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解決中國水資源短缺的最根本途徑是什麽?

解決中國水資源短缺的最根本途徑是什麽?

山西的優勢在煤,短板在水。煤與水的關系是典型的 "木桶理論 "式關系,山西的快速發展不取決於煤炭資源優勢有多大,而取決於水資源保護能力有多強。要確保山西的可持續發展,首要任務是解決山西水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問題。

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制約山西發展的 "瓶頸"

水資源人均占有量只有460立方米左右,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7%,世界平均水平的4%。在歷史和自然等諸多因素的長期作用下,高耗水、高汙染,特別是破壞水資源的采掘業已成為山西的主要產業,山西經濟的發展高度依賴於供水量的快速增長,水資源消耗、流失逐年增加;同時通過汙水排放等方式,汙染、破壞了大量水源,加速了山西水資源衰減的進程。山西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短缺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目前,全省供水量已占水資源總量的77.3%,可利用水資源幾近枯竭。在中度幹旱年份,全省缺水量已達20億立方米左右;有22個設區市、70個縣市缺水,數百萬農村人口飲水困難。

據分析,到2010年,山西省中旱年缺水量將達到50億立方米,約為目前缺水量的2.5倍。如果聽之任之,任其自由發展,"山西水危機 "將成為可怕的現實。2000年,山西的可持續發展指數已倒退到全國倒數第四,其中壹個重要原因就是水資源的破壞、汙染、短缺。水資源問題已成為制約山西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 "瓶頸"。

傳統的水資源開發利用模式已難以為繼

山西省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的傳統思路和模式,壹是加大境內天然水資源(即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開發利用力度;二是進行大規模的區域間、流域間調水。

山西省地表水、地下水長期處於超高強度開發利用狀態,繼續開發天然水資源已無潛力可挖,壹些大型建設項目在布局上已受到水資源短缺的嚴重制約,部分煤礦只能用少量礦井水供應生產生活,有的農村甚至方圓十幾公裏內都找不到水源。而且,長期超強度開發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了極其嚴重的生態環境影響。目前,全省85%以上的河流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汙染,壹半以上的河流或河段已喪失使用功能,不少地區出現了 "有河必幹、有水必汙 "的嚴重局面;地表水過度開發,造成壹年多壹條河流斷流;地下水長期嚴重超采,使地下水長期超采,導致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水質惡化,漏鬥面積增大,地表塌陷、裂縫等環境問題日趨嚴重。繼續加大境內天然水資源開發力度無異於飲鴆止渴,傳統的水資源開發之路已走到盡頭。

從引水情況看,黃河引水工程結束後,繼續大規模引水入晉的可能性已經微乎其微。山西周邊省區也嚴重缺水,除引黃入晉工程外,山西幾乎無水可引。隨著汙水資源化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成熟,遠距離、大規模調水的經濟技術合理性也有所下降。按照目前的實際情況計算,大型引水工程單位水量的綜合成本至少是汙水回用的 2~3 倍。水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資源,水價過高,勢必損害區域經濟的整體競爭力,制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長距離、大規模調水終究不是壹種可持續的水資源利用方式,這種調水方式長期性、戰略性不強,既不可取也不可行。

汙水資源化利用是解決山西缺水問題的有效途徑

堅持以治汙為本,通過汙水資源化利用解決山西缺水問題,是壹項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戰略舉措。

山西汙水資源潛力巨大。目前,全省年汙水排放量約為10.52億噸,到2005年,即使現行汙水排放控制措施全部落實並達到預期效果,全省汙水排放量仍將增加到11.3億噸,約為太原引黃工程總水量的1.8倍。即使汙水不能全部資源化,只要嚴格執行山西省環境保護 "十五 "計劃和《海河流域汙染防治規劃》,到2005年,全省年汙水回用量為7.8億立方米,相當於全省新增14%的供水能力。

汙水資源化利用經濟效益顯著。從節約投資的角度看,如果利用城市現有的二級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汙水回用工程,單位水量的投資額與引水距離15公裏的引水工程相當;即使新建二級汙水處理設施,單位水量的汙水資源化工程資金投入也僅相當於引水距離36公裏的引水工程投資。山西省已建成和目前正在實施的引水工程投資中,單位引水量的投資額基本都在單位水量汙水資源化投資額的兩倍左右。從供水價格看,汙水資源化用於工業冷卻用水的總成本價格僅為1.2元/立方米,不僅遠低於太原引黃水的成本,而且也遠低於全省主要引水工程投運後的預期綜合水價。即使不考慮水價上漲因素,初步測算,如果全省能如期實現7.8億噸的汙水回用量,汙水資源化工程每年將為我省創造13億元以上的直接經濟效益。

