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薄世寧,北大臨床醫學博士,北大三院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中國健康管理協會健康科普專業委員會發起人,其他頭銜不必細說。科普是面向非專業人士介紹專業領域的科學知識。得到app創始人羅振宇講,我們不缺醫術高明的醫生,但是能把專業的醫學知識給外行人講明白的,寥寥無幾。薄世寧就是這樣壹個人,致力於把專業領域的醫學知識普及給社會大眾,持續強調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於是有了後來的故事,羅振宇找到薄世寧,在得到app上開了壹堂“薄世寧·醫學通識50講”,這些講義匯總到壹起,就形成了這本書。
本書***七章,可以分為幾部分,第壹部分是理解醫學的前提,第二部分深入闡釋疾病與醫療,第三部分是現代醫學演化中幾個重要發明,第四部分講的是改變醫學的名醫,第五部分講的是醫生如何在限制條件下做出最優解,怎樣做聰明的患者,以及如何走完生命旅途最後壹程。本書主要回答了以下幾個問題。
醫學為什麽而生?“救人壹命勝造七級浮屠”是壹個成語,意思是救人性命勝於建造七層佛塔,是至善之舉。薄世寧提出,醫學存在的終極理由是挽救生命,先保證活著,再努力提高生命質量,讓病人活得有尊嚴。這也就決定了,醫學考慮的不只是病,還要考慮到人本身。跟疾病鬥爭的過程中,醫學是理性和冷靜的,所有步驟都要嚴謹,所有操作都要規範,作者所在的重癥醫學科,是真正的與死神賽跑、與病魔較量的戰場。先千方百計從死神手裏搶奪生命,再提供康復支持,是醫生每天都要面對的問題。在醫學發展的裏程碑壹章,作者介紹了幾個推動醫學發展的的重要事件,例如麻醉技術的應用,極大拓展了臨床手術施展的可能性,醫者因此有機會探索生命禁區;抗生素的使用讓細菌無處遁形,傷口感染不至於要截肢才能保命;循證醫學給出了已經被證明是有效的醫療方法,診療和用藥更加科學規範,讓醫源性損害降到最小;醫藥不斷叠代升級對人體的副作用越來越少。許多在以前被看成絕癥的疾病,現在也能被看好,只有整體醫療水平提高,才能消滅疾病,緩解病人的苦痛。這也是作者要表達的,伴隨著科學的人文是真正的人文。
什麽是疾病?在醫學不發達的古代,得了無法治愈的疾病,尤其是感染了烈性傳染病的人,都被看作魔鬼附體或是天神降罪,極有可能面臨被燒死或驅逐的命運。當時的科技條件不足以支撐人們形成對疾病的正確認識。現在,人們可以追溯到疾病病因,找到疾病的病理學基礎,真正做到對“病”治療。註意到書中對“病”而不是對“癥”的討論。長期以來,西醫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壹刀切處理方式被許多人詬病,按照專業術語,痛是癥狀,卻不是病因,而癥狀恰恰是身體預警信號。比如刀割到手時會出血,有痛感,人就會及時縮回手,以免更深的傷害。再比如過敏,接觸時各種不適反應讓我們自動遠離過敏物質,這也是身體的自我防護,所以我們要正確看待癥狀,找到真正的致病因素。在這裏,作者努力傳達要透過表象看本質的重要理念。我們為什麽會生病?薄世寧提出,要理解疾病,就要先理解人體自身的不完美。人體基因是不完美的,各種遺傳性疾病如地中海貧血與基因有關,這些致病基因傳遞下來,疾病相伴而生;人體器官是不完美的,例如,人類和其他動物相比,幼生期特別長。很多動物出生時就會走,而剛生下來的嬰兒十分脆弱,需要精心照料;人體適應能力不完美的,我們現在的模樣都是進化的結果,環境變化速度太快,各種新式疾病的出現就是例證。進化的不完美是疾病出現的基礎。“我病故我在”,生命的旅程註定是有疾病相伴相隨的。慢性疾病就是這樣,早期沒有明顯癥狀,壹旦發現就是中晚期。已有證據表明,持續的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可能導致胃癌,持續的高危型HPV感染可能誘發宮頸癌,在長達十幾年甚至更久的時間裏,身體某些組織或器官的持續受損激發了代償機制,沒有受損的部分替代受損的部分完成工作,人體才沒有察覺到異樣。這給我們帶來疾病防治啟示,第壹,早期篩查疾病是有必要的,宮頸癌篩查可以讓宮頸癌的早期發現率提高8倍以上。第二,從源頭預防疾病或者從中間阻斷,可以有效防止慢性病發展。接種宮頸癌疫苗可以從源頭預防HPV感染,已經感染的可以采取阻斷措施。除了篩查,作者強調要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人類健康離不開自身免疫屏障的保護,免疫才是人體健康的底層邏輯。我們不是要消滅所有的細菌和病毒,相反,我們要與之***存,努力鍛煉身體,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暴露在細菌、病毒之下依然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
