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向忱原名車慶春,1898年5月7日生於遼寧省法庫縣顧家房村。1918年進入北京大學高等補習班。1925年,車向忱回到沈陽從事平民教育和抗日愛國宣傳活動。他聯合壹些愛國青年和進步人士,先後組織了奉天學生平民服務團、奉天平民教育促進會、遼寧平民常識促進會、遼寧國貨公司等群眾團體,並任主要負責人。車向忱以強烈的反帝愛國思想和窮幹、苦幹、實幹的精神聞名,被譽為“東北的甘地”。
“九壹八”事變前夕,車向忱赴北大營,勸說老朋友、東北軍陸軍獨立第7旅旅長王以哲“將在外軍命有所不受”,並說,“壹旦日本人開了火,妳只要能堅持抵抗3天,我們馬上組織義勇軍支援妳們。在群眾方面,發動兩三萬人抗日是不成問題的。”
“九壹八”事變後的第二天,車向忱撇下妻小,聯絡了東北大學的張希堯、宋黎、苗可秀等40多名學生,懷著報仇雪恥、收復東北的急切願望,相繼奔赴北平。 在張學良支持下,車向忱和張希堯、苗可秀等人借用江西會館,組織了由100多名東北流亡青年參加的學生軍,苗可秀任大隊長。1931年9月23日,車向忱動員新婚不久的原平民常識促進會幹事黃宇宙,帶著張學良的密信潛回東北,肩負起慰問、聯絡、組織義勇軍的使命。
1931年9月27日,車向忱與在北平的東北知名人士高崇民、閻寶航、盧廣績、王化壹等好友***同發起建立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11月初,受救國會派遣,車向忱赴南京求見蔣介石,提出“出兵抵抗日寇侵略,收復東北失地”等七項主張。但蔣介石未予答復。
東北淪陷後,以部分原東北軍為基礎,有廣大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參加的抗日義勇軍紛紛揭竿而起。但是,這些抗日力量都是自發的,沒有統壹堅強的領導,沒有鞏固強大的後方,國民黨政府執行不抵抗政策,根本不把義勇軍當回事。救國會曾多次召開會議研討如何支援義勇軍。1932年1月4日,車向忱自告奮勇,決定出關潛入敵後,聯絡各股義勇軍。
按照救國會的決定與部署,車向忱於1932年到1933年間,先後三次潛回東北,聯絡、慰問,並協助組織東北抗日義勇軍。
1932年2月,車向忱化名楊秀東,裝扮成賣藥先生,把救國會和張學良用白綾子寫給義勇軍的委任狀和密信藏在貼身棉衣裏,由宋黎、李述全陪同,北上慰問各地義勇軍。
他們經天津塘沽港時乘日輪“天朝丸”,船到大連,幾個日本鬼子跳上了船。鬼子把車向忱拉出人群,帶往大連日本水上警察公署。到了警署,鬼子打開車向忱的行李,裏面是些藥品、衣物,沒什麽可疑之物。鬼子不死心,冷不丁拽住車向忱的衣服領子,車向忱心裏壹驚,救國會和張學良的密件就縫在棉襖裏,他裝作不動聲色,任憑鬼子檢查。結果鬼子沒有發現任何可疑之處,只好放行了。 車向忱壹行經大連、莊河、安東(今丹東),到達鳳城,找到了鄧鐵梅領導的抗日義勇軍,代表救國會表示慰問,把救國會的委任狀交給鄧鐵梅,還將東北大學學生苗可秀介紹給鄧鐵梅做秘書長。隨後又轉回安東,經寬甸、桓仁、輯安(今集安)、通化,踏著積雪覆蓋的遼東大山,到達臨江八道江,見到了正醞釀舉義的唐聚五。車向忱代表救國會向唐聚五慰問,並鼓勵他堅決抗日。後來唐聚五成立救國會遼寧分會和遼東民眾自衛軍,成為救國會領導的強大的抗日力量。
車向忱到達哈爾濱時,聽說吉林自衛軍李杜將軍所部在進行了哈爾濱保衛戰之後,已退至珠河壹帶。他立即趕到珠河見李杜將軍,遞上救國會和張學良的書信,希望他堅定信心,抗戰到底。回到哈爾濱,車向忱派宋黎去齊齊哈爾組織義勇軍,自己去滿洲裏找義勇軍將領蘇炳文。完成任務後,他又獨自前往北滿大黑河聯絡馬占山將軍。 車向忱化裝成農民,身穿破棉襖,頭帶舊皮帽,壹個人進山了。他忍饑受凍,穿過人跡罕至的大森林,終於找到馬占山的隊伍。日軍進犯黑龍江時,馬占山指揮著名的江橋戰役,打響了抗日第壹槍。面臨日軍的強大攻勢,他率部被迫退至黑龍江省璦琿縣。拿著車向忱冒死送來的張學良親筆信,馬占山激動得熱淚盈眶,宣誓反攻,並向全國發表通電:“我們決不辜負張副司令和全國老百姓的希望,繼續戰鬥,即使剩下壹兵壹卒也要抗戰到底。”
完成使命後,車向忱順嫩江奔赴齊齊哈爾、海倫、拜泉、安達等地,尋訪馬占山舊部鄧文、李海清等,令他們可以與馬占山南北策應,夾擊齊齊哈爾的日寇。
1932年6月,車向忱回到北平。 1932年8月27日,車向忱再次回東北。同年,救國會在哈爾濱開辦了壹所醫院,取名大同療養院,車向忱親任院長,聘請哈爾濱檢察院的檢察員關旭東為副院長。
大同療養院開業後,各路義勇軍的聯絡員以患者或藥商的名義來到這裏接洽相關事宜,拿到救國會的委任狀、密信、活動經費等。中***滿洲省委的地下黨員也通過救國會的關系,來療養院接頭,研究工作。
幾個月來,車向忱親眼看到義勇軍將士在艱苦的條件下戰鬥,卻由於缺乏堅強的領導和內地的支援而損失慘重。面對這壹嚴峻局勢,車向忱於12月6日返回北平,向救國會匯報。
1933年6月,車向忱秘密承擔著聯絡楊靖宇將軍領導的南滿遊擊隊的任務,第三次潛回東北。
當時日寇加緊對東北各地抗日力量進行鎮壓,武器裝備很差的義勇軍分散在山區、河套,和敵人艱苦作戰。車向忱從日偽報紙上得知楊靖宇的隊伍在桓仁縣老禿頂子山,歷盡千辛萬苦,和他們取得了聯系。車向忱沒少接觸楊靖宇的部隊,他們的物質條件相當不好,大部分戰士都穿繳獲的鬼子服裝。有壹次老百姓誤解了,“哎呀,鬼子來啦!”車向忱從這支軍隊看到了收復東北失地的希望,他代表救國會向戰士們慰問。經車向忱聯絡,救國會幫助楊靖宇的隊伍募集到了錢款和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