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陜西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

陜西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

國家地質環境監測能力建設

壹、地質環境監測機構的基本情況

陜西省地質環境監測機構由陜西省地質環境監測站(隸屬陜西省國土資源廳)和10市級監測站(隸屬各市國土資源局)組成。省市監測機構從業人員127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53人(高級職稱22人,中級職稱20人,初級職稱11),其他74人(見表)。

陜西省地質環境監測機構和隊伍現狀表

繼續的

從左至右:副總工程師金海峰、副站長高建軍、副站長劉江、站長寧社嬌、副站長李令才、副站長康金栓。

陜西省地質環境監測站成立於1956。2001機構改革時,整個系統由省地礦局劃歸省國土資源廳管理,為省廳下屬的處級事業單位。主要職責是:擬定全省地質環境監測規劃和實施方案;承擔全省地質災害和地下水動態監測,指導市(地)地質環境監測;承擔全省地質災害的預測和防治工作,提出全省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的立項建議,並組織實施;擬定全省年度地質災害防治計劃;負責汛期地質災害的值班,承擔重大突發性地質災害的調查;起草全省地質環境監測工作規範和技術規程;承擔全省地質環境項目的技術業務管理;負責地質環境調查和監測數據的收集、分析,以及地質環境信息系統的建設和管理,編制地質環境和地質災害年度報告,受省國土資源廳委托向社會發布地質環境信息;承擔全省地質遺跡調查和監測工作;承擔礦區地質環境的調查和評價,提出治理建議;承擔地質環境監測、地質災害防治和保護等科技信息采集和技術咨詢服務。陜西省地質環境監測站下設六個科室(綜合辦公室、計劃財務部、地質災害防治室、地質環境監測室、綜合研究室、地質環境信息中心)。辦公室設在省地礦局,辦公室十余間,約300m2。

全省10個市全部建立了地質環境監測站和滑坡防治辦公室,隸屬於市國土局。他們的主要職責是:編制市級地質環境監測工作計劃並組織實施;承擔全市地質災害、地下水動態等地質環境監測工作,指導縣(區)地質環境監測工作;承擔全市地質災害的監測和防治工作,提出全市地質災害防治項目的立項建議,並組織實施;擬定全市年度地質災害防治計劃;負責汛期地質災害的值班,承擔重要突發性地質災害的調查;承擔全市地質環境項目的技術業務管理;負責市、縣地質環境調查監測數據的收集和分析,地質環境信息系統的建設和管理,編制地質環境和地質災害年度報告;對礦區的地質環境進行調查和評價,提出治理建議。

二是監控網點建設

(壹)認真開展地下水監測建設。

全省地下水水位監測和水質分析已開展多年,積累了大量有價值的數據。《陜西省地下水動態公報》定期發布,有效監測全省地質環境,及時向政府和社會提供地質環境監測預警信息。

1.監控區域和項目。目前,地下水監測有Xi、寶雞、鹹陽、渭南、漢中、安康、銅川、榆林8個城市,主要監測城市水源地和區域控制點的地下水位、水質、水量,利用時鐘、測繩、卷尺、溫度計和地下水自動監測儀監測潛水、承壓水和少量巖溶水。

2.監控網絡建設。全省共有地下水監測點337個(含自動監測點8個)。其中,國家監測點36個,省級監測點161,區域監測點140。監測區域控制面積2001km2,涉及30多個城市供水水源。

3.監測手段和頻率。全省337個監測點中,有104個水質監測點。國家地下水監測點監測頻率為每月6次,省級監測點為每月3次,區域監測點為每月1次。地下水水質監測頻率為每年1次,采樣時間與統壹測點測量壹致。

(二)突發性地質災害監測預防體系建設

汶川地震後,全省現有地質災害點9007個,全部納入監測網絡,群測群防。根據地質災害防治責任,各級政府和主管部門對已發現的地質災害隱患點發放防災卡,落實監測領導和監測員。群防群治參與人數超過1萬人。地質災害成功預報水平逐年提高,有效減少了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2000年以來,全省成功預測地質災害240次,避免人員傷亡6469人,直接經濟損失3000多萬元。

(3)地質災害專業監測與建設

依托勘探項目,建立了楊珊中學滑坡、紫陽壹中滑坡、佛坪關山滑坡、寧山小學滑坡等專業儀器監測點,利用深部形變儀器監測滑坡深部位移和地面形變。同時,建立了Xi市地裂縫和地面沈降監測系統。旬陽縣正在加緊建立全省首個自動監控示範區。

