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從未停止,寫作也從未停止。
勤奮是齊白石壹生藝術生活的特點。在他長期的藝術實踐中,壹直努力到老。在他70多年的繪畫生涯中,他幾乎每天都畫畫。27歲以後,只生過兩次病,有壹次被父母打死了,就把筆放在壹邊。他的勤奮是持久的。即使到了晚年,他也不早睡。他像往常壹樣每天天壹亮就起床,早飯後畫幾幅畫。我對藝術真的是孜孜不倦,在他去世那年的65438年到0957年的春夏,他的精神有點衰弱,身體比以前差了很多,他根本不肯接受自己的晚年,頑強地與衰老作鬥爭,畫了壹幅牡丹,花中之王,這是他壹生中畫的最後壹幅畫。
徐特立壹生的堅持
-活到老學到老。
徐特立認為,閱讀對理解和記憶很重要。要想理解好,必須記住壹些基本的東西。而老年人記憶力下降,今天看的書,明天就忘了。於是,他把書中重要的地方或準確的句子摘錄下來,貼在墻上,睡前對著墻讀或默念,第二天起床,如此循環,直到能背出來。1976,他90歲了,還堅持做這個。
埃利希的《606》
——醫學研究也需要毅力。
細菌學家埃利希為了治愈當時流行的“昏睡病”,發現了壹種叫做“阿托舍爾”的化學物質,可以殺死引起昏睡病的幼蟲。然而,美中不足的是這種藥物會給人帶來失明。埃利希和他的助手鍥而不舍,經過606次實驗,605次失敗,終於成功制造出壹種既能拯救熟睡的病人又不傷害他們視力的藥物,並命名為“606”。
米開朗基羅畫了壹幅巨大的壁畫
——毅力成就偉大的藝術作品。
1508年,意大利雕塑家、畫家、詩人米開朗基羅接受了在羅馬西斯廷教堂屋頂繪制大型壁畫的任務。任務相當艱巨:屋頂20多米高,面積300平方米,畫中人物340多個。他沒日沒夜地工作,多少次從腳手架上摔下來,受了重傷。經過四年零三個月的努力,他終於完成了這幅轟動全意大利的巨幅壁畫,但身體卻出現了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