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甲子前,蔣宋孔陳“四大家族”權傾壹時;如今,蔣家雕零落寞,而宋家、孔家、陳家的後人,則十分低調地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他們來自“四大家族”,卻刻意回避“豪門”背景。對於先人功過的種種爭議,他們也坦然處之。
時過境遷,這些家族的後人,如今對那些歷史人物的回憶常常只是衣香鬢影;可喜的是,隨著越來越多的檔案資料浮出水面,神秘的歷史正逐漸豐富與充實。
宋家——故紙堆中還原歷史
“我感到非常榮幸今天能夠來到上海,這座城市曾是我的家族生活的地方。盡管我的外祖父宋子文先生是海南人,但在上海,在他出生的這座大都市,他成為中國二十世紀很有能力的金融家和政治家之壹。我很感動,今天能有這麽多全世界知名學者,在上海濟濟壹堂,討論宋子文先生。”2006年6月19日,身材高大的宋子文的外孫馮英祥用英語為“宋子文與戰時中國”學術研討會致開場白。
宋子文的9個外孫中只有馮英祥與兄弟馮英翰住在美國,他們的其他表兄弟住在香港和菲律賓,故而孫輩中,馮英祥與宋子文最為親密,他從小跟外祖父宋子文生活,直至14歲。每逢放暑假,馮英祥有很多時間可以陪伴外祖父。
“我的外祖父宋子文在紐約的生活很簡單,他吃的東西、用的車子都非常壹般。外祖父的生活很有規律,喜歡早起,吃完早飯後他就直接去辦公室。他很喜歡散步,通常午餐以後散步壹小時,外祖父不多的娛樂方式是與他的朋友壹起打撲克牌。”
像普天下所有的外祖父疼愛外孫那樣,宋子文非常疼愛馮英祥。讓馮英祥印象深刻的是,10歲那年,有次他放學回家,感覺到有幾個外國男孩壹路尾隨並盯著他的錢包,被嚇壞了的馮英祥奔到公***電話亭打電話,剛好是外祖父宋子文接聽。“外祖父叫我不要動。5分鐘之內,他就帶著秘書開車匆匆趕來,他居然還帶了壹把槍,而且已經上了膛,準備來救我!為了保護我,他願意做任何事情。”在講述這段經歷時,西裝革履的馮英祥做了個手槍瞄準的手勢,笑聲爽朗,神態如同調皮小男孩。
1975年,馮英祥就讀於賓州大學時,外祖父宋子文業已辭世,那時的馮英祥開始對外祖父的歷史感興趣。他攻讀了政治學,“選擇政治學也許是受外祖父的影響”。目前,馮英祥在瑞士信貸銀行從事管理,與父親馮彥達壹樣,他選擇的事業是與銀行相關的理財投資規劃。
他從未看重自己來自壹個像宋家這樣的家庭。“經過五六十年後,在美國的企業界,很少有人註意到我來自宋家,更重要的是要靠個人後天的努力。”
關於宋子文富可敵國的猜測曾經讓這個家庭的後代備受壓力。但在馮英祥看來,外祖父宋子文生前很沈默,沒有跟任何人談過關於財產的事情,他的遺產是壹些美國股票,讓所有的孩子平分。
馮英祥強調,與外界傳言不同,外祖父宋子文和宋美齡的感情非常好,兄妹間有很多通信。“即便1949年以後外祖父宋子文在美國,蔣介石和宋美齡在臺灣,他們晚年身體不好時,宋子文會積極幫他們找最好的醫生和最好的藥物,並把醫生送到臺灣讓他們替蔣介石看病;宋美齡每次到紐約,哥哥宋子文也會替妹妹找當地最好的醫生。”
身處異鄉的宋子文生前仍然期盼葉落歸根,“他很想回到自己的祖國,在紐約時也曾向很多美國政要詢問是否有回到中國大陸的可能性,但最終未能如願。”馮英祥喟嘆。
就在今年6月18日,馮英祥帶著兒子去了宋家故居,這是他第三次來上海,“我不能想像宋家居然曾有那麽大的花園,我不能想像我的外祖父以前住那麽大的房子,他後來在紐約住的房子大概是上海房子的五分之壹都不到。”
“我常常鼓勵我的兩個兒子,讓他們了解祖先過去所做過的事情,我希望他們對宋家歷史多了解壹些。”馮英祥的兩個兒子看來彬彬有禮,21歲的長子馮永康在美國歐柏林大學就讀,18歲的小兒子馮永健在賓州大學就讀。
孔家——烏衣巷口夕陽斜
自從宋美齡病逝後,孔令儀成了“蔣宋孔陳”四大家族中最為年長的長輩。孔令儀在美國的住宅坐落於紐約曼哈頓區最貴地段第五大道,與美國前總統肯尼迪夫人傑奎琳住在同壹條街。
孔令儀的先生黃雄盛今年88歲,是東北人,老先生喜歡穿西裝、打領帶,待人處事很有分寸,頭發整理得壹絲不茍,寫信時每個字都規規矩矩。以前是空軍上校的黃雄盛先生曾在美國受訓、開轟炸機,擔任過蔣介石的英文秘書,年輕時當然很英俊健康,看得出來大小姐很喜歡他,他對孔令儀也很體貼,比如在令儀入座前他會很紳士地擺正座椅。
