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操作錯誤、忽視安全和警告
1、不按規定的方法使用機械、設備等。如,未經許可開動、關停、移動機器;開動、關停機器時未給信號;開關未鎖緊,造成意外轉動、通電或漏電;忘記關閉設備等。
2、使用帶病的機器設備、工具等。
3、機動車超速,機動車違章駕駛等。
4、預防措施:必須嚴格執行安全規章制度和安全技術操作規程,每個員工都必須嚴格按操作規程作業,自覺遵章守紀。
(二)不采取安全措施
1、不防止意外危險,機械部分的固定不穩妥。
2、不防止機械裝置突然開動,未設置必要的標誌、信號等。
3、預防措施:安全措施是保證安全生產的有效手段,有關部門和每個員工都要認真對待。操作前,要嚴格檢查,做到沒有有效的安全措施不操作。操作過程中,要堅守崗位,並嚴格按操作規程作業。
(三)造成安全防護裝置失效
1、拆除或移走安全裝置,使安全裝置不起作用或安全裝置調整錯誤。
2、預防措施:不得貪圖工作方便,違章將安全防護裝置拆除或移動。對安全裝置在操作前,要認真進行檢查,確認有效後,方可進行生產作業。在正常的操作過程中,往往會因人們的不安全意識而造成某種危險狀態,從而埋下事故的隱患,導致他人或自身受到傷害。針對這種狀況,除要開展對員工的經常性安全教育外,有關部門還必須加強檢查,員工之間也要進行互查,消除人們的不安全意識,杜絕危險狀態的產生。
(四)使用保護用具、防護服裝方面的缺陷
1、不使用保護用具, *** 安全防護用品。
2、防護用品用具的選擇或使用方法有誤。
3、使用不安全裝束。如, *** 工作裝進入現場工作等。
4、預防措施:為提高勞動保護用品的使用效果,除了合理發放和正確使用外,還應教育員工愛護公物,妥善保養,杜絕亂用亂扔現象,防止損壞遺失。需特別強調的是:專用勞動保護用品用具,壹定要按照用品的養護要求由專人保管,正確選擇,以免變質、老化、失效,造成事故或人身傷害。
(五)其他不安全行為
1、用手代替工具。如,用手代替手動工具;有分散註意力的行為。
2、沒有確認安全與否就強行作業,或從機械中間、機械底部抽取物件。
3、用拋扔代表傳遞,不必要的奔跑,或惡作劇等。
4、預防措施:要做到安全生產,就要求每個員工在生產作業過程中,要始終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和各項安全規章制度,禁止違章作業,嚴格操作紀律和勞動紀律,徹底根除不安全行為或現象。
六、影響安全的心理因素識別
(壹)自我表現心理的特征
這種心理在新員工、年青員工身上表現得較為突出。他們常常表現得很自信、很有把握,在別人面前喜歡表現自己的能力。但有的員工不懂裝懂,盲目操作;有的壹知半解充內行,冒險作業。自我表現的心理常會導致亂摸亂動機器設備,這種心理壹定要克服,這種危險的行為,壹定要及時制止和糾正。
問題二:企業有哪些危險因素?該如何提升防範能力 工貿行業領域寬、企業數量大、從業人員多,安全基礎薄弱。近年來,工貿行業企業中存在的較大危險因素成為誘發各類安全生產事故的主要根源。易燃易爆粉塵、高溫熔融金屬、冶金煤氣、液氨等引發的重特大事故時有發生。為提高工貿行業企業風險防範能力,有效預防和遏制各類事故特別是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國家安全監管總局決定自2016年至2020年在工貿行業,主要是冶金、有色、建材、機械、輕工、紡織等6個行業企業開展較大危險因素辨識管控、提升防範事故能力行動計劃。
壹、總體思路和目標
將較大危險因素辨識管控融入到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專項整治和日常監管中,堅持問題導向、分類指導、源頭管控、標本兼治、註重實效的原則,堅持當前和長遠相結合、抓基礎建設和重點突破相結合,將較大危險因素辨識管控的責任和措施逐級落實到企業崗位,抓實抓細,促進企業提升企業事故防範和安全管理能力。
力爭經過五年的努力,到2020年,建立起“以較大危險因素辨識管控為重點,以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為基礎,以差異化監管和精準化執法為抓手,以層層落實企業崗位責任為核心”的工貿行業安全生產長效機制,使企業安全基礎得到明顯改善,本質安全水平顯著提高,事故總量和死亡人數大幅下降,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安全生產形勢實現根本好轉。
二、工作任務1落實企業主體責任。
