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寧夏銀川質檢)下列對某些生命現象及其生物學意義的敘述,正確的是()
A.藍藻能進行光合作用,與其具有葉綠體有關
B.主動運輸使細胞膜內外物質濃度趨於壹致,維持了細胞的正常代謝
C.森林中植物的垂直結構為動物創造了棲息空間和食物條件
D.胰島B細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促進肝糖原的分解,維持血糖穩定
答案C
解析 藍藻是原核生物,無葉綠體,A錯誤;主動運輸是逆濃度梯度的運輸,壹般用來維持細胞膜內外物質的濃度差,B錯誤;植物的垂直結構為動物創造了棲息空間和食物條件,C正確;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島A細胞分泌的,D錯誤。
2.(2019·山東臨沂二模)在細胞有氧呼吸過程中,2,4-二硝基苯酚(DNP)能抑制ATP的合成過程,但對水的生成沒有影響。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DNP不會影響有氧呼吸的第壹階段
B.DNP主要在線粒體基質中發揮作用
C.DNP作用於肌細胞時,線粒體內膜上散失的熱能將增加
D.DNP能抑制人體血液中葡萄糖進入紅細胞,進而抑制細胞有氧呼吸過程
答案C
解析 有氧呼吸第壹階段能產生ATP,因此DNP會影響有氧呼吸第壹階段,A錯誤;根據題意,DNP主要在線粒體內膜中發揮作用,抑制有氧呼吸第三階段中ATP的合成,B錯誤;根據題意,DNP作用於組織細胞時,使線粒體內膜的酶無法催化形成ATP,導致大部分能量以熱能形式散失,故線粒體內膜上散失的熱能將增加,C正確;葡萄糖進入紅細胞的方式為協助擴散,不消耗ATP,故DNP對葡萄糖進入紅細胞的過程無影響,且紅細胞只進行無氧呼吸,D錯誤。
3.(2019·湖南婁底二模)植物對植食性動物和致病微生物的防禦機制日益受到重視。研究發現:有壹種熱帶灌木,當毛毛蟲吃掉它的壹片葉之後,便不再吃附近的葉片,而是咬食壹定距離之外的葉片。有人推測“深度損傷的葉片可能向附近葉片發出某種化學信號”。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致病微生物有可能是病毒、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B.若此推測成立,接受到信號的葉片也可能合成了某種化學物質
C.該植物的這種防禦機制是基因定向突變的結果
D.摘除剛被咬食的葉片,觀察毛毛蟲是否“舍近求遠”可用於檢驗此推測
答案C
解析 致病微生物包括病毒、細菌(原核生物)、真菌(真核生物)等,A正確;接受信息的植物細胞產生相應的生理反應,可能是合成了某種化學物質,B正確;基因突變是不定向的,生物的適應性特征是自然選擇的結果,C錯誤;摘除剛被咬食的葉片,切斷被咬食葉片與相鄰葉片的聯系,形成對照,可用於驗證推測,D正確。
4.某種生活在我國北方的蚜蟲通過吸食落葉喬木幼嫩枝葉的汁水來生活,如圖為不同月份對蚜蟲種群數量的影響。食蚜蠅與瓢蟲以蚜蟲為食,螞蟻從蚜蟲處獲得蜜露,並趕走食蚜蠅和瓢蟲。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圖中數學模型的數據來自樣 方法
B.6月份之前蚜蟲種群的生活環境阻力很小
C.蚜蟲種群數量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天敵增多
D.題述生物之間存在著4種.種間關系
答案C
解析 蚜蟲的活動範圍很小,可采用樣方法調查其種群密度,因此題圖中數學模型的數據來自樣方法,A正確;6月份之前,蚜蟲的個體數急劇增加,說明其種群生活的環境阻力很小,B正確;已知生活在我國北方的蚜蟲通過吸食落葉喬木幼嫩枝葉的汁水來生活,6月份之後因喬木的幼嫩枝葉很少,蚜蟲因缺乏食物來源而導致其種群數量迅速下降,C錯誤;依題意可知,蚜蟲與喬木之間存在寄生關系,食蚜蠅與瓢蟲之間存在競爭關系,食蚜蠅與蚜蟲、瓢蟲與蚜蟲之間存在捕食關系,螞蟻與蚜蟲之間存在互利***生關系,D正確。
