。魯克氏耶爾森菌是壹種適合在 20 攝氏度以下生長的病原菌。這種細菌出現的最佳時間是每年的 3-4 月。這壹時期爆發流行病的病原體主要是這種細菌。氣單胞菌和弧菌是溫水細菌。最佳生長溫度為攝氏 20 至 30 度。因此,這種細菌能夠從 5 月底壹直生長到年底。(因此,從五月底壹直持續到整個高溫季節)。在檢查病魚時可以發現這些細菌。由於該病的病原菌會產生毒素,因此會導致病魚溶血、出血和嚴重的組織損傷。肝功能失調、腎功能失調、胰腺功能失調,垂死的病魚會死於尿毒癥和肝昏迷。水溫高時,致病菌迅速繁殖。本病是由多種細菌感染引起的敗血癥,故又稱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癥,簡稱細菌性敗血癥。
4觀賞魚疾病的防治
【癥狀與診斷】:發病初期,從外觀上觀察,病魚的口腔、腹部、鰓蓋、眼眶、鰭條及魚體兩側呈輕度充血癥狀。剖開腹腔,可見腸道內仍有少量食物。隨著病情的發展,上述體表充血癥狀加劇,肌肉出現出血癥狀,眶周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紅腫。剖開腹腔可以清楚地看到,由於內臟器官(肝、脾、腎等)受損,腹腔內積聚黃色或紅色腹水,肝、脾、腎腫大,腸壁充血、膨脹、無食物。鰓呈灰白色,出現貧血,有時發紫、腫脹,嚴重時鰓絲末端腐爛。3-4月,病魚體表出現炎癥和充血癥狀的部位有:頭部、口腔、鰓蓋、眼眶、體表兩側及腹鰭下部和尾柄,有的病魚可見眼球突出,鰓貧血,內臟器官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癥,有時可見腸道充氣腫脹。5 月份病魚的癥狀是體表 5 個月後病魚的癥狀是鰓蓋下緣、鰭基和內臟器官發炎,有時口腔和肌肉同時發炎。由於此階段病魚的臨床癥狀比較復雜,有時癥狀不明顯,魚就會死亡,同時每條病魚的癥狀也不完全相同,所以很難有壹個絕對的界限。
【治療方法】
1、徹底清洗魚缸。
2、藥物治療:
大青蟲(淡水魚用)
治療:第壹天殺滅魚體外寄生蟲
消毒:以下魚藥中任選壹種
生石灰、尤加利、三氯生、二氧化氯制劑(百事得、滅毒王、魚蝦寶等)按使用說明塗抹,多菌靈。
--------------------------------------------------------------------------------
Four, fungal-induced diseases
1.灰黴病--又稱水黴病、白發病,是觀賞魚最常見的病害之壹。
[病原]為水零屬、黴形菌屬、異黴屬、絲囊黴屬、腐黴屬等種類。
【癥狀】垂釣、運輸觀賞魚時,稍有不慎,使魚體皮膚受傷,或寄生蟲侵襲損傷皮膚,黴菌孢子侵入傷口,吸取營養,迅速萌發,菌絲壹端向內深入肌肉,壹端向外生長,形成棉絮狀菌絲。黴菌剛寄生時,肉眼不易發現;待肉眼看到時,菌絲已從魚體傷口侵入,由外向內生長。菌絲與傷口細胞組織糾纏粘連、壞死。由於棉絮狀菌絲不斷增多,魚體負擔過重,以致遊動失調,食欲不振,日漸消瘦,造成死亡。
觀賞魚感染黴菌,還受其光照時間長短的影響。較長時間的陰雨天,或室內光照、日光等光源不足,這些因素都會促進黴菌的滋生。感染黴菌的魚通常會被壹層白翳覆蓋,尤其是黑魚和紅魚,從而失去魚體的光澤。隨後,活動遲緩,常停滯不前,浮於水面,如不及時治療,魚體黴菌蔓延,患處肌肉腐爛,食欲不振,最終導致死亡。
【治療】魚黴病壹年四季均可發生,以早春和冬末最為常見。為預防水黴病的發生,在操作時應註意盡量防止魚體受損和寄生蟲叮咬,並可向水中投放少量食鹽以抑制水黴病的發生。當發現魚感染水黴病時,可每天壹次用3%的食鹽水浸泡5-10分鐘,或用百萬分之二(2ppm)的高錳酸鉀溶液加l%的食鹽浸泡20-30分鐘、或浸泡在百萬分之壹至百萬分之二(1-2 ppm)的孔雀石綠溶液中 20-30 分鐘,或用百萬分之壹至百萬分之二(1-2 ppm)的次甲基藍溶液浸泡 20-30 分鐘,或用百萬分之五(5 ppm)的呋喃西林溶液浸泡,或直接潑灑到水族箱中,用 0.02 ppm(百萬分之 0.02)的孔雀石綠溶液、0.3 ppm(百萬分之 0.3)的甲醛溶液潑灑,以抑制黴菌繁殖。也可用提高水溫來抑制水黴菌的生長。在水族箱頂部安裝壹盞15瓦的紫外線燈,每天照射數小時,可有效抑制或消除水黴的滋生。
2.鰓黴
[病原體]為鰓黴屬。
【癥狀】當孢子散落在水中,觸及魚鰓時,就會附著在鰓上,侵入其組織生長,發育成菌絲體,不斷分枝,在鰓的小片上像蚯蚓壹樣穿來穿去,破壞組織,正常鮮紅的鰓絲變成粉紅色,呈現嚴重的貧血狀態。隨著病情的發展,呼吸功能嚴重受阻,甚至導致病魚死亡。病程通常表現為急性。發病初期,只有少數魚死亡,但到了第二至第三天,就會突然大量死亡。當水質不清潔、有機物過多、水體惡化時,最適宜鰓黴大量繁殖。
【治療方法】鰓黴病沒有很好的治療方法,主要靠平時註意做好預防工作,保持水質清潔和水體前期消毒。治療方法可參照皮膚黴病的治療方法。
哦,這是我在網上查到的,壹個人的藍鯊讓妳的觀賞魚得了類似的病,妳可以看看,畢竟同壹種病原體有相同的地方嘛~:
大青鯊屬於熱帶魚您的大青鯊可能是眼睛被病菌感染引起的潰爛,第壹時間要做的是全缸消毒,還有就是註意控制好水溫在26℃
大青鯊屬於熱帶魚,您的大青鯊可能是眼睛被病菌感染引起的潰爛,第壹時間要做的是全缸消毒,還有就是註意控制好水溫在26℃
大青鯊屬於熱帶魚。您的大青鯊可能是由於疾病感染引起的眼睛潰瘍!
