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58開始,徐和林在南京郊區建立蔬菜基地,總結農民經驗,推廣先進技術,與菜農交朋友。他深知菜農的疾苦,所以牢固樹立了為農民服務的思想。這些經歷對他以後的科研課題和工作態度產生了重要影響。40多年來,他壹直從事蔬菜研究,培育了馮春、春蕾、春棉、黑豐、陳蘇1等系列白菜品種,慶豐、青石、夏風等系列大白菜品種,早康、魯豐等黃瓜品種,蘇蜜1等早熟優質西瓜品種,以及抗病高產的番茄系列品種,在生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80年代後,隨著市場對品種需求的迫切,他主持了特需高檔蔬菜的引種栽培工作,廣泛引進國外名優蔬菜。在地膜推廣、茄果類蔬菜抗病育種等方面取得了壹系列成果,為蔬菜生產做出了重要貢獻。
20世紀80年代,徐和林擔任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所長時,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進行科技體制改革。在科研方面,應優先承擔國家重點項目、省部級重點項目或為生產服務的項目。他特別重視人才培養。除了培養碩士生,他還把十幾名科技幹部送到國外深造。回國後成為科研骨幹或學術帶頭人,為研究所的進壹步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他還密切關註科技發展,成立了科技開發部,註重研究所科技成果的轉化,研究良種繁育技術,使研究所的主要成果在許多省(直轄市)迅速應用於生產,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科研開發的相互促進,使該所躋身全國農業科技系統發展“十強”,七五、八五期間進入農業部“百強”綜合評價研究所,兩次被江蘇省政府評為“省級文明單位”。
1982到1983,徐和林被農業部派到密歇根州立大學從事蔬菜抗病育種合作研究。期間,他參觀了美國農業部的研究中心和許多農業大學和科研單位,與同行專家進行學術交流。後又赴日本、泰國、新西蘭考察訪問,或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加強了與國外同行的交流與合作。
徐和林多年在南京郊區推廣科研成果,為實施“菜籃子工程”做出了貢獻。65438-0986南京市科委授予他“南京市城郊農業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65438到0995,南京市委市政府授予他南京市“科技英雄”稱號,重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