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瑞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研究了來自五大洲的654只狗,分析了它們體內壹種通過母系遺傳的叫做“線粒體DNA”的遺傳物質的堿基排列後發現,這些狗擁有幾乎相同的基因。他們認為,人類與狗的友好淵源可以追溯到1.5萬年前,當時,東亞的人類首先開始馴化狼等動物,並在漫長的歲月裏逐漸把馴化的狗帶到了歐洲,甚至穿過白令海峽帶到了美洲。 認為東亞,是因為東亞地區的狗的基因類型最為豐富,科學家通過基因測試推斷該地區應該就是狗的發源地,而不是過去人們壹直認為的中東地區。彼得·薩沃萊南說:“許多早期的研究基於中東地區少量的考古材料,認為該地區是狗的起源地,而實際上,那裏只是馴化過其他的壹些動物,而不是狗。”同時,通過和狼的基因的對比,他們認為1.5萬年前,由幾種不同的狼分化出了狗。 這項研究是由兩個國際研究小組齊頭並進地進行的。另壹方面,美國和秘魯等國的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比較了南北美大陸和亞洲、歐洲的狗以及歐洲殖民者到達美洲大陸前就在拉丁美洲和阿拉斯加等地生存的狗的堿基排列。發現拉丁美洲和瑞典的狗的部分基因都源於過去的歐亞狼。這部分基因在15世紀歐洲殖民者到達美洲之前就已在美洲家犬身上顯現。他們認為,狗在東亞起源並擴大到整個亞洲和歐洲,繼而在1.4萬至1.2年前由美洲大陸的第壹批定居者穿越白令海峽帶到了美洲。 瑞典壹位家畜專家珀·詹森認為,東亞人是最早馴化狗的這壹推測是“非常能令人信服的”,美洲大陸的第壹批定居者帶著狗,這壹點顯示了在這以前很多年狗就和亞洲人生活在壹起。
三、1、狗是肉食性動物,在餵養時,需要在飼料中配制較多的動物蛋白和脂肪,輔以素食成分,以保證狗的正常發育和健康的體魄。 2.狗的消化道比食草動物要短,狗胃鹽酸含量在家畜中居於首位,加之腸壁厚吸收能力強,所以容易和適宜消化肉食食品。 3.狗屬犬科,在進食時不大咀嚼,可謂“狼吞虎咽”。如果要餵粗纖維的蔬菜最好把蔬菜切碎或煮熟。 4.狗的排便中樞不夠發達,不能在行進中排便,所以我們要給它壹定的排便時間。 5.狗喜歡啃咬骨頭。這也是原生態時撕咬獵物所留下的習慣。我們在餵養時要經常給它壹些狗骨頭(狗咬狗,不能餵其它禽類骨頭,豬牛的骨頭也最好別餵,否則有可能噎著),以利於磨牙用的。 6.狗有獨特的自我防禦能力,吃進有毒食物後,能引起嘔吐反應而把有毒食物吐出來。 7.炎熱的夏季,狗張大著嘴巴,垂著很長的舌頭,靠舌頭蒸發來散熱。 8.狗在群居時,也有“等級制度”和主從關系。建立這樣壹種秩序便可以保持群體的穩定,減少因為食物、生存空間的爭奪而引起惡鬥。 9.狗在臥下的時候,總是在周圍轉壹轉,看看周圍有沒有什麽危險,確定無危險後,才會安心睡覺。 10.狗的頸部、背部喜歡被人愛撫。盡量不要摸頭頂,因為這樣會讓它感覺到壓抑和眩暈。此外,屁股和尾巴摸不得。 11.狗對陌生人的行為準則是根據自己視線的高度來判斷對手的強弱。陌生人壹靠近,從上面下來的壓迫感會使它不安,若采用低姿勢,它便會接受妳。