大青鯊 俗名:大青鯊
拉丁名:Prionace glauca(Linnaeus)
英文名:great blue shark、ground shark、blue whaler、blue shark
分類:分類:尾基部的上部和下部有壹個凹陷。口吻長,呈拋物線狀。眼睛大而圓,眼眶後緣無缺刻,瞬膜發達。前鼻瓣短,呈寬三角形;無口鼻溝或觸角。唇溝短,通常僅限於嘴角。口裂寬闊,深弧形,閉口時下頜牙齒不明顯外露;上頜牙齒寬扁三角形,外緣凹陷,邊緣有明顯鋸齒,尖齒稍偏斜,無尖齒;下頜牙齒較窄,較長,較直立,邊緣有鋸齒。無噴孔。背鰭 2 個,背鰭之間沒有脊,第壹背鰭中等大,起始於胸鰭基部之後,後緣凹陷,上角鈍尖,下角尖;第二背鰭較小,起始於臀鰭起點對面,後緣凹陷,後角尖;胸鰭窄而長,後緣凹陷,外角尖,內角圓,鰭末端到達第壹背鰭基部的後部;尾鰭窄而長,尾椎軸上升,下葉前部明顯三角形突出,中段 身體背面深藍色;腹面白色;身體無任何顏色。胸鰭和臀鰭的頂端為深色。全長可達 6 米,吻尖,牙齒邊緣呈鋸齒狀。鼻孔位於頭部腹面口腔前方,有的還有口鼻溝,鼻孔與口腔之間相連,嗅囊的褶皺增加了與外界環境的接觸面積。
分布範圍:分布於世界熱帶和溫帶地區。
棲息地:生活在從海面到 200 米深的水域中。
生活習性:性情兇猛。動物性食物,吃魚、魷魚和蝦,有時遊到島附近捕食。只吃活食,有時也吃腐肉。在尋找食物時,通常是壹只或幾只在水中遊動,壹旦發現目標就會迅速攻擊並吞食。特別是在輪船或飛機失事時,水中有大量食物誘餌,它們就成群結隊地聚集在壹起,處於興奮和狂熱狀態的鯊魚幾乎要把遇到的壹切都吃掉,甚至為了食物而互相殘殺。
生長繁殖:卵生。可產下20到50條小鯊魚。
大青鯊又名斧頭鯊、虎鯊,屬於鯰魚科。
原產地:泰國、馬來西亞
體長:8-15CM,野生魚可達50CM
性情溫和,餌料雜,食量大,生長極快,這種魚常把水弄臟,影響觀賞效果。
1、體型和顏色。淡水鯊魚體色有黑、白、灰、紅四種。前三種體色的鯊魚作為食用魚飼養,尤以灰鯊最受歡迎,其背部綠色,體側青灰色,腹部銀色,紅鯊即水晶巴丁魚,多作觀賞魚飼養。
2、適應性和食性。淡水鯊魚耐低氧能力強,適應性廣,但耐低溫能力弱。溫度20℃-34℃時生長最好,水溫26℃-32℃時活動緩慢,水溫低於18℃時活動遲鈍;水溫低於12℃時開始死亡。該魚食性雜,幼魚以浮遊動物為餌,成魚以水生植物和人工飼料為食,飼料蛋白質需要量為28%-32%。
3、生長繁殖。淡水鯊魚為雜食性,攝食量大,生長速度快,當年魚苗(3cm-4cm)繁殖4個月,體重可達0.6kg以上。魚的性成熟較晚,飼養3-4年,體重達3kg以上即可繁殖。繁殖期為4-9月,壹年壹產卵。
大青鯊雌雄難辨,在水族箱中很難繁殖。只有在繁殖期間,才能通過略微膨脹的腹部辨認出雌性,否則很難區分它們。雄性大青鯊的背鰭較尖、胸鰭較寬、臀鰭和尾鰭較長、身體較瘦,而雌性大青鯊的身體較豐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