各地區要組織轄區相關企業開展較大危險因素辨識工作,督促企業按照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組織編寫的《工貿行業較大危險因素辨識與防範指導手冊(2016版)》(以下簡稱《指導手冊》,請自行從國家安全監管總局 *** 網站下載),結合實際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較大危險因素辨識管控責任制,將責任逐壹分解、層層落實到企業、車間、班組和崗位員工;依據《指導手冊》開展較大危險因素辨識,登記建檔,實施有效防範措施,定期進行檢查排查和安全風險評估,加強日常管控;在有較大危險因素的生產經營場所和有關設施、設備上,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誌;將辨識出的較大危險因素及其防範措施、應急處置方法納入崗位操作規程,做到“壹崗位壹清單”,並培訓員工熟練掌握。
有關中央企業要發揮表率作用,進行統壹部署,按上述要求督促指導下屬企業逐級落實責任,切實抓出成效。
2深化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
各地區要把落實《指導手冊》與推進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相結合,找準、盯緊企業的較大危險因素,在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制定、標準清單編制和信息系統功能設計等方面,將存在較大危險因素的場所、部位和環節作為企業自查自改自報工作的重點,實施風險等級管控,提高檢查頻次,督促企業嚴格落實排查治理責任,及時發現並消除事故隱患。
3提升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質量。
各地區要把落實《指導手冊》與推進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相結合,把較大危險因素的辨識管控作為重點,貫穿標準化建設各環節,強化涉及較大危險因素的自評、考評監督檢查,嚴格標準,嚴格把關,嚴格落實,提升企業標準化建設質量和企業安全基礎管理水平。
4強化安全監督執法。
各地區要以執法推動工作落實,把落實《指導手冊》與日常監督執法相結合,堅持把較大危險因素辨識管控作為安全監管的重點內容,持續開展針對性執法檢查,建立完善企業臺賬,掌握企業危險因素及辨識管控能力,細化監督指導。對未落實相關要求的,發現壹起,查處壹起,監督整改到位壹起;對要求落實到位、能夠有效進行危險因素辨識管控的企業,可以賦予更多的自主管理空間。
5加大宣教培訓力度。
各地區要將《指導手冊》相關內容作為宣傳教育培訓......>>
問題三:CAD的各種危險因素有哪些 1. 研究CAD,有可能對腦細胞造成傷害,並且在用功夫鉆研時,會造成失眠;
2. 盯著電腦屏幕會加深近視,嚴重時造成視力嚴重下降,常伴有眼脹、眼痛;
3. 可能疏遠朋友和家人,造成家庭矛盾;
4. 鉆研三維時,可能造成幻覺,將虛擬當現實;
5. 有時雖然電腦關了,但還在想CAD的繪圖問題,在路上可能產生交通事故、意外跌倒等意外事故;
6. 用腦過度可能造成腦溢血,危及生命;
7. 長期坐在電腦前專心於CAD可能造成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疾病或肩周炎等疾病的發生;
8. 用餐時間不正常,可能誘發胃病,或無意識的啃鼠標。
暫時想到這些。
問題四:容易發生職業暴露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常見的職業暴露危險因素
1.1 職業暴露知識缺乏,自我防護意識淡薄 隨著醫療事故和醫療官司的急劇增高,而這些大多發生在婦產科,其中又以產科最常見,助產士每天都在高風險和強大的壓力下工作,將全部精力投入到產婦和新生兒身上,而忽視了自己的職業防護,忽視了產程中的誤傷及處理,這就為職業暴露從思想上埋下隱患。
1.2 違規操作 助產工作有時多變難測,如急產、產婦入院較晚或由於自身主客觀因素如產房溫度高等等,我們有些助產士來不及或不願戴防護面罩、穿高筒雨靴,只戴口罩、帽子、壹雙手套,有時即使手有破損也不在乎,這樣,血液和羊水很容易飛濺到臉上、手上、腳上,血液暴露時間越長,危險性可能更大,羊水潛在傳染性的體液,而破損的皮膚粘膜是職業暴露的關鍵條件。
1.3 使用醫療器械不當 醫療器械屬於自然環境之壹,其使用過程滲透著健康工作環境要求的每個維度,如熟練的交流、真正的合作、有效地決策、恰當的工作人員、有意義的認知、權威的領導等。只有達到這些維度才能促進器械的安全使用,因此,醫療器械的安全使用是健康工作環境安全的反應[3]。而助產工作本身風險大、隨機性強,有時胎兒估重有偏差,胎頭著露了,臨時采取會陰側切術。助產工作每天離不開剪刀、針等銳利器械,如果對醫療器械操作不當或不熟練,加上心理壓力大,註意力不集中,很容易發生職業暴露。
