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管理信息化是指在質量管理活動的各個環節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信息網絡系統,便於企業質量管理相關的信息流、物流和工作流的集成和綜合,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不斷提高企業質量管理的效率和水平,進壹步提高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質量管理信息化給現代質量管理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樹立信息化與質量管理有效結合的新理念,提高質量管理水平,是我們的新責任和新要求。
1質量管理的發展過程
1.1質量檢驗的起源和目的
質量檢查起源於泰勒。F.W .的“科學管理”理論。隨著企業內部的分工,產品檢驗從制造過程中分離出來,成為壹個獨立的過程——質量檢驗。質檢員根據產品的技術標準,利用各種檢測手段對生產出來的產品或半成品進行篩選,防止不合格產品流入下壹道工序。質檢方式基本是全檢,工作量大,時間長,成本高,事後性強,造成原材料、人工、費用等不可挽回的損失。雖然可以避免不合格產品出廠造成的損失,但是對於如何防止不合格產品的發生卻無能為力。
1.2統計質量管理的起源和發展
20世紀20年代,美國貝爾電話實驗室成立了由休哈特領導的過程控制研究小組。W.A和Dodge.H.F領導的產品控制研究小組經過研究,提出了過程控制理論和監控過程控制圖的工具。休哈特於1924年5月提出了第壹個控制圖(不合格品率控制圖)。1929年道奇。高頻和羅馬。H.G提出了抽樣檢驗理論和抽樣檢驗表,解決了不能全檢(如破壞性檢驗)和不適合全檢的產品的統計抽樣問題。1931年,休哈特將英國統計學家費希爾提出的小樣本統計應用於提高制造過程的過程質量,總結出質量過程控制理論,發表了劃時代的巨著《工業過程質量的經濟控制》。控制圖、抽樣檢查和小樣本統計奠定了統計質量管理的基礎,標誌著統計質量管理時代的開始。統計質量管理將以往質量管理中的“事後控制”變為事前控制、預防為主、預防檢查相結合,開創了數理統計方法應用於質量管理的新局面。二戰後,統計質量管理在企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1946年,美國質量管理學會在美國成立。
統計質量管理強調將統計方法應用於質量控制和質量檢驗,強調對制造過程的預防控制,使質量管理發展到質量的預防控制和回溯測試相結合的階段,成為生產工程控制的有力工具,為企業減少不合格產品和生產成本。但由於過分強調統計方法的應用,忽視管理職能,忽視組織管理和生產者的主觀能動性,以及數理統計方法的“深奧”,人們誤以為“質量管理就是數理統計”,限制了其發展。
1.3全面質量管理的起源和發展
現代大規模工業生產非常復雜,影響質量的因素很多。單純依靠統計檢驗是不可能解決所有質量問題的。20世紀50年代,戴明博士將統計質量管理引入日本。日本企業重視質量管理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產品的質量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日本質量管理界認識到僅僅依靠少數技術人員是不可能管理質量的,他們必須動員廣大工人參與,於是他們開始在企業內部開展質量活動小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將質量管理推向了全面質量管理時代。
1.4信息技術時代的質量管理
20世紀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出現、發展和應用,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給企業的生產經營方式帶來了巨大的變革,使企業的生產組織方式和運作方式朝著高效、開放、合作、動態調整的方向演進。柔性制造、精益生產、JIT生產和快速反應制造成為企業新的組織方式;供應鏈和虛擬企業已經成為企業擴大規模、占領市場的商業模式。
2.質量管理信息化建設的緊迫性
目前,我國大多數制造企業的質量管理理念、意識、文化和質量管理控制的技術水平僅相當於發達國家六七十年代制造業的水平,有的甚至更差。這壹事實與中國制造業大國的地位並不相稱。近年來,相當壹部分制造企業的管理者已經意識到提高生產質量管理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開始引進國外先進的質量管理理念和標準化管理方法。其中,ISO 9000質量體系認證被廣泛用於規範企業質量管理流程,確保產品質量。這項工作的開展在壹定程度上確實起到了提高企業員工質量管理意識、提升企業形象和市場知名度、提高產品質量和促進產品銷售的作用,為企業進壹步學習和更好地掌握國際先進制造業的質量管理分析控制技術奠定了壹定的基礎。同時,人們意識到這項工作的開展並不是質量管理的全部,就體系的實施而言,還需要其他質量管理技術的支持和配合。因此,隨著社會對產品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制造企業自身對質量管理的要求也在不斷升級,質量管理的工作也在不斷深化。企業需要依靠更多、更先進、更成熟的信息技術進行質量管理,以保證企業產品質量的進壹步提高和穩定。
3信息時代質量管理的新發展
3.1信息時代質量管理的主要特征
首先是改變傳統的以供應商檢查為基礎的質量控制方法。在供應鏈(或虛擬企業)動態聯盟的每個成員內部建立完整的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體系,使企業按照統壹的質量標準生產和要求產品質量。
二是將全面質量管理的理念推廣到所有聯盟成員企業。質量功能設計方法用於設計和配置整個(虛擬企業)供應鏈的質量功能。在核心企業(領導者)的領導下,所有聯盟成員共同承擔質量責任。
