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藥被中國人誤解。
我國20-29歲育齡婦女約1億人,其中使用口服避孕藥避孕的僅占2.3%,而歐美使用率高達40%。4月12日,北京大學第壹醫院婦產科專家鄭教授在壹次避孕與女性健康的座談會上披露了這組數據,並談到了目前對避孕藥的幾種誤解:導致體重增加;降低女性生育率;停藥3-6個月才能懷孕;造成胎兒畸形;長期使用對身體有害,會增加某些婦科癌癥的風險。
這些配方壹出,立刻引起了媒體的關註。大家在做報告的同時,提出了這樣壹個問題:應該如何看待避孕藥?
避孕藥具使用率低,流產率高
在中國20-29歲的女性中,墮胎率約為62%。在荷蘭,墮胎率為5.1%。。相應的,中國的避孕藥使用率為2.3%,荷蘭為36%。
事實上,統計數據表明,墮胎率與避孕藥具的使用率呈正相關。15-45歲的女性中,法國、澳大利亞、英國、瑞典的避孕使用率在20%-30%之間,流產率處於萬分之十幾的水平;最後日本墮胎率高達84%。避孕藥具使用率低於中國,僅為1%。根據鄭教授提供的數據,中國56%避孕失敗的已婚婦女使用避孕套,24%使用宮內節育器。避孕失敗的未婚女性主要使用避孕套(71%)。研究表明,避孕藥的可靠性比避孕套高10-15倍,比宮內節育器高1.5-4倍。
這些數據說明了避孕藥具的重要作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計劃生育科主任吳書穎認為,避孕藥是“最好的選擇”。
中國人“害怕”避孕藥。
但這壹“最佳選擇”在中國並未得到充分認可。為什麽?
吳書穎教授告訴記者,在中國,避孕藥都是人工合成的類固醇激素,主要包括雌激素和孕激素。“我從2004年開始避孕藥的臨床試驗,充分感受到了人們對避孕藥的抵觸情緒。”吳教授說,當時很多人都在問:吃避孕藥會增加體重,導致乳腺癌和卵巢癌,影響後代嗎?吳教授已經習慣了這些問題。她遇到了壹位44歲的老師,她做過六次流產,但拒絕服用避孕藥。"和她壹樣,許多人寧願墮胎也不願吃避孕藥。"吳教授搖搖頭說,有時候病人甚至以為她在賣藥,這讓她很無奈。
說起我國女性不願采取避孕措施的原因,吳教授認為其中壹個原因是我國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大規模推廣宮內節育器,使人們形成了“宮內節育器最有效”的觀念,其使用率至今仍高達41.7%。有些醫生在這方面存在誤區。但是從2000年開始,人們對避孕藥的接受度越來越高。但她指出,影響避孕藥使用率的關鍵因素在於人們對其“副作用”的誤解。即使在美國這個發達國家,美國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壹項調查顯示,大多數女性對口服避孕藥存在誤解,3/4的人認為會影響身體健康。
避孕藥變了。
事實上,與其說人們誤解了避孕藥,不如說人們仍在用老眼光看待它。德國著名婦產科學專家烏斯特教授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在世界各國科學家的努力下,避孕藥已經“煥然壹新”,陸續采用新的孕激素來降低雌激素含量,低劑量就能達到很好的避孕效果,而且副作用很小。
鄭教授對這兩種趨勢進行了闡述。1.雌激素減少:1968,30%的口服避孕藥含有50微克以上的雌激素。現在所有暢銷品牌的雌激素都不超過35微克。吳書穎教授指出,目前避孕藥的雌激素含量壹般為20-30微克,其副作用比35-50微克低50%以上。第二,孕酮改善。20世紀70年代,避孕藥中的孕激素都有壹定的雄激素活性,會導致肥胖等副作用。1981年,第壹個新孕激素地索孕酮誕生,其雄激素活性大大降低。此後,孕二烯酮等新孕激素陸續出現。
吳書穎教授指出,口服避孕藥可靠,不影響性生活,能改善月經紊亂,預防卵巢癌和子宮內膜癌,停藥後可立即恢復生育能力。“現在主要用短效避孕藥和緊急避孕藥,長效避孕藥副作用大,已經不用了。”壹項針對20-49歲歐洲女性的調查顯示,87%的人認為避孕藥使用方便,72%的人不擔心意外懷孕,56%的人表示月經量減少,46%的人感覺痛經減少,44%的人表示對性生活有益。可以說,越了解它的優點,越傾向於口服避孕藥。
“避孕藥副作用”其實是壹個誤區。
經過這兩大變化,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避孕藥的所謂副作用?