1.4 操作馬虎、粗疏,物品放置無章無序 有些助產士產床上物品擺放雜亂無章,當胎兒娩出時的短暫時間裏,常常手忙腳亂翻找剪刀,而產床上的血液和羊水較多,稍有不慎,極易誤傷自己發生職業暴露。
1.5 產床布局不合理,消毒滅菌措施不嚴 產房是產婦分娩的重要場所,而有的產房由於布局不合理,工作條件差,光線昏暗,房間面積小,空氣消毒條件不合格,如20平方米應設電子空氣消毒儀壹臺,而有的產房空氣消毒不達標,物品消毒滅菌不合格。
1.6 職業暴露時處理不當 當助產人員發生職業暴露時,第壹反應是恐懼、驚慌,手忙腳亂,不知所措,不知如何正確處理或在慌亂中擠壓不當等,錯誤的處理暴露源,反而加重了職業暴露。
問題五:慢性病的危險因素包括哪些 遺傳
不良生活習慣(油膩食物、熬夜、飲食浮律紊亂等等)(很大的相關性)
環境汙染
年齡
...
問題六: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 醫院感染 :指住院病人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間發生的感染和在醫院內獲得出院後發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開始或者入院時已處於潛伏期的感染。醫院工作人員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也屬醫院感染。 主觀因素:醫務人員對醫院感染及其危害性認識不足;不能嚴格地執行 無菌技術 和 消毒隔離制度 ;醫院 規章制度 不全,無健全的門急診預檢、分診制度,住院部沒有入院衛生處置制度,致使感染源傳播。此外,缺乏對消毒滅菌效果的監測,不能有效地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 客觀因素: 1、侵入性診治手段增多 2、使用可抑制免疫的治療方法因為治療需要,使用激素或 免疫抑制劑 ,接受化療、放療後,致使病人 自身免疫 機能下降而成為易感者。 3、 環境汙染 嚴重醫院中由於傳染源多,所以環境的汙染也嚴重。
滿意請采納
問題七:職業危害因素分為那幾類 職業危害因素按其來源可分為以下三類:
(壹)生產工藝過程中的有害因素
1、化學因素:包括生產過程中的許多化學物質和生產性粉塵。
2、物理因素:包括異常氣象條件、異常氣壓、噪聲、振動、非電離輻射、電離輻射等。
3、生物因素:如炭疽桿菌、布氏桿菌、森林腦炎病毒等傳染性病源體。
(二)勞動過程中的有害因素
主要包括勞動組織和勞動制度不合理、勞動強度過大、過度精神或心理緊張、勞動時個別器官或系統過度緊張、長時間不良 *** 、勞動工具不合理等。
(三)生產環境中的有害因素
主要包括自然環境因素、廠房建築或布局不合理、來自其他生產過程散發的有害因素造成的生產環境汙染。
問題八: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中,物的因素包含哪些 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 2009-10-15 發布 2009-12-01實施 前 言 本標準代替GB/T13861-1992《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 本標準與GB/T13861-1992相比,主要變化如下: ---增加了“規範性引用文件” ; ---增加了“術語和定義” ; ---代碼結構由“三層”改為“四層” ; ---大類設置六類改為四類,分別是“人的因素” 、“ 物的因素” 、“ 環境因素” 、“管理因素” 。 本標準由中國標準化研究院提出。 本標準由全國信息分類與編碼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遼寧省安全科學研究院。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張艷琦,張惠軍,劉驥,郝銀貴,李榮華。 本標準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分布情況為: --- GB/T13861-1992。 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 1 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生產過程中各種主要危險和有害因素的分類和代碼。 本標準適用於各行業在規劃、設計和組織生產時,對危險和有害因素的預測、預防,對傷亡事故原因的辨識和分析,也適用於職業安全衛生信息的處理與交換。 