壹個普通人,是否有必要了解如何治愈疾病?由於醫療本身的復雜和專業性,想對外行解釋清楚十分有難度,我僅嘗試輸出。醫療過程最主要的活動是診斷與治療。作者提出以下論斷,診斷是假設與驗證的循環。面對全新的病癥,醫生需要動用自己的知識儲備及過往經驗,保持開放思維,判斷病情。治療是醫學目標與患者需求的互動。醫生所做的努力都是為了讓醫學目標和患者需求相匹配。矯正牙齒就是壹個典型案例。醫生的目標是通過醫學操作讓牙齒變整齊,在矯正前要評估是否拔牙,還要盡可能達到患者的想要的“美”的效果。同時醫療活動發揮作用也離不開藥物,藥物療效越來越好,對身體的副作用越來越小,也能反應醫學水平提高。治療瘧疾的壹種特效藥——奎寧。人們偶然發現猴子也得瘧疾,得了瘧疾的猴子會拼命啃食壹種樹的樹皮,啃了壹段時間瘧疾就好了。後來人們把這種樹皮研成粉末制成藥品。奎寧的確有治療瘧疾的作用,但是帶來的副作用很大,過量服用還會致死。當時人們只知樹皮可以抗瘧,對其作用機理尚不清楚,病人不得不忍受藥物副作用。再如避孕藥,從單相片發展到現在的三相片。三相片的設計更符合女性身體雌孕激素的變化過程,總體孕激素比單相片減少30%,所以帶來的不良反應更少。著名電影《我不是藥神》裏面從印度進口的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特效藥格列衛,與普通化療相比,接受格列衛的患者生存率提高到89%,在此之前,只有30%的患者可以活過5年。科學家們在患者的腫瘤細胞裏面發現了異常染色體,證明這條染色體和疾病相關。找到了精確的發病機制,也就為格列衛的出現帶來了可能,臨床證明病人的耐受性更好而且存活率更高。這也說明,只有對疾病的認識越來越深刻,才能出現好的藥品。
為什麽我們要重視公***衛生工程?主要的兩大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和消化系統疾病以及傳染性疾病都可以通過最簡單的方式來預防。戴口罩、勤洗手、註意個人衛生等反復宣教、清潔的飲用水、幹凈衛生的居住環境、疫苗接種、公***場合放置避孕套發放機等措施都可以有效減少相關疾病發生。今年最大的黑天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人民不得不戴上口罩,卻意外減少了季節性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大家出不了門,外賣也送不到家門口,自己動手做飯不僅提高廚藝還減少了胃腸疾病的發生率。公***衛生看似簡單,實則不然。有效的公***衛生管理可以產生正的外部性,比如壹人接種,不僅保護自己,也間接保護了別人。當壹個系統中大多數人都是安全的,剩下的人即使沒有產生抗體也會受益。公***衛生產生正外部性,效果顯現晚,市場沒有提供積極性,這些特點決定了這項公***工程只能由政府機構來提供。從免費的蚊帳和避孕套、強制的疫苗接種、垃圾集中處理、水源過濾系統、到公***場所的控煙行動,都是為了絕大多數人的健康。公***衛生被作者稱為性價比最高的健康工程。
在接下來的章節,有壹章介紹醫學演化的裏程碑,壹章介紹改變醫學的大醫生。疫苗、麻醉、抗生素、治療精神疾病的氯丙嗪、避孕藥等具有重大影響力的發明。我十分自豪能在6個改變醫學的大醫生裏看到2個來自中國,分別是伍連德和林巧稚。伍連德是晚清政府時期的人,曾經留學西方做過傳染病研究,壹場突發東北鼠疫讓他臨危受命。他做了三件事: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為了控制傳染源,士兵挨家挨戶搜查染上疫病的人和屍體,人全部送醫院,屍體全部焚燒、掩埋,同時對房屋全部消毒。其次,這種鼠疫是通過呼吸道傳播的,因此伍連德采取了減少人員流動和隔離的辦法,實行嚴格交通管制,鐵路停運,所有到站旅客實行壹周左右隔離觀察,推廣使用簡易口罩,同時將病人按照癥狀輕重分在重癥、輕癥、疑似病院,不同病情的病人分開治療防止交叉感染。不到4個月,鼠疫死亡人數零報告。之所以隆重介紹這次瘟疫是因為,這是中國第壹次以科學手段控制疫情的成功案例,現在讀來仍然醍醐灌頂,伍連德控制鼠疫的介紹,簡直和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做法如出壹轍。這說明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重要性。另壹個人是大名鼎鼎的林巧稚,她是6個人裏面唯壹的女性醫生。據說林巧稚壹生親自接生了5萬名嬰兒,被稱為“萬嬰之母”。她開創了中國婦產科學,為中國醫學事業奉獻終生,終身未婚。林巧稚對醫學事業的熱愛、堅韌的品格以及她高尚的人格魅力讓人深受感動,心中敬服。
最後壹章可以總結為醫生是如何升級打怪的。醫生這個職業,常常要在信息不完備的情況下尋求最優解,要克服不理性的沖動作出最佳決策。時間不等人,必須迅速抓住重點,以最快的速度看好壹個病人。這是每個醫生的精進之路。作為患者,主動配合醫生,早篩查早治療,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提高生命質量,做自己的第壹健康責任人。因為健康,生命才有無限精彩。如泰戈爾的詩描寫的那樣,生如夏花般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這是壹個生命最好的歸宿。
本書從健康與疾病的基本原理出發,引用大量的科學數據和文獻,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闡明了深奧的科學道理。從科普到認知,讀者可以學到不少實用主義知識點,也能對疾病與健康的理解更加深刻。毫無疑問,作者在醫學科普方面做了壹次成功且有益的嘗試。
2020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