增加某些婦科癌癥的風險:吳書穎教授告訴記者,在這方面,人們主要擔心雌激素。但目前避孕藥的雌激素含量已經很低,雌激素是否致癌尚無定論。事實上,鄭教授指出,研究發現,服用避孕藥時間越長,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越低,這種保護作用在停藥後可持續15年;服用避孕藥5年可使卵巢癌發病率降低50%,這種保護作用在停藥後可持續10年。
增重:以前的避孕藥增重主要是因為孕激素具有雄激素活性,而新型避孕藥中的孕激素對雄激素受體沒有親和力,不會增重。伍斯特教授指出,只有少數女性在服用避孕藥後體重略有增加,但長期服用後,這種現象就會消失。
停藥3-6個月就能懷孕:這個觀點只是針對已經被淘汰的長效避孕藥。對於短效避孕藥,無論國內還是國外,都沒有臨床研究證明孕前3-6個月需要停藥。"如果妳想懷孕,就停止服用避孕藥."伍斯特教授說。
引起胎兒疾病和畸形:研究發現,服用避孕藥的婦女的後代患先天性心臟缺陷和四肢短小的風險與未服用避孕藥的婦女的子女基本相同。
降低女性生育能力:鄭教授告訴記者,其實避孕藥能有效預防宮外孕,防止下生殖道感染發展為盆腔炎,對保護女性生育能力有好處。
導致閉經:鄭教授指出,研究發現不到1%的人在停止口服避孕藥後出現不排卵或閉經,可能是避孕藥對下丘腦的抑制作用所致。
在指出人們的誤解後,吳思特教授和教授還表示,80%的女性在服藥6個月後痤瘡消失,皮膚變得更加紅潤。但口服避孕藥確實存在壹些風險:35歲以上的女性吸煙或患有心血管疾病,會增加靜脈血栓形成、心肌梗死和中風的風險。此外,患有全身性疾病、肝炎、腎炎、心肌炎、糖尿病等疾病、40歲以上、患有癲癇或抑郁癥、月經不調、哺乳期的女性也最好不要選擇這種避孕方式。
不提倡使用緊急避孕藥。
除了這些,避孕藥還有其他禁忌嗎?4月17日,記者前往北京幾家大藥店查詢避孕藥的銷售情況,發現各店的緊急避孕藥最為暢銷。對此,吳書穎教授指出:“我們不提倡頻繁使用緊急避孕藥。”很多年輕人認為性交後服用緊急避孕藥方便、安全,卻不知道可能會導致月經不調、出血、惡心,所以不能作為常規用藥,只能在緊急情況下使用。她說,臨床上壹般建議使用短效避孕藥,從月經第壹天開始,連續服用265,438+0天,下壹個周期前停藥壹周。效果好,副作用很小,適合65,438+08-40歲的女性。
吳教授最後提出,月經過多、月經不調、痛經的女性應服用短效避孕藥;如果月經正常但需要長期避孕,可以使用宮內節育器;有多個性伴侶的女性最好使用避孕套。她告訴記者,2004年實驗之初,很多受試者都有抵觸情緒,但過了壹段時間,大家發現月經規律了,痛經沒了,連皮膚都好了,看法也相繼改變。她說:“關鍵是讓他們知道真相,然後自己去看,自己選擇。”
答辯人:kgdxk-董事長,17級,1-9,10: 28。
妳認為最好的答案是好的嗎?目前有兩個人評價。
0% (0)
100% (2)
對最佳答案的評論
還不錯!!
評論員:394010111-見習魔術師二級
其他答案*** 2
避孕藥從1960開始使用。目前,全球約有7500萬女性在使用這種方法,尤其是15歲至35歲的女性。但是避孕藥的使用有很多禁忌,副作用也很大。如果隨意服用,很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避孕藥的主要作用包括抑制排卵,改變宮頸粘液,使精子難以穿透,或使子宮腺體減少肝糖的產生,使胚泡難以存活,或改變子宮和輸卵管的活動方式,阻礙受精卵的運輸。避孕藥的副作用包括惡心、腸胃不適、頭痛、乳房觸痛、體重輕微增加、神經過敏、情緒低落、月經不調、皮膚出現褐斑和痤瘡。此外,避孕藥還可能引發癌癥,如乳腺癌、宮頸癌、肝腺瘤等。
因此,建議腦血管或心臟冠狀動脈、未經治療的高血壓、有血管問題的糖尿病、35歲以上吸煙、懷孕或可能懷孕、肝病、腸道吸收不良等人群千萬不要服用避孕藥。偏頭痛、月經量少、抑郁癥患者,如無必要,盡量不要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