2 規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註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後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於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版本的最新版本。凡是不註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標準。 GB13690 常用危險化學品的分類及標誌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標準。 3.1 生產過程 勞動者在生產領域從事生產活動的全過程 3.2 危險和有害因素 可對人造成傷亡、影響人的身體健康甚至導致疾病的因素。 3.3 人的因素 在生產活動中,來自人員或人為性質的危險和有害因素。 3.4 物的因素 機械、設備、設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險和有害因素。 3.5 環境因素 生產作業環境中的危險和有害因素。 3.6 管理因素 管理和管理責任缺失所導致的危險和有害因素。 4 分類原則和代碼結構 本標準按可能導致生產過程中危險和有害因素的性質進行分類。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為四大類,分別是“人的因素” 、“ 物的因素” 、“ 環境因素” 、“管理因素” 。 本標準的代碼為層次碼,用六位數字表示。***分四層。第壹、二層分別用壹位數字表示大類、中類;第三、四層分別用二位數字表示小類、細類。代碼結構見圖1. × × ×× ×× ──── 代碼 │ │ │ │ │ │ │ 第四層 細類 │ │ 第三層 小類 │ 第二層 中類 第壹層 大類 圖1 代 碼 結 構 5 分類與代碼 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見表1。 表1 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表 代 碼 名 稱 說 明 1 人的因素 11 1101 110101 110102 110103 110199 1102 1103 1104 110401 110402 110403 110499 1105 110501 110502 110599 1199 心理、生理性危險和有害因素 負荷超限 體力負荷超限 聽力負荷超限 視力負荷超限 其他負荷超限 健康狀況異常 從事禁忌作業 心理異常 情緒異常 冒險心理 過度緊張 其他心理異常 辨識功能缺陷 感知延遲 辨識錯誤 其他辨識功能缺陷 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險和有害因素 指易引起疲勞、勞損、傷害等的負荷超限 指傷、病期等
問題九:職業病危害因素都包括哪些方面 《職業病防治法》中所稱的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等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職業病患病者必須是企業、事業單位或個體經濟組織等用人單位的勞動者,接觸職業危害因素不壹定就會患職業病,與工作有關的疾病也不壹定都是職業病,職業病有其特定的範圍,既國家規定的法定職業病,凡屬法定職業病的患者,可依法享受國家規定的職業病待遇。
工作場所中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按其來源可分為下列三類:
1、生產工藝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因素:如鉛、苯系物,氯、汞等生產性毒物;生產性粉塵、噪聲、電離輻射及傳染性病原體等;
2、勞動過程中的有害因素:如勞動組織和制度不合理,勞動作息制度不合理,勞動強度過大或生產定額不當,勞動者精神(心理)性職業緊張;長時間處於不良 *** 或姿勢,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勞動等。
3、生產環境中的有害因素:包括自然環境因素的作用,如炎熱季節高溫輻射,寒冷季節因窗門緊閉而通風不良等;廠房建設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和無毒工段安排在壹個車間,由不合理生產過程所致環境汙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