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膠片相機普及的年代,柯達曾經是家喻戶曉的品牌。經過多年的風雨,柯達幾次瀕臨破產。
但今年7月,柯達迎來了自己的“命運”機遇。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美國政府根據國防生產法與柯達達成協議,向柯達提供7.65億美元貸款,用於生產仿制藥成分。
自從數碼相機出現後,柯達的價值開始下降,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要知道,2000年柯達是膠卷行業的老大,占中國市場的63.438+0%。市面上幾乎每兩盒膠卷上都印有柯達的標誌。
柯達的失利源於緩慢的戰略轉型。
壹位網友曾這樣評價柯達:“柯達直到破產的那壹天還在生產質量很好的膠片,但這個世界已經不再需要它了。”
的確,柯達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卓越的品質是必要條件。但隨著數碼電子產品的日新月異,人們的日常拍攝需求更多轉向手機,專業拍攝需求也向電子化發展。過去黑白膠片需求的急劇下降,使得柯達的市值在短時間內從巔峰時的300億美元跌至6億美元。
當柯達發現自己被時代甩在後面的時候,自己的資金已經無法支撐戰略轉型。
於是柯達於2012向紐約南區法院申請破產保護,外界將其渲染為“大象倒下了”。但人們不知道,這只是柯達轉型計劃的伏筆。
美國法律中的破產保護不同於破產清算。其理念是,債務人向法院申請破產重整時,需要向法院提交具體的破產重整計劃,法院會給予壹定的時間進行計劃的準備,在債權人通過、法院確認後,債務人才能繼續經營。
在法律的基礎上,柯達通過出售公司業務、出售專利、發起專利訴訟,盡力為自己贏得重組的機會。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2013,美國破產法院正式批準柯達公司從中僑資本融資8.44億美元完成重組。當年9月4日,柯達完成破產重整,恢復正常業務。
重新開業的柯達,並沒有大張旗鼓地沖擊市場,而是通過老業務勉強支撐企業的運營,因此七年來壹直平平淡淡。
早在上世紀90年代,柯達就成立了伊士曼制藥部門,斥資近5654.38+億美元收購了藥商Sterling Drug。這個部門主要參與阿司匹林等常規藥物的生產,但在654,38+0994年,公司將醫藥業務模塊打包,以29.52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史克畢成公司,史克是葛蘭素史克的前身之壹。
業內分析,柯達能被美國政府選中,或許關鍵是柯達自身的大規模工業設置。目前,柯達擁有654.38+06萬平方英尺的制造空間、實驗室、倉庫和辦公室,包括88個量產反應器、現場發電廠和蒸汽供應。
柯達首席執行官吉姆·考特尼(Jim Courtney)對外界表示:“柯達現有的設備可以快速啟動新的業務,醫藥原料的生產將占柯達業務的30% ~ 40%。
面對柯達自身與制藥行業的差距,康定表示:“我們是壹家膠片公司,我們壹直是壹家在化學和先進材料方面有著悠久歷史的化學公司,遠遠超過65,438+000年。從技術上來說,柯達並非完全與制藥無關。”
對於柯達來說,在沈寂了很久之後,在美國政府的支持下,向醫藥行業轉型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但能否在制藥領域取得和電影領域壹樣的成績,恐怕連坎蒂尼自己也不知道。
美國政府聲稱,提供這筆貸款是希望減少藥品生產的對外依賴,重新控制藥品供應鏈。白宮顧問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表示,柯達的轉型是美國自己制造藥品的壹大步。
曾經和柯達打得火熱的另壹巨頭富士,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大量布局醫療領域,目前旗下公司有醫學影像公司、抗病毒藥物制造公司、生物制藥公司等多個品類。根據2019的財報,在21239億美元的總收入中,有93.96億來自醫療健康業務。
富士表示生產影像產品的經驗也適用於制藥領域,並不斷強調其公司在影像領域的基礎對發展制藥領域的影響。
柯達雖然曾經是影像巨頭,但多年來業績並不突出。數碼電子領域的轉型以失敗告終,企業管理架構也頻頻出現問題,只能依靠外部融資支持。這壹次,美國政府的政策和資金支持更像是壹種短期行為。如果疫情結束,支撐力減弱,柯達還能靠自己東山再起嗎?
影帝重新進入跨界制藥領域,站在了抗疫的風口浪尖上。柯達的未來更像是壹場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