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唐朝時普通百姓吃什麽

唐朝時普通百姓吃什麽

在漢唐時期,中原內地通過與西北少數民族交流,引入了許多蔬菜和水果品種,如蔬菜有苜蓿、菠菜、蕓苔、胡瓜、胡豆、胡蒜、胡荽等,水果有葡萄、扁桃、西瓜、安石榴等,調味品有胡椒、沙糖等。與此同時,西域的烹飪方法也傳入中原,如乳酪、胡餅、羌煮貊炙、胡燒肉、胡羹、羊盤腸雌解法等都是從西域傳入中原地區的。在漢代傳入的諸種胡族食品到魏晉南北朝時,已逐漸在黃河流域普及開來,受到廣大漢族人民的青睞,其中尤以“羌煮貊炙”的烹飪方法最為典型。所謂“羌煮”即為煮或涮羊、鹿肉;“貊炙”類似於烤全羊。

唐代外來飲食最多的是“胡食”,“胡食”是出自漢代人對從西域傳入的食品的壹種說法。唐代的胡食品種很多,面食有餢飳、畢羅、胡餅等。餢飳是用油煎的面餅,畢羅壹語源自波斯語,壹般認為它是指壹種以面粉作皮、包有餡心、經蒸或烤制而成的食品。唐代長安有許多經營畢羅的食店,有蟹黃畢羅、豬肝畢羅、羊腎畢羅等。胡餅即芝麻燒餅,中間夾以肉餡。

大眾食品,有千金圓、烏雌雞湯、黃耆羊肉、醋芹、雜糕、百歲羹、鴨腳羹、酉羹、杏酪、羊酪、黃兒、黑兒、黃粱飯、青精飯、雕胡飯、庾家粽子、防風粥、神仙粥、麥飯、槐葉冷淘、松花餅、長生面、面繭、五福餅、消災餅、古樓子、賫字五色餅、玉尖面、細供沒忽羊羹等。這些食品的制作很有特色,充分反映了唐代飲食習俗的豐富多彩以及高超的烹飪制作水平。千金圓”是大醫藥學家孫思邈首創的食療用品,用黃豆芽制成丸子形狀,可供婦女懷孕後期服用,以利於產時分娩。“烏雌雞湯”就是今天常說的烏雞湯,當選毛、肉、骨全呈黑色的雞為上品。“黃耆羊肉”是用中藥黃芪與羊肉***煮,專利於老弱病疲者提氣補羸,升陽升胃。“醋芹”是將芹菜腌激成酸菜,調以五味而成.“雜糕”也是孫思邈建議的制作法,即將豬肚、豬腸內填澱粉、肉末,配制花椒、茴香、肉桂等調味藥品;後來店主把孫思邈所贈藥葫蘆懸掛在店門口,雜糕也有了俗名,叫“葫蘆頭”。“百歲羹”是薺菜湯,據說有益壽功效,所以人們都愛飲。“鴨腳羹”是葵菜湯,因為唐代人們把葵葉叫做“鴨腳”,故稱“鴨腳羹”。“酉羹”就是雞湯,從雞在十二生辰中的排位而來。“杏酪”是杏仁霜,可算是壹種大眾飲料。“黃兒”是以黃米粉團棗的蒸面饃;“黑兒”是用蕎麥面團棗蒸出來的面饃;“黃粱飯”是糜子舂米制成的米飯;“青精飯”是用杜鵑花科的灌木南燭枝葉,搗碎出汁後,用來浸泡大米,蒸熟後又曬幹,米便成了青色。道士們說這種飯是滋補養氣的,以至於人人搶食,使青精飯成為當時的常備食品。“槐葉冷陶”是壹種消暑食品,這是壹種面食。

  • 上一篇:保險機構案件責任追究指導意見的公告
  • 下一篇:中西藥 註射液 服用藥品 配伍禁忌表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