如果比它眼睛看到的高度更低時,會使它更安心。狗的弱點在右邊,它會為保護右邊而行動。當它在被追得走投無路時,會讓自己的右側靠墻,把左側面對敵人。這種習性是狗與生俱來的本能。狗讓人家看它的肚子是向對方表示順從和投降。 12.狗的社會中也有壹定規則,它們決不攻擊倒下露出肚子的對手。狗將肚子朝天躺著睡時表示它很放心或很信任,才會讓人看到或是讓人摸它的肚子。順便說壹下,能違反同類間約定俗成的殘酷的動物,只有人類和鳥類。狗喜歡人甚於喜歡同類,這不僅是由於人能照顧它,給它吃住。更主要原因是狗跟人為伴,建立了感情。狗對自己的主人有強烈的保護心。 13.狗具有領地習性,就是自己占有壹定範圍,並加以保護,不讓其他動物侵入。它們利用肛門腺分泌物使糞便具有特殊氣味,趾間汗腺分泌的汗液和用後肢在地上抓畫,作為領地記號。狗的嫉妒心非常強,當妳把註意力放在新來的狗身上,忽略了對它的照顧時,它就會憤怒,不遵守已養成的生活習慣,變得暴躁和具有破壞性。狗也有虛榮心,喜歡人們稱贊表揚它。當它辦壹件好事,或做壹些小技巧活動,妳拍手贊美它,撫摸它,它就會像吃了壹頓豐盛美餐那樣心滿意足。狗也有害羞心,如它做錯了事或毛被剪得太短,它就會躲在什麽地方,等肚子餓了才出來。 14.在記憶力方面,狗對於曾經和它有過親密相處的人,似乎永不會忘記他的聲音,同時自己住過的地方也能記得。但也有人認為狗是靠它的感官靈敏性,來識別熟人的聲音和認識地方的。狗喜歡嗅聞任何東西。嗅聞領地記號,新的食物、毒物、糞便、尿液等等。狗在外出漫遊時,我們常常看到它不斷地小便或蹲下大便,把它的糞便布撒路途。而它就是依靠這些“臭跡標誌”行走的。狗喜歡追捕生物。如追捕和殺死小動物。追逐兔、貓、羊等,甚至追咬人類,人利用狗的這種特性,讓它驅趕羊群、牛群和保護人類自己。 15.狗生病時,會本能地避開人類或者其他狗,躲在陰暗處去康復或死亡,這是壹種“返祖現象”。狗的祖先都是群居生活,狗群中若有生病或受傷的,別的狗會殺死它,以免受到連累或掉隊後受罪。這點要引起狗主人或飼養員註意,應及時請獸醫診治。狗最不喜歡酒精。在獸醫院裏給狗打針時,在未擦酒精前,表現乖乖的。壹旦擦酒精後,狗嗅到了味,毛發馬上直立並咆哮不安。狗怕火,因此凡是冒煙的東西,它都不喜歡,如劃火柴、吸煙等。 16.狗尾巴動作也是它的壹種“語言”。雖然不同類型的狗,其尾巴的形狀和大小各異,但是其尾巴的動作卻表達了大致相似的意思。壹般在興奮或見到主人高興時,就會搖頭擺尾,尾巴不僅左右搖擺,還會不斷旋動;尾巴翹起,表示喜悅;尾巴下垂,意味危險;尾巴不動,顯示不安:尾巴夾起,說明害怕;迅速水平地搖動尾巴,象征著友好。狗尾巴的動作還與主人的音調有關。如果主人用親切的聲音對它說,它也會搖擺尾巴表示高興;反之,如果主人用嚴厲的聲音說,它仍然會夾起尾巴表現不愉快。這就是說,對於狗來說,人們說話的聲音僅是聲源,是音響信號,而不是語言。人類的微笑和狗搖尾巴是類似的溝通形式,但直到我讀了(KUILO)的《狗的智慧》(The Intelligence of Dogs),才知道狗只對有生命的物體搖尾巴。博士說,獨自臥在那裏的狗,雖然面前有它喜歡的非生物,也不會搖尾巴。狗可能愛吃某種食物,但它不會對著食物搖尾巴,除非另有生物在場。