5.(2019·廈門質檢)下圖表示利用大腸桿菌探究DNA復制方式的實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可用噬菌體代替大腸桿菌進行上述實驗
B.可用(NH4)SO4、(NH4)SO4分別代替15NH4Cl、14NH4Cl進行上述實驗
C.試管③中b帶的DNA的兩條鏈均含有14N
D.僅比較試管②和③的結果不能證明DNA的復制方式為半保留復制
答案D
解析 噬菌體是病毒,不能用普通培養基培養,因此不能用噬菌體代替大腸桿菌進行上述實驗,A錯誤;S不是DNA的特征元素,因此不能用含有標記S的化合物代替15NH4Cl、14NH4Cl進行上述實驗,B錯誤;試管③中a帶的DNA的兩條鏈均含有14N,而b帶的DNA的壹條鏈含有14N、壹條鏈含有15N,C錯誤;僅比較試管②和③的結果不能證明DNA的復制方式為半保留復制,D正確。
6.某種動物(2n=6)的基因型為AaBbRrXTY,其中A、B基因位於同壹條常染色體上,R、r基因位於另壹對常染色體上。該動物的壹個精原細胞經減數分裂產生甲、乙、丙、丁四個精細胞,甲和乙來自壹個次級精母細胞,丙和丁來自另壹個次級精母細胞。其中甲的基因型為AbRXTY,不考慮基因突變和染色體結構變異,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甲含5條染色體
B.乙的基因型為AbRXTY
C.丙含2條常染色體
D.丁的基因型不是aBr就是ABr
答案C
解析 某種動物(2n=6)的基因型為AaBbRrXTY,由於A、B基因位於同壹條常染色體上,且甲的基因型為AbRXTY,則該動物減數分裂過程中,發生了同源染色體之間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叉互換。若A與a發生交叉互換,則產生的兩個次級精母細胞的基因型為AabbRRXTXTYY、AaBBrr,繼續進行減數第二次分裂,前者產生甲(AbRXTY)和乙(abRXTY),後者產生丙和丁,即aBr、ABr;若B與b發生交叉互換,則產生的兩個次級精母細胞的基因型為AABbRRXTXTYY、aaBbrr,繼續進行減數第二次分裂,前者產生甲(AbRXTY)和乙(ABRXTY),後者產生丙和丁,即aBr、abr。由於A、B基因位於同壹條常染色體上,且甲的基因型為AbRXTY,則甲的形成發生了染色體數目的變異,其含4條染色體,A錯誤;乙的基因型為ABRXTY或abRXTY,B錯誤;丙的基因型為aBr或ABr或abr,其含2條常染色體,C正確;丁的基因型為aBr或ABr或abr,D錯誤。
7.(2019·河南洛陽二模)CO2是生物體及生態環境中的重要化合物,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1)人體細胞中CO2的產生場所是______________。
(2)植物的CO2補償點是指由於CO2的限制,光合速率與呼吸速率相等時環境中的CO2濃度。已知甲 種植 物的CO2補償點大於乙種植物,將正常生長的甲、乙兩種植物放置在同壹密閉小室中,在適宜光照等條件下培養。當甲種植物凈光合速率為0時,乙種植物凈光合速率________(填“大於”“等於”或“小於”) 0。若適當降低光照強度,甲植物的CO2補償點將變______(填“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O2是生命活動的調節因子。與神經調節相比,CO2參與的調節方式在作用途徑和作用時間上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O2是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碳循環的主要形式,但人類對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過度開發利用會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環的平衡。
答案(1)線粒體基質 (2)大於 大 原CO2補償點是在適宜光照強度下測得的,因此適當降低光照強度後,光合速率下降,需要提高環境中CO2濃度才能使光合速率與呼吸速率相等
