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莪術簡介

莪術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莪術的別名 7 來源 8 產地 9 性味歸經 10 莪術的功效與主治 11 莪術的用法用量 12 莪術的使用禁忌 13 莪術的化學成分 14 莪術的藥理作用 15 莪術的藥典標準 15.1 品名 15.2 來源 15.3 性狀 15.3.1 蓬莪術 15.3.2 廣西莪術 15.3.3 溫莪術 15.4 鑒別 15.5 檢查 15.5.1 吸光度 15.5.2 水分 15.5.3 總灰分 15.5.4 酸不溶性灰分 15.6 浸出物 15.7 含量測定 15.8 莪術飲片 15.8.1 炮制 15.8.1.1 莪術 15.8.1.2 醋莪術 15.8.2 性味與歸經 15.8.3 功能與主治 15.8.4 用法與用量 15.8.5 註意 15.8.6 貯藏 15.9 出處 16 參考資料 附: 1 用到中藥莪術的方劑 2 用到中藥莪術的中成藥 3 古籍中的莪術 * 莪術藥品說明書 1 拼音

é zhú

2 英文參考

radices curcumae zedoariae [朗道漢英字典]

radices zedoariae [朗道漢英字典]

curcumae,rhizoma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zedoaria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zedoary rhizome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Rhizoma Curcumae(拉)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zedoray rhizome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莪術為中藥名,見《醫學入門》。為出唐·侯寧極《藥譜》所載的蓬莪術的簡稱[1]。為姜科植物蓬莪術Curcuma phaeocaulis Val.、廣西莪術Curcuma kwangsiensis S. G. Lee et C. F. Ling 或溫郁金Curcuma wenyujin Y. H. Chen et C. Ling的幹燥根莖[2]。

《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

Rhizoma Curcumae(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zedoray rhizome(《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莪術的別名

蓬術、莪術、山姜黃、芋兒七、廣術[3]。

7 來源

莪術為姜科植物莪術Curcuma aeruginosa Roxb.、郁金 C. aromatica Sali *** . 或廣西莪術C. kwangsiensis S. G. Lee et C. F. Liang的根莖[3]。

8 產地

莪術主產廣西、四川、浙江[3]。

9 性味歸經

莪術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3]。

10 莪術的功效與主治

莪術具有行氣,破血,消積,止痛的功效,治癥瘕積聚,血瘀經閉,跌打損傷,飲食積滯,脘腹脹痛[3]。

郁金的根莖經蒸餾而得的揮發油,名莪術油,再取莪術油制成莪術油註射液,用於早期子宮頸癌,作局部瘤體註射,壹次5~10ml,壹日壹次。或稀釋後靜脈滴註[3]。

11 莪術的用法用量

煎服:4.5~9g[3]。

12 莪術的使用禁忌

孕婦忌服莪術[3]。

13 莪術的化學成分

莪術根莖含揮發油,其中主成分為莪術呋喃烯酮(Curzerenone, transZedoarone),還含表莪術呋喃烯酮(Epicurzerenone,cisZedoarone)、莪術二酮(Curdione)、莪術二醇(Curcumadiol)、案葉素、樟腦、莰烯、龍腦、蒎烯等。又含莪術螺內酯(Curcumanolide)A及B和微量的姜黃素(Curcumin)、去甲氧基姜黃素、雙去甲氧基姜黃素[3]。

廣西莪術揮發油中,主含龍腦,還含大牻牛兒酮、案葉素、莪術醇(Curcumol)、莪術二酮等[3]。

郁金根含揮發油,內含β欖香烯、蒎烯、莰烯、樟腦、案葉素、莪術醇、莪術二酮、大牻牛兒酮。還含四甲基吡嗪等[3]。

14 莪術的藥理作用

揮發油對小鼠肉瘤180有較強的抑制作用[3]。

莪術醇對人的宮頸癌有較好療效[3]。

莪術二酮對宮頸癌、小鼠肉瘤37、艾氏腹水癌等均有顯著抑制、破壞作用;對人的宮頸癌療效也較好。

莪術提取物有抗炎、保肝作用[3]。

在試管中,莪術揮發油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大腸桿菌有抑制作用[3]。

莪術對腸胃道有興奮作用,可用於氣脹性腹痛[3]。

15 莪術的藥典標準 15.1 品名

莪術

Ezhu

CURCUMAE RHIZOMA

15.2 來源

本品為姜科植物蓬莪術Curcuma phaeocaulis Val.、廣西莪術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或溫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Chen et C.Ling的幹燥根莖。後者習稱“溫莪術”。冬季莖葉枯萎後采挖,洗凈,蒸或煮至透心,曬幹或低溫幹燥後除去須根和雜質。