喬琪(Jean Craighead George)在《怎麽和妳的動物說話》(How to Talk to Your Animals)壹書中也有相同的見解:“狗只對生物搖尾巴,搖尾的作用相當於人類的微笑,只對人、狗、貓、松鼠、甚至老鼠和蝴蝶而生,但不會針對非生物。狗不會對著晚餐或床、車、棍子、甚至肉骨頭搖尾。”不過這種說法還有壹些爭議。對犬科動物頗有研究的學者畢克夫告訴我說,這點其實是錯的:他曾由另壹個房間望見狗對著晚餐搖尾巴,是不是因為狗發現有人在觀察自己呢?不太可能。柏克萊的獸醫朋友費德曼也同意畢克夫的看法。不論如何,狗的尾巴能夠傳遞非常多的訊息,就算狗對生物或非生物都壹視同仁地搖尾巴,依然不能改變狗喜歡親密接觸的事實,而那也是它們見到我們時搖尾的主要原因,沒有人會誤解它們的意思。只要看看狗搖著尾巴走向生人的情況就可以知道:就算不是大部分,至少也有許多人立刻就會開始和狗展開熱情洋溢甚至叫人難為情的對話:“妳這個小可愛、小甜心、漂亮的小家夥,看看妳多聰明,多棒!來,親壹個。”而這只狗盛情難卻,果然遵命。 如果長時間觀察狗,妳就會發現:狗有時會吃草。那麽,狗為什麽有時吃草?狗的腸胃結構與人的不同,是狗吃草的重要原因。狗的胃很大,約占腹腔的2/3,而腸子卻很短,約占腹腔的1/3,所以狗基本上是用胃來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容易消化肉類食物,不容易消化像樹葉、草等有“筋”的東西。狗有時吃草,但吃得很少,偶爾也吐掉,狗吃草不像牛和馬那樣是為了充饑,而是為了清胃。堅決不可給狗吃的食物:洋蔥、韭菜。還有些對嗅覺有高刺激性的食物或用品不要讓狗聞,對狗的嗅覺有很大傷害。 17.狗的性格和生長環境特別是人的訓導有很大關系。如果從小就經常和陌生人接觸,經常到陌生的地方去,狗對陌生人就會很友好,性格也會很活潑;相反如果從小就被主人拴在家裏,極少接觸陌生人,或者有多次被陌生人侵犯的經歷,狗對陌生人就會十分警惕並且非常敵視,脾氣暴躁。 18.狗喜歡和人或其它動物壹起生活,不喜獨處。自家的貓,雞等其它動物經過壹段時間都可以和狗和睦相處並得到狗的保護。狗特別害怕孤獨,所以盡量不要讓自己的愛犬長時間獨處。當狗被關在家裏壹整天,見到回家的主人後,可以想象它有多麽興奮。
四、雖然傳統上犬屬於食肉動物類別,但這並不意味著家犬的食物只限肉類。不似其他如貓這類真正的食肉動物,家犬可以依靠諸如蔬菜和谷物這類食物健康地活下去,事實上它們的食譜是很均衡的。典型的野生食肉動物的這類飲食營養來自它們捕獲的食草動物的胃部內容物,所以它們經常營養不均衡。但家犬對此應付的很好,它們可以素食,特別是這些食物與雞蛋或牛奶(小狗不宜喝牛奶,小狗的腸胃脆弱,無法吸收和消化牛奶)搭配時更是如此(不是嚴格素食主義,或稱奶蛋素)。另壹方面,家犬比起人類對肉食更加有忍耐力,它們不會因為大量食用肉類而罹患諸如動脈阻塞之類的新陳代謝疾病。另外,科學家發現對諸如在像在阿拉斯加愛迪塔羅德(Iditarod)進行的狗拉雪橇比賽以及其他類似經受極端壓力的情況,高蛋白食物(大量食用肉類)可以幫助它們防止肌肉組織受到損傷。 狗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以人類糞便為食的習性。