(3)作用途徑需要體液運輸,作用時間比較長 (4)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解析 (1)人體細胞有氧呼吸產物為CO2和H2O,無氧呼吸產物為乳酸,因此只有有氧呼吸才能產生CO2,產生CO2的生理過程是有氧呼吸第二階段,場所是線粒體基質。
(2)將正常生長的甲、乙兩種植物放置在同壹密閉小室中,在適宜光照等條件下培養。已知甲種植物的CO2補償點大於乙種植物的,因此當甲種植物凈光合速率為0時(即到達CO2補償點時),乙種植物已經超過CO2補償點,因此其凈光合速率大於0。若適當降低光照強度,甲植物的光合速率下降,需要提高環境中CO2濃度才能使光合速率與呼吸速率相等,因此甲植物的CO2補償點將變大。
(3)CO2參與的調節方式為體液調節,體液調節和神經調節相比,作用途徑需要體液運輸,作用時間比較長。
(4)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碳循環的主要形式是CO2,但人類過度開發利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使地層中經過千百萬年而積存的碳元素在很短的時間內釋放出來,會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環的平衡。
8.(2019·廣西八市4月聯合調研)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了發現癌細胞免疫療法的詹姆斯·艾利森和本庶佑。詹姆斯·艾利森在小鼠實驗中發現,T細胞上的CTLA-4蛋白能阻止T細胞攻擊癌細胞,因此,這個蛋白被稱作“剎車分子”,只要使用CTLA-4抗體抑制CTLA-4蛋白,就能激活T細胞,使T細胞持續攻擊癌細胞。回答下列問題:
(1)T細胞攻擊癌細胞的過程中,癌細胞表面的抗原刺激T細胞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______,該細胞與癌細胞密切接觸,使其裂解死亡。這壹過程體現了免疫系統的_______________功能。
(2)CTLA-4抗體抑制CTLA-4蛋白,該過程屬於特異性免疫反應中的________免疫過程,能產生該抗體的是______細胞。
(3)機體在對抗癌細胞時,由於CTLA-4的“剎車”作用,免疫細胞不能發揮最大的戰鬥力。若用藥物解除CTLA-4的“剎車”作用,可讓免疫細胞全力攻擊癌細胞,但可能會引起機體患自身免疫病,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效應T細胞 監控和清除 (2)體液 漿 (3)若用藥物解除CTLA- 4的“剎車”作用,免疫細胞變得過度活躍,可能攻擊正常的體細胞而引起機體患自身免疫病
解析 (1)T細胞受到抗原刺激,使其增殖分化形成效應T細胞;效應T細胞與癌細胞密切接觸,使其裂解死亡,體現了免疫系統的監控和清除功能。(2)抗體發揮作用的過程屬於體液免疫過程,抗體由漿細胞合成並分泌。(3)若用藥物解除CTLA- 4的“剎車”作用,免疫細胞變得過度活躍,可能攻擊正常的體細胞而引起機體患自身免疫病。
9.(2019·陜西省高三質檢)朱鹮有“東方寶石”之稱,曾壹度瀕臨滅絕。為了拯救野生朱鹮,我國各級政府和機構采取了壹系列 措施 ,使我國野生朱鹮的種群數量由1981年的7只發展到2016年的2 200多只。回答下列問題:
(1)在食物和空間條件充裕、沒有天敵的理想條件下,朱鹮種群的增長曲線呈“________”型。導致野生朱鹮大量減少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對朱鹮最有效的保護措施是____________。
(2)某同學為了調查某區域內朱鹮和紅腹錦雞的種群密度,在該區域內隨機設置了若幹捕鳥網。捕獲結果統計如下表:
