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壹只帥氣的狐貍。
上周(10)公布了壹份重磅文件。
關於加快全國統壹市場建設的意見
但是,我很快就收到了反饋(有人甚至誤讀為“統壹計劃經濟”)—
我要回答這些問題-
這個時候推出文件,可以說是恰逢其時。
因為現在我們面臨兩個挑戰-
1.內部挑戰:經濟動能逐漸切換。
有三種經濟動能——
過去,我們的增長主要依靠勞動力和資本,但現在-
勞動力和資本的“數量增長”已經無法持續,下壹步要繼續提振經濟增長,主要依靠“質量增長”,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壹方面在於科技創新,另壹方面在於體制改革。
2.外部挑戰:疫情的出口紅利已經消退。
目前看來,我國出口的高增長率難以維持。
2020年,中國是首個擺脫新冠肺炎疫情的國家。當時,我們從海外生產商(東南亞、印度等)那裏搶了很多出口訂單。)深受疫情影響。
然而,這些國家正從疫情中恢復過來。
同時,我們相對嚴格的“動態通關”政策,偶爾也會導致港口物流受阻,減少部分出口訂單。
另壹方面,海外需求國(主要是歐美)因為通脹有點高,開始收緊銀根,自然沒有多余的錢買我們的貨。
這個時候,與其依賴海外市場,不如做好內需,把自己的市場做大做強。
這也可以吸引外資繼續投資,同時提高自己在國際產業鏈中的地位。
於是,在這個時間點上,國家推出了這份重磅文件——做大做強全國統壹市場。
所以下壹個問題是—
我之前說過,這個文件主要是針對體制的改革,那麽問題來了——
根據文件中的描述,我整理了六個基本問題——
有點過了。我最終會整理出壹張表。
問題1:系統不統壹。
如果各種機制不完善,不統壹,就相當於遊戲中沒有確定統壹的規則。
本文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制定規則”。
具體來說,文件提出了四點-
我想強調壹點,文件中提到——“完善依法平等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制度”“堅持平等對待各類市場主體”。
也就是說,除了公有制經濟,私企和外企也將壹視同仁。
問題二:交易成本高。
如果交易成本高,交易的活躍度就會下降,不利於培育“大市場”。
這個問題主要是因為基礎設施還有很大的優化空間。
壹方面,物流成本還是比較高。
商務部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重將為14.7%,仍遠低於美國的7.44%。
另壹方面,市場交易信息交流不夠順暢。
壹個是相關部門的供需數據可能不是很全面,沒有辦法很好的輔助企業決策。
還有,以前有些特產沒地方賣。
比如我以前有排放權,現在不想生產了,我想問有沒有人願意買這個權利。其實除了問群裏的朋友,似乎也沒什麽辦法。
本文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建設基礎設施”。
針對這些問題,1 * * *號文件提到了三點-
除了物流成本,交易公共資源的國家交易平臺會得到更好的利用。
問題三:要素流通不暢
如前所述,經濟的驅動因素主要是勞動力、資本和全要素生產率。
在監管的口徑上,將資本要素拆分為土地和資本,而全要素生產率將以數據和技術為基礎。
目前中國面臨的問題是主要要素的流通不是很順暢。
比如土地要素,城市和農村的土地本身就不壹樣——
城市土地使用權和房產可以做抵押貸款蓋錢,農村不行。
再比如勞動力因素,人員的跨區域流動會受到戶口和社會福利的制約。
資本要素相當市場化,比較統壹。
數據和技術本身缺乏標準化,所以交易效率沒有那麽高。
本文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建立市場”。
還包括能源(油氣交易中心/天然氣市場化改革/國家電力交易中心等。)和壹些公共資源(碳排放權、水權等。).