這是壹個事實,盡管這可能令許多寵物狗主人感到不快。漢語中甚至存在“狗改不了吃屎”這樣的話。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至今尚未明朗;有研究認為狗在上萬年的馴化進程中與人類相處而習得這壹習性,這是早期人類社會食物匱乏時期狗不得不接受糞便作為食物的重要來源之壹;也有看法認為這是狗在食物不足、營養不良或者患有寄生蟲病情況下的病態表現。 犬類能接受的食物種類比人類少,例如他們對巧克力中的可可堿的代謝速度比人類慢很多,大量攝入巧克力會導致可可堿中毒;而壹些人類常用的成藥對狗也是毒藥。因此不要讓狗有機會接觸人用藥品及壹些人用食品是飼養的基本常識。壹些人類能吃的食物不能給狗吃。
五、長久以來,許多人認為狗無法分辨色彩。最近,研究人員發現,狗能夠分辨不同色階的灰色,也能分辨某些色彩,特別是藍色和紫色。 人眼對造成各種色彩的三原色(藍、綠、紅)有反應。美國佛羅裏達大學獸醫學院眼科副教授Dennis Brooks博士說,狗的視覺和人的視覺不同;狗無法像人壹樣分辨各種色彩,但狗的確可以看到某些顏色。狗能夠分辨深淺不同的藍、靛和紫色,但是對於光譜中的紅綠等高彩度色彩卻沒有特殊的感受力。Brooks博士的研究顯示,紅色對狗來說是暗色,而綠色對狗來說則是白色,所以綠色草坪在狗看來是壹片白色的草地。 犬的視網膜 狗眼睛裏的光線受納器--網膜--含有多量的柱狀細胞,柱狀細胞有助於暗處視力及偵視移動物體。網膜中的另壹種細胞視椎狀細胞,椎狀細胞的功能主要在於分辨顏色和辨別微細之處。犬視網膜上有壹層額外的脈絡膜層(tapetum lucidum),有強烈的反光性,也能增加犬的夜間視力。因為光線進入眼內會撞擊網膜上的光線受納器(photoreceptor),但也可能錯失而穿透網膜;但對犬而言,因有脈絡膜層,所以即使光線錯失未撞擊光線受納器,仍會反射回到網膜上,造成所謂的第二視力。犬的脈絡膜層也是造成強光時狗眼睛呈現黃、綠、紅等悚人目光的原因。有少數狗的眼睛缺乏這層構造,其原因至今不明。 犬視力與品種的關系 短鼻犬種(如鬥牛犬)能看到較長的景深,而長鼻犬種(如牧羊犬)則有較寬的視野。此外犬的顱形和鼻部的長短也會影響其視覺。壹般認為大多數犬都稍有近視的現象。少數有遠視現象;但是近視和遠視的程度都基極。 獸醫可為犬主提供護眼要訣 在犬眼中發現異物時,應盡速送請獸醫診治,不可自行以棉花棒或手指等拭出,以免傷害眼睛。另外發現愛犬時常用爪抓眼、流淚、眨眼、紅眼、眼翳、有色分泌物、或第三眼瞼突出等情況,亦應盡速就醫。攜帶愛犬乘車時,應該禁止愛犬將頭伸出車外,以免眼睛受到昆蟲的撞擊而造成嚴重的傷害。使用任何含有酒精的產品時(如清耳劑),應絕對避免觸及眼部。為犬洗浴時,避免洗劑泡沫進入眼睛;洗滌眼睛周圍時,可覆蓋眼睛,並使其頭部稍向後仰,防止洗液進入眼睛。
六、幼狗和老狗睡眠時間較長,年輕力壯的狗睡眠較少。 狗壹般都是處於淺睡狀態,稍有動靜即可驚醒,但也有沈睡的時候。沈睡後狗不易被驚醒,有時發出夢囈, 狗的睡眠