該區域朱鹮大約有______只,由於標記的個體被再次捕獲的概率變小,所以計算的結果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3)某種細菌寄生在朱鹮體內,科研工作者發現該種細菌每20分鐘繁殖壹代,若該細菌初始數量為N0個,則3小時後該細菌數量用數學模型可表示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J 環境汙染、食物短缺和棲息地的縮小 就地保護(或建立自然保護區)(2)322 偏大 (3)N9=N0×29個
解析 (1)在沒有天敵、食物和空間條件充裕的理想條件下,朱鹮種群的增長速率壹直不變,種群數量呈“J”型增長;導致野生朱鹮大量減少的原因有環境汙染、食物短缺和棲息地的縮小等,對其進行保護的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護,即建立自然保護區。
(2)調查朱鹮和紅腹錦雞的種群密度,需要使用標誌重捕法,種群總數=(標記個體數×重捕個體數)÷重捕中標記個體數,所以該區域朱鹮大約有(46×42)÷6=322(只),由於標記的個體被再次捕獲的概率變小,所以計算的結果偏大。
(3)已知該種細菌每20分鐘繁殖壹代,且該細菌初始數量為N0個,則3個小時壹***繁殖了60÷20×3=9(次),因此3小時後該細菌數量用數學模型可表示為N9=N0×29(個)。
10.(2019·重慶南開中學高三4月模擬)在栽培某種農作物(2n=42)的過程中,有時會發現單體植株(2n-1),例如有壹種單體植株就比正常植株缺少壹條6號染色體,稱為6號單體植株。
(1)6號單體植株的變異類型為______________,該植株的形成是因為親代中的壹方在減數分裂過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分離。
(2)科研人員利用 6 號單體植株進行雜交實驗, 結果如下表所示:
單體♀在減數分裂時,形成的n-1型配子__________(填“多於”“等於”或“少於”)n型配子,這是因為6號染色體在減數第壹次分裂過程中因無法________而丟失。
(3)現有該作物的兩個品種,甲品種抗病但其他性狀較差(抗病基因 R 位於 6 號染色體上),乙品種不抗病但其他性狀優良, 為獲得抗病且其他性狀優良的品種,理想的育種方案是以乙品種6號單體植株為________(填“父本”或“母本”)與甲品種雜交,在其後代中選出單體,再連續多代與______________雜交,每次均選擇抗病且其他性狀優良的單體植株,最後使該單體______,在後代中即可挑選出 RR 型且其他性狀優良的新品種。
答案(1)染色體變異(或染色體數目變異)6號染色體的同源染色體或姐妹染色單體 (2)多於 聯會 配對 (形成四分體)(3)母本 乙品種6號單體 自交
解析 (1)6號單體植株比正常植株缺少壹條6號染色體,故6號單體植株的變異類型為染色體數目變異,該植株的形成是因為親代中的壹方在減數分裂過程中6號染色體的同源染色體或姐妹染色單體未分離。
(2)據表格可知,6號單體♀和正常二倍體♂的子代中,單體占75%,正常二倍體占25%,故可知單體♀在減數分裂時,形成的n-1型配子多於n型配子,這是因為6號染色體在減數第壹次分裂過程中因無法聯會配對而丟失。
(3)通過雜交育種的方法可以將優良性狀集中到壹個個體上,理想的育種方案是根據(2)中分析可知,單體♀在減數分裂時,形成的n-1型配子多於n型配子,n-1型雄配子育性很低,則應以乙品種6號單體植株為母本與甲品種雜交,在其後代中選出單體,再連續多代與乙品種6號單體雜交,每次均選擇抗病且其他性狀優良的單體植株,最後使該單體自交,在後代中即可挑選出RR型且其他性狀優良的新品種。
從11、12題中任選壹題解答
11.[生物技術實踐](2019·山東青島質檢)某化工廠的汙水池中,含有壹種有害的、難降解的有機化合物A。研究人員用化合物A、磷酸鹽、鎂鹽等配制的培養基,成功地篩選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細菌(目的菌)。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該培養基只允許分解化合物A的細菌生長,這種培養基稱為________培養基。該培養基在接種前應該用______________法滅菌。