第三,重視計算機在質量管理中的應用。計算機網絡用於連接整個供應鏈(虛擬企業)動態聯盟中所有成員企業的質量管理系統,從而共享質量數據,實現質量過程的實時控制。
第四,強調計算機輔助質量系統(CAQ)是CIMS的壹個子系統。CAQ * * *享有關於CIMS市場、設計和生產的基礎數據和信息,也向CIMS提供高質量的數據信息。
3.2在傳統質量管理過程中應用信息技術的好處
信息技術在傳統質量管理過程中的應用有很大的好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它可以將質量信息及時傳遞到所有需要它的部門、環節和過程;大大提高質量決策的速度和準確性;大幅提升產品、服務和工作質量,實現系統無縫流暢運行;質量成本降低,同時質量不斷提高;質量體系可以進行部分審核和遠程評估;能夠隨著企業內外部環境的變化而調整;它可以與企業的其他管理信息系統平滑連接。
3.3信息技術在質量管理中的應用形式
信息技術在質量管理中的應用形式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壹是通用辦公軟件的應用,尤其是Excel。Excel因其便捷的文本錄入、強大的數理統計能力以及能夠插入不同類型的圖表等強大功能,在質量管理中得到廣泛應用。其主要用途是統計分析、過程監控、測量系統分析和其他特殊應用。第二,用特殊的編程語言開發的計算機輔助檢測系統(CAT)。第三,計算機輔助質量保證(CAQ)系統。第四,企業資源計劃(ERP)系統或制造資源計劃(MRPII)系統。在實施ERP系統或MRPII系統的過程中,除了部分企業存在資金、技術、人力等方面的不足外,還存在壹些特殊的問題,如合資企業往往受合資企業管理模式的影響或IT人員對質量管理要求不熟悉,質量管理人員對數據庫應用系統的功能不了解,未能充分發揮企業軟硬件的資源優勢等。建議企業明確自己的需求,尤其是企業級的統計項目,在實施前與咨詢公司或開發公司充分溝通,在二次開發或開發時通過添加統計模塊來實現,從而實現統計的自動化。更重要的是獲得準確的結果,這是持續改進和PDCA管理的重要前提。
3.4質量管理信息化的目標
質量管理信息化的目標是用先進的管理思想改造業務流程中不協調的部分,降低企業內部的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降低企業與外部合作夥伴之間的信息傳遞成本,從而提高企業的整體效率。根據企業不同階段的具體情況,質量管理信息化建設可分為管理標準化、資源數字化和全面信息化三個階段。
(1)在管理標準化階段,企業管理水平低,市場份額小,信息化水平低,內部人員信息技術知識不足,不配備或少配備信息設備,與上下遊廠商信息交流成本高。在這個階段,如果質量管理信息化的目標是建立壹個質量管理信息系統,就會面臨很多問題。
(2)在資源數字化階段,企業擁有壹定的市場份額,但其市場地位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沖擊。各部門完成了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已經能夠實現信息的及時有效傳遞,但是不同部門之間的信息傳遞不暢,形成了各種信息孤島。因此,在資源數字化階段,質量管理信息化的目標應該是建立比較完善的質量管理信息系統,建立內部局域網,促進企業內部的信息交流。如果引入大規模的質量管理信息系統,需要對企業內部人員和業務流程進行較大的調整,這樣的調整成本可能會使企業面臨很大的困難。
(3)在全面信息化階段,企業內部的IT應用水平僅限於辦公自動化,可以進行簡單的市場和產品預測。但是,從企業的市場表現來看,企業在現有市場上已經達到了壹個頂峰,需要進壹步開拓新的市場或者進壹步鞏固在現有市場上的競爭優勢。企業與上遊原材料供應商和下遊銷售廠商之間的信息、物料和技術傳遞還存在不順暢的現象。從企業內部來說,企業的管理信息系統已經完成,企業內部的局域網系統也有了壹定程度的建設。在這種情況下,大型信息系統的引入,如ERP、MRPII、KM、CRM或SCM等,都會對企業的發展起到壹定的推動作用。
4我國實施質量管理信息化的現狀
目前,我國質量管理信息化仍處於起步階段,信息化在質量管理中的應用水平不高。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壹是社會中介服務機構對質量管理信息化指導不足。專門從事質量管理信息化的咨詢機構太少,咨詢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二是企業對這個問題認識不夠。許多企業僅僅局限於建立ISO 9000標準所要求的質量體系,僅僅滿足於獲得認證證書,而沒有進壹步深化質量管理工作,特別是在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和改進質量管理工作方面,最終未能跳出既定的質量管理模式。第三,政府對質量管理不夠重視。政府有關部門對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質量管理的巨大作用認識不夠,缺乏對質量管理信息化的總結、指導和推廣。另外,現階段適合質量管理的軟件功能還不夠完善,質量有待提高。
5結論
從目前國內外質量管理的發展來看,信息化是大勢所趨。在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企業要提高核心競爭力,實現更快的發展,就必須順應信息化的趨勢。質量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將隨著企業信息化的快速發展而發生巨大變化。可以預見,信息化將對傳統的質量管理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使質量管理效率有壹個大的飛躍,擴大質量管理信息化的範圍,促進質量管理向信息化的進壹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