如輕吠、呻吟,並伴有四肢的抽動和頭、耳輕搖。淺睡時,狗呈伏臥的姿勢,頭俯於兩個前爪之間,經常有壹只耳朵貼近地面。熟睡時常側臥著,全身展開來。樣子十分酣暢。 狗睡眠時不易被熟人和主人所驚醒,但對陌生的聲音仍很敏感。 狗睡覺被驚醒後,常顯得心情很壞,非常不滿驚醒它的人,剛被驚醒的狗睡眼朦朧,有時連主人也認不出來。所以它的不滿有時也會對主人發泄,如向妳不滿的吠叫。不要因為無聊只是為了個人惡作劇去弄醒它。 狗沒有較固定的睡眠時間,壹天24小時都可以睡,有機會就睡。但比較集中的睡眠時間多在中午前後,淩晨二三點鐘。每天的睡眠時間長短不壹。 狗睡覺的時候,總是喜歡把嘴藏在兩只下肢下面,這是因為狗的鼻子嗅覺最靈敏,要好好地加以保護。同時也保證了鼻子時刻警惕四周的情況,以便隨時作出反應。 如果狗得不到充足的睡眠,工作能力就明顯地下降,失誤也很多。同樣,睡眠不足,也可以使狗情緒變壞。睡眠不足的狗壹表現為壹有機會就臥地,並不願起立,常打哈欠,兩眼無神,精力分散。
七、要理解狗狗如何感知時間,我們首先需要了解的是人類如何認識時間的。無可爭議的是,在不同時期,人類感知時間的方式也不盡相同。艾伯特·愛因斯坦曾經這樣解釋相對論原理:“當壹名男子坐在壹位漂亮的女子面前壹個小時,他感覺只像過了壹分鐘。但是如果讓他在火熱的烤爐上坐壹分鐘——他可能覺得比壹小時還要長,這就是相對論。” 即使時間經驗對每個人來說都是相當的,人們考慮時間的方式也不盡相同。舉例來說,我們的記憶無可避免地與我們理解過去時間的方式相聯系。我們以特有順序記憶時間的能力,在我們感知時間的進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我們同時還可以預測事物,即使我們不必求助於巫師,我們也可以預測將來的某些事件——就像我們知道明天早晨太陽照常升起壹樣。這種能力有重要的影響——記憶和預測未來能讓我們有連續感、生活史和自我意識。 目前,關於狗狗感知時間的研究還十分有限。不過我們可以通過更為普遍的研究——比如在嚙齒動物、鳥類和靈長類動物身上所進行的研究——來壹探究竟。在動物如何感知時間的研究中,動物認知研究者威廉·羅伯茨(William Roberts)在動物記憶、預感等方面得出了許多關鍵的結論。他稱動物們是“陷入時間”("stuck in time" )者[來源: Roberts]。根據他的理解,如果動物們沒有復雜的感知時間的能力——就像真實地形成記憶——它們只能生活在當下。羅伯茨之所以認為動物們“陷入時間”,就因為它們不能在心理上進行穿越現在和未來的“時間旅行”("time travel")。相反,人類可以自覺地和刻意地回想特定的記憶,也可以預測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而動物卻不能。 根據羅伯茨的理論,動物的這種記憶至少不是我們所認為的記憶。根據在兒童身上的研究,在小孩兒四歲大小的時候,他們可以學會做很多事情——爬行、步行——但是無法在頭腦中記憶他們在哪裏、以何種方式學會這些能力[來源:O'Neil]。換句話說,他們沒有情景記憶(episodic memory)的能力,或者是記起過往特定事件的能力。狗狗知道如何對“蹲下”的命令做出回應,但是卻不能回憶起它學會這壹命令的特定情景。 這種“陷入時間”的反應並非單獨地在狗狗的大腦中起作用,舉例來說,完美地預測主人回家的時間,這該如何解釋呢?