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舊思維幹不成新事物
先說結論,大多數企業新零售沒有運營起來的本質問題,就是依然沿用過去的思維來運營新的事物,盡管入駐了公域平臺,也玩了私域流量運營,還做了壹些線上線下融合的嘗試,發現依然沒有太多起色,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是在沿用傳統零售的運營思路來做新零售。
新零售為什麽是效率更高的零售模式,不僅僅是因為多了線上的渠道,也不只是數字化技術讓人貨場更高效的重構與匹配,還在於新零售的出發點是沿用了互聯網思維的本質,“以用戶為中心”。
如果按“人貨場”三個維度來排權重,傳統零售基本上是“場-貨-人”或者是“貨-場-人”,不管哪個在前面,“人”都是在最後面的,傳統零售就是以“貨”和“場”為核心。但是新零售不壹樣,所有人提到新零售都是說“人-貨-場”,新零售是以“人”為核心。
要想從傳統零售轉型新零售,首先需要轉變的就是思維方式,以“人”為核心,識別“人”,讓“人”更精準跟“貨”和“場”進行匹配
(二)對人的識別與畫像
傳統零售對於賣給誰和賣什麽,是割裂的,壹般都是總部決定賣什麽,但是總部卻不管賣給誰。門店決定賣給誰,但是門店決定不了賣得對不對或者是否壹定賣得出去。整個體系有點像計劃經濟,即總部按照今年的經營目標和計劃來制定並拆解業績數字,以及選品、供應商談判、采購、配送、門店上架、銷售等壹系列業務執行,是計劃驅動而不是市場驅動。
而新零售基於互聯網思維和數字化技術,能夠有更多的方式去觸達消費者,讓跟消費者進行互動以及反饋,並在這個過程中完成對人的識別與畫像,不再是被零散的掌握在門店以及店員的腦海裏,而是成為了最核心的數字資產。
知道了消費者是誰,在哪裏,以及需求是什麽,意味著就可以圍繞著這些來讓“人”跟“貨”和“場”更精準的進行匹配,結合運營思路和方法,讓業績的增長成為有科學方法的指導,而不是靠天吃吃飯或者靠人品和爆品偶爾爆發壹下。
(三)新零售運營模型
基於以上的思考,結合我相對比較熟悉的醫藥零售行業,從專業性和緊迫性兩個維度,總結出了壹個醫藥新零售運營模型,定義出四個不同的象限,對應不同的消費人群以及運營策略,僅供參考。
1、引流型:這類型消費者常見場景是家庭輕癥急用藥,比如突然感冒了,小朋友發燒了,或者生理需要等,需求非常明確,不需要被引導,最關註需求什麽時候能夠滿足,比較符合目前醫藥O2O的場景。
這類人群往往年齡結構偏年輕,容易被優惠吸引,畢竟需求非常明確和標準化,如果只是就壹筆訂單來看能夠帶來的價值有限,因此並不是傳統醫藥零售的客戶群體,需要通過每壹次的優惠和需求的滿足,在這類人群中建立起品牌心智,形成消費習慣,才有可能產生後續的復購。
2、利潤型:這類型消費者常見場景是沒有什麽明確的需求或者目的,只是隨便逛壹逛,可能在逛的過程中,突然發現某個商品不錯,或者被別人安利了某個商品,就買了。
這類人群不是沒有需求,但是需要引導,或者通過壹些營銷方式來激發。人群基數大,並且結合場景很容易產生非藥品的需求,傳統醫藥零售在門店很難完全滿足,因為受制於醫保的管控,很多地方的實體藥店不允許陳列非藥商品,並且人的需求很多,但是門店受限於面積無法提供足夠多的商品來滿足人的需求。
對於這類人群,新零售實際上是提供了壹個雲端的無限貨架,讓人有了更多的選擇,充分的滿足“人找貨”場景。與此同時,結合社交關系,讓部分商品變成“貨找人”,通過分享、砍價、拼團、分銷等營銷方式,來實現社交關系的傳播和裂變。
3、現金流型:這類型消費者壹般是傳統醫藥零售的主力消費人群,對自身健康有壹定的了解和關註,不僅需要滿足需求,更需要通過專業的服務來滿足需求,是醫藥零售的現金流來源和生存基礎。
針對這類人群的核心運營策略就是復購,即以提供給這些消費者隨時可及以及可信賴的專業化服務,持續的滿足需求,不管是通過線上還是線下。
除了專業化服務之外,還需要結合廠家進行壹些品牌營銷,比如某些知名品牌的廠家廣告和促銷,讓這類人群明確感知到買的都是品牌商品。當這類人群跟企業之間的關系非常穩定和有黏性的時候,企業也可以推出壹些自有商品,多維度滿足需求。
4、戰略型:這類型消費者常見場景是重病大病急用藥,是基於專業的診斷之後產生的需求,但是非常急迫,需要馬上滿足。這種場景的出現往往是因為集采之後,某些藥沒有進入到醫院的采購目錄當中,但是醫生診斷之後認為需要用到這些藥,購買的場景就從醫院轉成了藥店。
這類型消費者往往並不是醫藥零售的常規消費人群,但是醫藥零售企業出於“醫藥分離”的大背景和希望承接“處方外流”的資源考慮,從戰略的角度來進行布局,比如建立院邊店或者DTP專業藥房,依據這些資源來承接和滿足這類消費人群的需求。
滿足這類消費人群不是為了現在,而是為了建立起企業自身的品牌和影響,為了將來更長遠的戰略布局。
(四)壹句話來總結
想起昨天劉潤老師在《進化的力量》演講當中,引用了壹句話,用來總結本文對於新零售運營的思考再合適不過,只有我們真正轉變思維方式的時候,新零售才真的有可能運營落地,推動零售企業的增長。
這句話按照醫藥新零售的語境進行了調整:看上去,我們是在幫醫藥工業賣藥,實際上,我們是在幫消費者買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