其中有壹個提法我想稍微強調壹下——“加強區域性股權市場與全國性證券市場的合作與銜接。”
區域性股權市場實際上是壹個地方性的股權交易中心,壹些未上市公司的股權可以在這裏掛牌出售。
有了這個機制,可能會有壹個機制,從區域性股權市場“提拔”壹些優質公司,轉到北交所甚至深交所上市。
問題4:標準不完善。
這個問題主要集中在質量和標準上。
畢竟,如果產品或服務沒有統壹的標準,對消費者來說篩選成本會很高。
本文提出的解決方案是“提高質量”
值得壹提的是,文件中提到“推進內外貿產品同質化同線同標”,大概就是針對國外和國內賣的質量不壹樣的品牌...
問題5:規則不公平。
有了遊戲規則,下面的關卡壹定不能違規。
否則,部分市場主體會“委屈”。
有時候體現在基層的腐敗,比如工程建設招投標——
有時候體現在對新業態的區別對待上——
比如互聯網醫療、在線教育培訓、在線娛樂、電子煙等行業,在監管之初會與線下企業/傳統煙草區別對待。
本文件提出的解決方案是為了“確保公平”
也就是說,新業態的“監管紅利期”將逐漸消失。
問題六:市場不規範。
首先是地方保護主義。
很多地方政府可能在政策上向自己的國企傾斜,有的可能是地區協會聯合起來排擠“外人”。
第二,壟斷企業濫用壟斷地位,這個我們在解釋反壟斷政策的時候已經深入講過了。
本文件提出的解決方案是“促進標準化”
以上六個問題的壹點總結——
下壹個問題大概是大家最關心的——
我們可以關註幾個部分-
區塊1:物流
畢竟文件在“建設基礎設施”部分直接提到,要“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支持數字化第三方物流配送平臺建設,推動第三方物流行業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培育壹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數字化平臺企業和供應鏈企業,推動全社會物流降本增效”。
第二節:消費
這個文件對民族消費品企業是利好。
壹方面物流成本會逐年降低,另壹方面可以通過“統壹大市場”逐步提高規模經濟程度。
這有點像供給側改革的邏輯,利好龍頭股。
第三節:平臺企業
不用說,這個…
除了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之外,文件中提到的“確保公平”,實際上相當於把平臺企業和其他企業拉回到同壹起跑線上。
比如,對平臺公司的稅收優惠可能會逐步取消-
2021財年,阿裏的有效稅率從上壹財年的12%提高到18%。
根據摩根士丹利的預測,這壹數字很可能在2022財年升至23%,相當於繳納數百億的稅款。
第4節:食品和藥品
在“確保公平”壹節中提到,“對食品藥品安全等直接關系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點領域,實行最嚴格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
這可能會增加後續的監管成本。
第五部分:核心技術
“提升質量”部分提到了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5G、物聯網等領域的壹系列標準制定。
這在短期內會增加部分企業的監管轉型成本,但長期來看是好事——
板塊6:環保雙碳
“建設市場”提到“建設全國統壹的碳排放權和水使用權交易市場...推進排汙權和能源使用權的市場化交易”。
後續綠色企業有額外的碳排放權和其他可以出售的環境權,這對他們來說是實實在在的利潤。
最後,雖然說是為了建設“全國統壹市場”,但與“區域市場壹體化”並不矛盾。
文件還提到,“在維護全國統壹市場的前提下,優先推進區域市場壹體化建設。”
最後壹個圖片總結——
「貪婪是好的。」
《投資帥哥》所有內容僅為傳授知識和理財教育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請參考最新文章。
風險提示:監管進度不及預期。
相關閱讀:
圖文/狐貍
來自flaticon的Icon/ freepik
創始人/肖靜,@狐貍君拉斐爾,曾在麥肯錫金融機構集團工作,也曾在Google和VC工作。華爾街見聞、36Kr、新浪財經、南方周末、Linkedin等媒體專欄作家。,也是暢銷書《風上的豬》和《無現金時代》的作者。
參考文獻/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壹市場的意見,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全社會物流總支出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4.7%,美國商務物流成本下降4%疫情“亂”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