根據羅伯茨的理論,內部的生物節律同樣也在起作用。研究者通過鴿子進行實驗已經發現,生物鐘可以幫助它們判斷在何時何地可以找到食物[來源: Saksida]。同樣,狗狗可能使用生理振蕩器(circadian oscillators)——日常的荷爾蒙波動、體溫變化和神經活動——來判斷主人在什麽時間會把食物放入它的餐具,或者主人何時可能下班回家。不是通過記住兩餐之間的時間間隔,或者主人何時曾經餵它食物,動物只是通過每天特殊時間的生理狀態做出反應。它們每天用同樣的方式對這種刺激做出反應。
八、狗的年齡主要以牙齒的生長情況、齒峰及牙齒磨損程度、外形顏色等綜合判定。為了便於掌握,現將犬的齒式介紹如下: 成年犬(恒齒)齒式為 門齒、犬齒、前臼齒、臼齒 ***計42枚。幼犬齒式為門齒、犬齒、前臼齒***計28枚,缺1枚前臼齒和臼齒。犬齒全部為短冠形,上頜第壹、二門齒齒冠為三峰形,中部是犬尖峰,兩側有小尖峰,其余門齒各有犬小兩個尖峰,犬齒旱彎曲的圓錐形,尖端鋒利,是進攻和自衛的有力武器,前日齒為三位形,日齒為多峰形。 判定年齡時依據以下標準: 20天左右 開始長牙。 4~6周齡:乳門齒長齊。將近2月齡時,乳齒全部長齊,呈白色,細而尖。 2~4月齡:更換第壹乳門齒。 5~6月齡:換第二、三乳門齒及乳犬齒。 8月齡以後:全部換上恒齒。 l歲:恒齒長齊,潔白光亮,門齒上都有尖突。 1.5歲:下頜第壹門齒犬尖峰磨損至與小尖峰平齊,此現象稱尖峰磨滅。 2.5歲:下頜第二門齒尖峰磨滅。 3.5歲:上頜第壹門齒尖峰磨滅。 4.5歲:上頜第二門齒尖峰磨滅。 5歲:下頜第三門齒尖峰稍磨損,下頜第壹、二門齒磨損面為矩形。 6歲:下頜第三門齒尖峰磨滅,犬齒鈍圓。 7歲:下頜第壹門齒磨損至齒根部,磨損面呈縱橢圓形 8歲:下頜第壹門齒磨損面向前方傾斜。 10歲:下頜第二及上頜第壹門齒磨損面呈縱橢圓形。 16歲:門齒脫落,犬齒不全。
九、人類與狗之間常存在強烈的感情紐帶。狗已經成為人類的寵物或無功利性質的同伴。人們樂於接受壹個永遠高興看見他的好友,並且這個好友沒有任何功利性要求。特別的,如果狗也帶領他們進行鍛煉更是如此。經驗上,狗類是非常依賴於人類夥伴的,無主狗的健康壹般都將很糟糕。 壹些研究發現狗能夠傳遞深度情感,這是在其他動物身上所沒有發現的;這據稱是因為其與現代人類的緊密關系造成,在進化中,幸存下的狗會逐步變的越來越依靠人類為生。 另外,對狗的行為進行人格化通常是不明智的。盡管狗能夠積極相應理解主人的命令,但對於這種動物是否真正有能力達到感受人類情感的水平仍然值得懷疑。對於狗的智力等級的確定以及狗對主人命令反應的動機仍然是壹個需要更進壹步研究的課題。
十、工作用
看家護院:從前最主要的用途,現在也是主要用途之壹,可能僅次於作寵物。 照顧生活:狗可以被訓練成照顧盲人行動的“導盲犬”。也有壹些狗用於照顧長期癱瘓或有其他不便 警用犬的人士。捕獵畜牧:獵犬、牧羊犬。 交通畜力:在壹些寒冷地帶生活的人,如北極圈附近的愛斯基摩人和中國東北有些人使用“雪橇犬”。 軍警用途:軍犬、警犬、海關緝毒犬、機場火藥監測犬。 表演:大多馬戲團都有。 救助:雪崩、地震等災害發生後常有專門的救助犬首先進入危險地帶尋找生存者。 鬥犬用:鬥犬
試驗用
