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為什麽執行死刑的犯人,要解開手銬腳銬換上麻繩?

為什麽執行死刑的犯人,要解開手銬腳銬換上麻繩?

從古至今,社會經歷了無數的變遷,可唯壹不變的是法律。任何時候,社會都離不開法律。法律是社會安定的底線,王安石在《商鞅》中寫道:自古驅民在信誠,壹言為重百金輕。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王安石認為,當時的人沒有資格議論商鞅,畢竟商鞅能夠讓自己的想法實現。

法律與社會規則壹樣,都在不斷的變遷當中,現在我們迎來穩定和平的環境,但依舊有約束大家的法律條款。壹旦有人做出違法犯罪之事,超越社會的法律底線,就應當受到制裁。雖然法律機制在不斷變化,可有壹個問題卻依舊困擾大家,死刑犯在行刑之前,有關人員要將其手銬換成麻繩,難道這樣做不怕犯人逃跑嗎?

死刑犯在行刑前,為什麽把手銬換成麻繩?在大眾的認知中,繩子自然沒有手銬結實。其實,手銬看起來非常堅固,能限制人身自由,可有些罪犯喜歡研究開鎖手段,即使被手銬反鎖著,也能輕而易舉將其解開。與此同時,手銬雖然能夠鎖著犯人,可依舊能讓其有很大的活動空間。

在監獄中,已經用鐵窗來禁錮犯人,因此只要為其戴上手銬,就不用擔心犯人逃跑,還能保證犯人在獄中的生活能夠自理。可是在行刑場上,有可能會發生很多意外,獄警就會將犯人手銬解開,換上繩索。繩索能夠極大的控制犯人的身體,使其失去自由,與手銬相比,繩索更加的安全。

此外,繩索的捆綁方式也很有技巧:對於這些獄警來說,他們都會使用“死刑捆綁術”,並且能最大的程度上限制死刑犯的活動範圍,讓他們在被行刑之前,不會做出逃跑或者攻擊他人的行為。與此同時,獄警還會用繩子將犯人的手臂和喉嚨連接起來,避免犯人在被執行死刑之前亂說話。如果壹旦發現犯人情緒激動時,有關人員還會為其打鎮靜劑。

不僅如此,繩索還很方便:早在古代時期,君主就已發現,用手銬、腳鏈來鎖著死刑犯,會極大的限制犯人的行動,還會對犯人行刑造成不便,統治者害怕犯人的同黨們前來劫獄,因此希望犯人們能快點行走,便會用繩索使其節省時間。

不僅如此,現在我們都使用火葬的方式處理屍體。死刑犯在被行刑之後,如若是帶著繩索,便能夠和犯人壹同火化。如果帶著手銬,則會增加工作人員的負擔。此外,其他犯人也不願意帶著死刑犯的手銬,大家多少還會對此有忌諱。

最後,就是出於人權的考慮:死刑犯的生命雖然即將被終結,但如果讓他們戴手銬腳鐐這些物品,走到荒郊野嶺的行刑之地,不免讓犯人覺得十分恐懼,甚至精神錯亂。即使犯人馬上就要被處決,我們也更應該照顧他們的情緒。

如今,我們是壹個法治民主的社會,死刑犯生前犯下的大錯誤,他們也有享受人權的權利。因此,我們在為其執行死刑前,會給他們換上繩索,希望他們能夠在最後壹刻解脫。我們更加註重生命的價值,如果不是十惡不赦之人,壹般不會被處以死刑。大多數犯罪之人,被除死緩或無期徒刑。雖然社會在進步,但是法律的初衷並不會改變。法律能夠維系社會的穩定性,讓我們生活在和平中。如果社會壹旦失去法律,就很難維持其正常的運行。

生命可貴:享受美好人生,遠離違法犯罪

當面對死亡的時候,每個人都會感到恐懼,即使是犯下滔天大錯的人,在即將走向刑場的時候,也會感到無限的恐懼。我們將死刑犯的手銬腳鏈換成了繩索,既是為了方便,也是為了緩解他們的恐懼。當然,這也能為死刑犯留下最後的體面。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寫道:宮中府中,俱為壹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在法律面前,沒人能有優待,即使是古代的王公貴族,也不應當例外。而到現今社會,更是人人生而平等,沒有法外之地,任何人壹旦違法犯罪,都會受到應有的制裁。由此可見,即使現在我們的法律非常人性化,但任何人只要觸及也無法逃脫法律的制裁。大家如果希望享受美好的人生,則需要遠離違法罪的行為,多多做對社會有貢獻之事。

  • 上一篇:中藥的古今研究:附子
  • 下一篇:職工醫保繳費記錄在哪裏查詢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