(4)典型示範地熱監測建設

鹹陽、臨潼溫泉典型示範區地熱監測取得了豐富的監測數據,為有效利用地熱資源,促進地方特色經濟發展提供了決策依據。2005年協助鹹陽市政府向中國礦業協會成功申報“中國地熱之城”。2008年,我們協助Xi臨潼區政府成功向中國礦業協會申報“中國禦溫泉之都”。

三、監控設備(器材)配備現狀

省主站、市站、縣(區)站有14臺監測車,Xi安、鹹陽有9套地下水自動監測儀,主站、安康站、商洛站有4套滑坡測斜儀,寧強、豐縣有5套滑坡驅動力遠程監測系統。每個站還配備了不同數量的數碼攝像機、照相機、手持GPS、紅外測距儀、指南針等小型常用設備。

領導參觀Xi安地裂縫監測設備。

地下水自動監測數據下載

四。信息化建設

建立了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系統。2003年以來,陜西省國土資源廳與省氣象局合作,在省級電視臺等新聞媒體上發布地質災害預報和預警,在省級電視臺上發布預報和預警共計122次。為了預防地質災害,提高地質災害易發區群眾的防災減災意識,有效避免大量人員傷亡和重大經濟損失。同時,各省廳還建立了應急指揮視頻會議系統,進壹步提高了氣象預報預警的定量化程度。

動詞 (verb的縮寫)主要監測結果和服務

1.建立了Xi安地裂縫地面沈降監測系統。該系統由地裂縫自動監測儀器站、跨地裂縫短水準段和點位、地面沈降分層標誌和地下水位監測網組成,積累了大量第壹手監測數據。

2.組織完成了關中盆地地熱資源調查評價項目。該項目始於2004年,結束於2007年。圍繞陜西省委、省政府“加快關中溫泉旅遊”的發展思路,加快項目實施。摸清了關中盆地地熱資源的形成和分布規律以及地熱開發利用現狀,為地熱資源評價和合理開發提供了科學依據。

地質災害氣象預警系統

3.2004年,根據省政府的要求,與中國地質調查局合作開展了陜北能源化工基地地下水勘查項目。建立了由40個自記水位計組成的地下水自動監測網絡,實現了對基地重要地段地下水位的實時監測,建立了水資源數據庫和信息系統。這壹成果為陜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設提供了科學依據。

4.在全省各縣(區)地質災害綜合調查與區劃的基礎上,結合監測資料的綜合分析與研究,編輯制作了《10市地質災害圖集》,印發各市(縣)政府及相關部門使用,對各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5.正在建設全省首個旬陽縣自動監測示範區,圍繞旬陽縣商貿街滑坡開展地表變形、降雨點、深部變形、地下水位監測。建立縣地質環境監測站信息采集自動數據傳輸系統;在省總站內設置終端站,接收、分析和處理信息。自動監測系統的建成將對全省地質災害監測預報水平的提高起到積極的示範作用。

不及物動詞法制建設

1.2001陜西省國土資源廳制定了《陜西省地質環境管理辦法》和《陜西省地質災害安全防治條例(試行)》,經省政府審議通過,分別以陜西省人民政府令第71號和陜西法正[2001]48號印發各地。對地質環境監測的責任主體、監測網絡建設、經費安排、成果發布、防災方案編制等進行了明確規定,為全省地質環境監測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法律依據。

2.2005年,省廳組織編制了《陜西省地質災害防治規劃》(2005-2015),經省政府批準,印發各市(縣)人民政府實施;2006年組織編制了《陜西省地質災害防治“十壹五”規劃》,省政府辦公廳以[2006]88號文下發各市(縣)政府實施。按照國土資源部的要求,編制了《陜西省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規劃》(2006-2015),並上報國土資源部審批。在省廳的統壹安排和指導下,各市和地質災害防治重點縣也編制了各自的地質災害防治規劃。《規劃》明確了地質災害防治的形勢、目標任務、重點防治區劃、監測預警體系建設、保障措施落實等內容。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發生後,根據地震災區災後重建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要求,編制了《陜西省重災縣災後恢復重建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和《陜西省受災縣災後重建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同時對漢中、寶雞、鹹陽、 組織安康、Xi編制汶川地震災區災後重建地質災害防治規劃,供地方政府災後恢復使用。

  • 上一篇:王權帝國》電影 《王權帝國
  • 下一篇:實驗室的化學危險品應怎樣存放?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