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動力電池回收問題(人民評論)
新能源汽車廢電池回收看似是個末端問題,其實是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目前我國汽車銷量中新能源汽車占比已經超過11%。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我國將迎來第壹波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退役潮,大量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將進入報廢階段。適當回收不僅可以促進電池金屬原料的循環利用,減少對來源礦產資源的依賴和環境汙染,還有助於實現雙碳目標;也有助於更好地刺激消費意願,促進汽車消費,培育和擴大動力電池回收產業發展,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近年來,針對動力電池回收問題,相關部門陸續出臺了壹系列政策措施。今年7月初,國家發改委等聯合發布通知,提出完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追溯管理制度;今年8月,工信部等五部門聯合發布《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階梯利用管理辦法》,加快推進動力電池回收體系建設。截至9月底,171新能源汽車生產和綜合利用企業在全國設立回收服務網點9985個。還需要註意的是,由於加工成本高、盈利難、管控不嚴,很多退役動力電池仍流入正規渠道之外的小作坊,帶來安全環保風險。這種現象的治理需要相關部門和行業企業的及時努力。
要規範競爭市場,“有形之手”必須積極行動。亟待解決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問題,規範流通渠道。既要管好“增量”,讓新型動力電池流向有跡可循,也要約束“存量”,以強制手段制約非正規回收企業的野蠻生長,凈化電池回收市場。同時,要進壹步明確分階段使用的產品生產、使用和回收全過程的相關要求,大力培養和扶持分階段使用廢舊電池和回收的企業“專家”,引導報廢電池有序回收。
要提高回收效率,“看不見的手”需要眾多主體的共同努力。動力電池回收行業涉及新能源汽車、電池生產企業和終端利用企業,覆蓋面廣,產業鏈長。發展電池回收行業,需要上下遊企業“多手彈”。需要註意的是,無論是遏制灰色產業鏈的生存發展,還是實施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追溯管理,都需要產業鏈相關企業共同行動,維護良好的行業生態,培育梯級利用市場,有效開拓電池回收藍海。
多方出手是為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長遠發展。在實現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目標的背景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必將迎來更大的發展,動力電池的回收也必須走上規範化發展的正軌。相關部門應從法律法規、政策、技術標準等方面加快動力電池回收,助力新能源汽車產業行穩致遠;對於相關企業來說,不妨把眼光放得更長遠壹些,加快相關產業的布局,為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埋下更多“種子”,培育新的增長點,在未來新壹輪的競爭中占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