汙水資源化利用的生態環境效益十分突出。到2005年,如果能按規劃使全省汙水回用量達到7.8億噸,每年至少可減少地下水開采量5.8億噸,使全省目前地下水超采量減少45%,減少對地下水資源的汙染,有效緩解因地下水超采而產生的地表沈陷等生態問題;同時也有利於降低天然地表水的開發強度,緩解天然河流缺水問題,從而緩解因河流缺水引發的其他生態問題。汙水經處理後回用於農業灌溉,可提高農業灌溉水質,保護農業生態,發展綠色農業,促進人民健康。

觀念和政策創新是推進山西汙水資源化的關鍵

與先進國家相比,山西汙水資源化工作還有很大潛力可挖。目前,山西省每年用於汙水資源化的投入僅占全省GDP總量的0.07%,平均56萬人擁有1萬噸/日的汙水處理能力,而發達國家這壹比例壹般都在0.5%以上,平均5萬人擁有1萬噸/日的汙水處理能力;山西省汙水的工業回用率僅為0.9%,而發達國家汙水的工業回用率已達到30%至50%。

制約山西汙水資源化的關鍵因素,壹是觀念問題,二是水價問題,核心問題是汙水資源化的利益驅動機制和產業化經營機制不健全。

水資源觀念的落後與水價體系的扭曲是相互依存的,在這兩個***的配合作用下,汙水資源化從建設投資、運行管理、選擇用戶到收費盈利的正常利益驅動機制難以形成,產業化經營機制無法建立。其結果是汙水資源化工作長期投入不足,設施嚴重短缺,僅有的設施也因缺乏運營資金而難以發揮應有的效益。

要改變這種狀況,基礎是轉變觀念,關鍵是創新政策,核心是為汙水資源化產業化經營創造條件。

壹是要大力宣傳,引導全社會牢固樹立水資源 "物以稀為貴"、水資源有價的觀念,強化全社會的節水意識;通過建立樣板示範工程等方式,普及汙水再生利用知識,引導全社會認識再生水,克服用戶對再生水的不信任。

二是盡快理順水資源價格體系,培育汙水資源化動力機制。要結合治黃工程的實施,盡快扭轉水價偏低的局面,進壹步增強全社會節水減汙意識,引導用水單位積極利用再生水;要參照國際慣例,逐步調整排汙收費標準,利用價格杠桿調節汙水排放量,合理補償汙水處理機構運行成本;要逐步建立 "按質論價 "的水資源價格體系,拉開再生水與優質自來水的價格差距,擴大再生水使用比例,逐步理順水資源消費結構。

三是確保再生水用戶利益,穩定和擴大再生水用戶。要保證再生水利用的水源能夠恢復原貌,解除再生水用戶的後顧之憂;同時要明確規定對無故使用新鮮備用水的行為進行處罰。

四是拓寬汙水資源化項目融資渠道,促進汙水資源化項目企業化運營管理。要在理順水資源價格體系的同時,進壹步改革政府投資、市場有限補償的傳統汙水資源化項目投資體制,逐步建立社會投資、政府補貼、市場補償的新型投融資體制。要認真研究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設的環境和資源成本,爭取國家更多的補償性投入,爭取山西省早日建立環保基金或水資源補償基金,進壹步穩定和增強政府的投資能力。要鼓勵社會力量投資汙水資源化利用項目,承認投資者的利益主體地位,允許投資者在政府監管下依法經營、合理回報,促進汙水資源化利用項目企業化運作。要大膽嘗試,積極引進汙水資源化建設領域的BOT等新興項目融資方式,努力探索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興公益性項目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機制。

五是要從全局出發,制定完善的配套政策。要把汙水資源化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總體規劃,統壹管理,統籌安排。要加大對天然水資源的保護力度,嚴格控制地表水開采量,在地下水位回升前,嚴禁新開采地下水。要完善和制定汙水回用技術政策和標準,加大研發投入,引進和研發壹批適合省情的先進適用技術,增強汙水資源化利用的技術保障能力。要高度重視汙水回用的安全問題,環保、衛生防疫和市政等部門要密切配合,加強管理,確保萬無壹失。

參考資料:

山西省面上改建情況
  • 上一篇:孤島驚魂6怎麽刷資源
  • 下一篇:藥理指導:解熱鎮痛抗炎藥具有以下臨床藥理特點。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