(2)對初步篩選得到的目的菌進行純化並計數,常采用的接種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接種前,隨機取若幹滅菌後的空白平板先行培養壹段時間,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3)將1 mL水樣稀釋100倍,在3個平板上用塗布法分別接入0.1 mL稀釋液;經適當培養後,3個平板上的菌落數分別為51、50和49,據此可得出每升水樣中的活菌數為____________個,實際上每升溶液中的活菌數比通過統計所得的這壹數值要大,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用固定化酶技術固定目的菌中催化化合物A降解的酶,和壹般酶制劑相比,其優點是____________,且利於產物的純化;固定化目的菌細胞常用________法固定化。
答案(1)選擇 高壓蒸汽滅菌 (2)稀釋塗布平板法 檢測培養基平板滅菌是否合格 (3)5.0×107 統計結果是用菌落數來表示的,當兩個或多個細菌連在壹起時平板上觀察到的只是壹個菌落 (4)可重復利用 包埋
解析 (1)培養基中通過添加特定成分只允許分解化合物A的細菌生存,故為選擇培養基。對培養基常采用高壓蒸汽滅菌法進行滅菌。
(2)可以進行計數的接種方法是稀釋塗布平板法,在接種前,隨機取若幹滅菌後的空白平板先行培養壹段時間,可以檢測培養基平板滅菌是否合格。
(3)每升水樣中的活菌數=(51+50+49)÷3÷0.1×100×103=5.0×107(個)。利用稀釋塗布平板法進行計數,由於兩個或多個細菌連在壹起時,平板上觀察到的是壹個菌落,故會導致統計結果比實際偏低。
(4)壹般的酶制劑容易受環境影響而失活,且不能回收利用,反應後混在產物中,還會影響產品質量;而固定化酶可以反復利用,且有利於產物的純化。細胞體積較大,常用包埋法固定化。
12.[現代生物科技專題](2019·山東青島質檢)長春花是原產於非洲東海岸的野生花卉,其所含的長春堿具有良好的抗腫瘤作用。基因tms的編碼產物能促進生長素的合成,科研人員利用基因tms構建重組Ti質粒,對愈傷組織進行遺傳改造,解決了長春堿供不應求的問題,操作流程如下。請回答下列問題:
(1)過程①是指________,過程②多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2)若從基因文庫中獲得基因tms,則從______________(填“基因組文庫”或“cDNA文庫”)中獲取的基因含有啟動子,啟動子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為載體的Ti質粒應含有____________,用以篩選含目的基因的細胞。
(3)用PCR技術擴增目的基因,含有目的基因的DNA受熱變性後解旋為單鏈,________與單鏈相應互補序列結合,然後在Taq酶的作用下延伸,如此重復循環。
(4)長春堿殺死癌細胞的同時對正常細胞也有毒害作用,為降低長春堿對正常細胞的毒性,可以利用__________制備技術制成“生物導彈”進行靶向治療。
答案(1)脫分化 農桿菌轉化法 (2)基因組文庫 驅動目的基因轉錄出mRNA 標記基因 (3)引物 (4)單克隆抗體
解析 (1)外植體通過①脫分化形成愈傷組織,②把目的基因導入植物細胞常用農桿菌轉化法。
(2)cDNA文庫是利用RNA反轉錄形成的,從中獲取的基因不含啟動子,而從基因組文庫中獲取的基因中含啟動子。啟動子是RNA聚合酶結合的位點,啟動轉錄過程。載體需要含有標記基因,可以用於篩選含目的基因的細胞。
(3)PCR技術擴增的過程為:第壹步高溫變性,打開雙鏈;第二步退火,讓引物與模板鏈結合;第三步進行子鏈的延伸。該過程需要耐高溫的Taq酶參與。
(4)單克隆抗體特異性強,可以識別特定的抗原,故可以制成“生物導彈”,把長春堿定向運輸到腫瘤部位殺死癌細胞,可以降低長春堿對正常細胞的毒性。
高中生物測試卷相關 文章 :
★ 2017生物學業水平考試試卷答案
★ 高中生物學業水平測試復習綱要
★ 高中生物學業水平測試知識
★ 2017年高中生物選修1第壹單元測試試題
★ 高中生物必修三試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