醫藥試驗:在醫療、藥品研究時,由於小白鼠的體重和人相差太大,所以經常需要用狗來做試驗。太空實驗:在1950年代到1960年代之間蘇聯太空署使用壹群犬只進行次軌道和軌道上的太空飛行以確認人類太空飛行的可行性。其中較著名的有貝爾卡、萊卡跟施特雷卡。在成為太空犬之前這些犬只是在莫斯科流浪,壹些太空人類旅行者感謝這些動物為人類太空飛行鋪路的犧牲。在1950年代 警用犬列隊
到1960年代之間蘇聯的太空任務總***發射了至少57犬次上太空,太空狗的實際數字比57低因為部分犬只參與了不只壹次的任務。 狗叫的不同 雖然世界各地都有狗,但是不同地方對其叫聲描述卻不同。 中國和日本,“汪汪”;德國“瓦烏—瓦烏”;意大利“巴烏—巴烏”;俄羅斯“噶弗—噶弗”。
十壹、狗與人類文明
作為人類最早馴化的家畜,狗的存在和進化都與人類文明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對於它,人們不僅用精美的藝術作品加以歌頌,而且還視其為最忠實的守護者,更是十二生肖中重要的壹員。狗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始終有著很高的地位。這從中國不斷出土的考古發現中可見壹斑。2002年10月,考古工作者在河南洛陽市中心城區發現了舉世震驚的東周天子駕六車馬坑。它的發掘解決了自漢代以來關於夏商周三代“天子駕六馬”還是“天子駕”的爭論,說明至少在東周時期“天子駕六馬”是存在的。不過,國軒坑裏最引人註目的還是其中7只殉葬狩獵犬的傷感故事。 讓我們回到東周時期,那時的貴族們喜歡駕馬驅車去狩獵,狗則是必不可少的夥伴。這個車馬坑的主人是東周25位天子中的壹個,他生前酷愛狩獵遊玩。發掘時人們發現,這個車馬坑中有7只狗,其中6 只出現在最北面的馬車車輪下。專家們分析,這些狗是被綁縛在車上活埋的。填土時,驚恐萬狀的小狗們紛紛躲藏在車輪下,結果當車兜壓塌後,那6只小狗也都被壓死在車兜裏。而只有壹只小狗的位置十分奇特,它出現在馬坑的半中腰,伴隨它的是壹塊卵石。也就是說,這只小狗當時掙脫了繩索向坑外爬,就在距離逃生僅壹步之遙時,被人發現了,壹塊卵石擊中頭部,中斷了小狗的逃生,也結束了它的生命。 看著這個頗令寵物愛好者心酸的場景,我的心裏也像打翻了五味瓶。這些小狗雖不是寵物,而是主人的狩獵犬,曾伴隨在主人的車前馬後,叱咤風雲,揚威獵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怎麽到最後卻成了殉葬品?也許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說,讓心愛的獵犬為自己殉葬,就是給愛犬最高的榮譽了。 狗被馴化的年代大約在壹萬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在西安半坡文化遺址的先民生活區中,曾發現為數眾多的狗的骨殖。此外,甘肅秦安大地灣新石器文化遺址出土的彩陶壺上,也發現了4只家犬的形象,而且都描繪得生動可愛。這都說明,當時人與狗之間的關系相當明確,狗已經成為人類的親密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