從1945年之後,孔令儀幾乎都在美國生活。孔令儀是基督徒,不熱衷社交,為人低調且遵守中國人固有的禮節。
孔令儀說父親孔祥熙很喜歡吃面,她也曾提到小姨丈蔣介石。曾經有5年時間,在金陵女子附屬中學讀書的孔令儀跟蔣介石夫婦住在南京官邸,她覺得蔣介石很愛護她,北伐時蔣介石寫了《告全國同胞書》,在孔令儀15歲生日時,蔣介石將《告全國同胞書》的原本送給孔令儀,並題了孔令儀的名字,現在還掛在孔令儀的書房裏。
1967年,孔令儀88歲的父親孔祥熙病逝於紐約;1973年,85歲的母親宋靄齡病逝於紐約;1975年,小姨丈蔣介石去世;弟妹孔令侃、孔令偉、孔令傑也相繼去世;2003年10月24日,孔令儀小姨宋美齡去世……
親人們的相繼去世無疑給孔令儀造成很大打擊。孔家現在就剩下孔令儀和外甥孔德基。孔令儀沒有孩子,孔德基是孔令傑唯壹的兒子,現在在美國得州。
陳家——豪門只在傳說中
“蔣、宋、孔、陳,他們也是凡人,都有過錯,如今功過均交由歷史評說。他們的沈默裏涵蓋著無奈,他們的沈寂亦是對歷史的交代。”陳立夫的三兒媳婦陳林穎曾平靜地講述昔日家族歷史。
陳立夫有三子壹女,長子陳澤安由臺灣大學農學系畢業,由於陳果夫沒有子嗣,陳澤安被過繼給陳果夫,陳澤安後赴美國求學,成為普林斯頓大學的知名植物病理學家,如今80歲。次子陳澤寧由臺灣大學電機系畢業後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學習,後在壹家公司擔任研發工作,如今已79歲。女兒陳澤容16歲時就赴美學習音樂,如今也已72歲。陳林穎曾的先生陳澤寵是陳立夫最小的兒子,是普度大學航空工程系和工業設計系的雙科碩士,畢業後在洛杉磯工作。
1950年,9歲的陳澤寵跟隨父親陳立夫赴美。當時的陳立夫已退出政壇,在美國新澤西經營壹家養雞場。“公公的雞場開了好幾年,被燒掉過兩次,還遭遇雞瘟。當時李敖質疑,陳立夫先生怎麽可能打著領帶去餵雞?我先生跟李敖說,妳實在不了解我的父親,他相當註重禮儀,又常有人去農場拜訪他,他總不能衣衫不整接待客人,所以他才經常打著領帶做農活。的確,當時孔祥熙、宋子文等很多人都曾去看望他。姐姐澤容訂婚時,爸爸媽媽親手用雞蛋做了3個大蛋糕,招待了150多位客人。”陳林穎曾用“解甲歸田”來形容公公陳立夫當時的狀態。
在陳林穎曾看來,公公陳立夫晚年的生活簡單而有規律:早晨5點起床,然後是寫毛筆字、看書。他很保守,如果有10元錢,往往只做七八元錢的事情。他擔任了臺灣中國醫藥學院30年的董事長,為這所學校募款,壹直做到過世……“公公組織了壹個‘老人會’,原本80歲的老人才能入會,後來老人都走得差不多了,公公就將‘入會標準’降低到60歲。只要有走的老人,公公都親自到殯儀館去送行。”
夫人孫祿卿的離去顯然對陳立夫的影響最大。“婆婆畢業於上海美專,喜歡理家,是標準的賢妻良母。他們夫妻的感情很好,公公常講,‘愛其所好,敬其所異’。”陳林穎曾說。
“我們壹家都沒有再從政。陳立夫先生沒有明說不讓後代從政,但他主張讓孩子的興趣自由發展。我先生回臺灣時,蔣經國先生曾找過他,問他是否有興趣為民航局服務,擔任高級職務,我先生表示自己對環境不熟悉——實際上,陳家並非認為為官就是榮耀。”陳林穎曾說,先生陳澤寵從來不事張揚,“總是等他做到某個程度時,人家才發現他原來是陳家的兒子。”
陳家第三代孫輩目前***12人,分別在金融機構、醫療工程機構和高校任職,“他們都很傑出,都是哈佛、MIT、普度、斯坦福等名校畢業。”陳林穎曾說。陳林穎曾的長子陳紹誠今年27歲,次子陳紹仁今年25歲,兄弟倆在臺灣念完高中後到父親的母校普度大學學習工商管理。
去年7月,陳澤寵帶妻兒到北京旅遊,其間身感疼痛,8月初陳澤寵住院體檢並接受腫瘤切除手術,術後病情惡化,最後不治身亡。先生陳澤寵的突然辭世,讓54歲的陳林穎曾難掩憂傷,面對記者時甚至幾次淚水盈眶。“我先生在我們家是全能的百科書,他本來想兩年之後退休,現在卻突然離去,事情發生得太突然,恍若壹夢。”
陳林穎曾第壹次見到宋美齡是在她的100歲生日宴會上,站在公公陳立夫身側。看到兩位老人相對,她頓時感覺歷史撲面而來,那種感覺如此洶湧,無以形容。“現在我們跟孔、蔣、宋家還會偶爾聯系,在不同的地方我們會碰到,那時我們會想——我們原來是有淵源的,我們都是歷史的見證人。”(賀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