15.3 性狀 15.3.1 蓬莪術

呈卵圓形、長卵形、圓錐形或長紡錘形,頂端多鈍尖,基部鈍圓,長2~8cm,直徑1.5~4cm。表面灰黃色至灰棕色,上部環節突起,有圓形微凹的須根痕或殘留的須根,有的兩側各有1列下陷的芽痕和類圓形的側生根莖痕,有的可見刀削痕。體重,質堅實,斷面灰褐色至藍褐色,蠟樣,常附有灰棕色粉末,皮層與中柱易分離,內皮層環紋棕褐色。氣微香,味微苦而辛。

15.3.2 廣西莪術

環節稍突起,斷面黃棕色至棕色,常附有淡黃色粉末,內皮層環紋黃白色。

15.3.3 溫莪術

斷面黃棕色至棕褐色,常附有淡黃色至黃棕色粉末。氣香或微香。

15.4 鑒別

(1)本品橫切面:木栓細胞數列,有時已除去。皮層散有葉跡維管束;內皮層明顯。中柱較寬,維管束外韌型,散在,沿中柱鞘部位的維管束較小,排列較密。薄壁細胞充滿糊化的澱粉粒團塊,薄壁組織中有含金黃色油狀物的細胞散在。

粉末黃色或棕黃色。油細胞多破碎,完整者直徑62~110μm,內含黃色油狀分泌物。導管多為螺紋導管、梯紋導管,直徑20~65μm。纖維孔溝明顯,直徑15~35μm。澱粉粒大多糊化。

(2)取本品粉末0.5g,置具塞離心管中,加石油醚(30~60℃)10m1,超聲處理20分鐘,濾過,濾液揮幹,殘渣加無水乙醇1m1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吉馬酮對照品,加無水乙醇制成每1ml含0.4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VI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同壹矽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30~60℃)丙酮乙酸乙酯(94:5: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15.5 檢查 15.5.1 吸光度

取本品中粉30m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加三氯甲烷10ml,超聲處理40分鐘或浸泡24小時,濾過,濾液轉移至10ml量瓶中,加三氯甲烷至刻度,搖勻,照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附錄V A)測定,在242nm波長處有最大吸收,吸光度不得低於0.45。

15.5.2 水分

不得過14.0%(附錄Ⅸ H第二法)。

15.5.3 總灰分

不得過7.0%(附錄Ⅸ K)。

15.5.4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過2.0%(附錄Ⅸ K)。

15.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附錄X A)項下的熱浸法測定,用稀乙醇作溶劑,不得少於7.0%。

15.7 含量測定

照揮發油測定法(附錄X D)測定。

本品含揮發油不得少於1.5%(m1/g)。

15.8 莪術飲片 15.8.1 炮制 15.8.1.1 莪術

除去雜質,略泡,洗凈,蒸軟,切厚片,幹燥。

本品呈類圓形或橢圓形的厚片。外表皮灰黃色或灰棕色,有時可見環節或須根痕。切面黃綠色、黃棕色或棕褐色,內皮層環紋明顯,散在“筋脈”小點。氣微香,味微苦而辛。

同藥材。

15.8.1.2 醋莪術

取凈莪術,照醋煮法(附錄ⅡD)煮至透心,取出,稍涼,切厚片,幹燥。

本品形如莪術片,色澤加深,角質樣,微有醋香氣。

同藥材。

15.8.2 性味與歸經

辛、苦,溫。歸肝、脾經。

15.8.3 功能與主治

行氣破血,消積止痛。用於瘕瘕痞塊,瘀血經閉,胸痹心痛,食積脹痛。

15.8.4 用法與用量

6~9g。

15.8.5 註意

孕婦禁用。

15.8.6 貯藏

置幹燥處,防蛀。

15.9 出處

《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

16

  • 上一篇:藍月傳奇2藥怎麽買
  • 下一篇:結冷膠國內研究狀況?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