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70年代末,中日邦交正常化已有數年,隨著中日關系回暖、中國內部大規模改革開放跡象的出現,中國近鄰日本開展了壹項對華的“援助”計劃“ODA項目”(政府開發援助事業)。該項目涉及中國交通、教育、能源、農業……多個領域,給予了中國大量資金、技術支持。到2003年度,日本累計提供技術合作金額達到1446億日元;援助項目266個,累計為1286億日元,該項目於2009年終止。對於此事,中國政府和官方媒體向來低調處理,很少有相關細節披露,民眾因此大多“毫不知情”。在這種現實背景下,中國國內外少數“親日民眾”和“反華分子”便開口大罵中國政府和人民“忘恩負義、不知廉恥”。中國官方也是“吃人家的嘴短”,沒有還口。對此,我感到中國政府和人民很無辜,原因如下:
1-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向來是赤裸裸的利益關系。
這既是壹句廢話、也是壹句正話,更是壹個有理性認知能力人民的基本政治素養。國與國之間的關系過去也好,現在也罷,這壹準則都是壹個不可顛覆的理性態度。國家與國家之間根本就不存在“友誼”,只有利益!壹個國家在外交上的壹切作為都是基於本國利益考量的!若將日本對華ODA項目視為壹種“恩賜、善意施舍”或“戰爭悔過”,那可就大錯而特錯了!壹個人如果連這個態度都搞不懂的話,那就只能說這個人“才智匱乏”或“政治立場偏激”。
2-日本的援助大多是“低利息貸款”。
“低利息”三個字看到了嗎?“低利息” ≠“送妳錢”!日本對華援助,說得好聽——“援助”。但這是援助的是“貸款”(壹個多麽可笑的概念)!貸款就是“借”,“借”了就得“還”,只是利息低!而且壹個數據大家需要知道,日本對華援助的貸款中,有90%都是這種“低息貸款”。小小的文字遊戲可糊弄了不少中國人啊!低息貸款,妳咋不“低息貸人”涅?
3-中國對於日本的“回報”。
中國對於日本的“援助”,當然也有其“回報之處”(不然日本方面也不會如此“不正常”)。自從80年代以來,日本通過ODA項目所附加的經已遠遠超出了濟收益,已遠遠超出了歷年來積累的“近3萬億”投入。改革開放之初,中國國門突然大規模敞開,海量的外國商品湧入中國,中國原有的許多中小企業在這種巨大沖擊面前紛紛倒下,市場上“洋貨”盛行;並逐步形成了歐美日三家分立的局面。但日本人相對於歐美大亨們來說——很聰明。通過ODA這個“良心”項目,不僅背地裏為其企業爭取了大量“附加條件”,而且也趁機在國際上樹立了“好心人的”形象。通過ODA,原本在中國市場上強勢壹時的歐美企業紛紛受到強力沖擊,90年代後期,日本的動漫、汽車、電子、能源等產業在中國穩固了“大頭”的地位(歐美勢力原本在這些方面並不比日本差,甚至還更強)。而其商品對於中國民族產業的擠壓,是在這個“中國快步走向現代化”的大背景下的;其近3萬億日圓援助與中國產業因此所受到的的擠壓相比,又該如何估量?索尼、豐田、本田、松下……就是很好的例子。
4-援助情況在國際上屢見不鮮,沒見過幾個國家感恩流涕的。
“良心援助”不是日本人援助的代名詞。現代史上的這種援助屢見不鮮。二戰之後美國為拉攏西歐而進行的“馬歇爾計劃”、蘇聯為拉攏中國而進行的大規模援助、中國長期對非洲國家進行的工程、資金援助……這些援助又有哪個真是“好心義舉”?其背後,本質上都是“走進、拉攏、取材……”難道中國需要向蘇聯說“謝謝”?難道西歐應該向美國人下跪?難道非洲人應該向中國磕頭?國家利益決定對外政策的大前提下,“良心”=“扯淡”!
關於ODA,我的見解也就這些了,希望那些說中國“忘恩負義”的噴子閉上妳們的臭嘴吧,也希望中國政府和人民能夠生正不怕影子斜,埋頭苦幹,對得起公理,對得起良心。作者:虎打武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