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泉)
酸棗〔Zizyphus jujuba Mill—Z.spinosa(Bge)Hu〕別名山棗仁、山酸棗。為鼠李科落葉灌木,稀為小喬木。分布於遼寧、河北、河南、山西、內蒙古、陜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湖北、四川等省區,主產於河北、陜西、遼寧、河南等地。以棗仁入藥。種子含有酸棗仁皂甙A和B,皂甙酸水解後生成的皂甙元能進壹步轉變為伊白靈內酯。此外還含有機酸、蛋白質、β-谷甾醇及脂肪油等。藥理試驗,酸棗仁具有鎮靜催眠作用,對大白鼠無論在白天或夜間,正常狀態或病態,均可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呈現鎮靜催眠現象;棗仁久炒油枯後,失去鎮靜作用;生或炒均有鎮靜安眠作用。酸棗仁的鎮靜作用非常恒定,鎮靜發生率達100%。實驗證明,極大劑量的酸棗仁毒性也很劇烈,可使動物1—2小時死亡。臨床觀察證明,酸棗仁確有治療失眠的療效,成人應用15—20粒(相當於0.8—1.2g)即能奏效,但用量超過劑量壹倍以上,可能產生中毒,病人失去知覺,昏睡。味甘、酸,性平。有養心安神、補肝、益膽、斂汗的功能。主治神經衰弱、失眠、多夢、心悸、盜汗。
壹、形態特征
株高1—3m。樹皮灰褐色,有縱裂;幼枝綠色,枝上有直和彎曲的刺。單葉互生;托葉針狀;葉片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4.5cm,寬0.6—2cm,先端鈍,基部圓形,稍偏斜,邊緣具細鋸齒,兩面光滑無毛,3支脈出自葉片基部。花小,黃綠色,2—3朵簇生於葉腋;萼片5,卵形三角形,花瓣5片,與萼互生;雄蕊5枚,與花瓣對生;花盤10淺裂;子房埋入花盤中,柱頭2裂。核果近球形或廣卵形,長10—15mm,熟時暗紅褐色,果肉薄,有酸味,果核較大。花期6—7月,果熟期9—10月(圖15—73)。
圖15—73 酸棗形態圖
二、生物學特性
酸棗二年生苗開始開花結果,可連續結果70—80年,甚至上百年。4—5年進入結果盛期,盛期可達10多年。10年後可長成4—5m高小喬木。結果率降低後,則須有計劃采伐更新,補植新苗。酸棗適應性很強,主要生長在植被不甚茂盛的山地和向陽幹燥的山坡、丘陵、山谷、平原及路旁。幹旱的荒山僻嶺或黃土砂石土壤,酸棗不但能夠生存,而且成片生長,甚至可在荒山石縫中生存。耐堿,耐旱,耐寒。山坡、荒地、路旁、溝邊等零散土地均可栽培。不適於低窪水澇地。
酸棗有三種枝條,即生長枝、結果母枝和脫落性結果枝。結果母株是壹種極短的枝條,主要著生在生長枝的永久性二次枝上,每年生長約0.1—0.3cm。脫落性結果枝由結果母枝下面的副芽抽出,冬季脫落。
結果母枝隨著年齡的增加,抽生3—4個脫落性枝的比例明顯增多。但結果能力仍以1—2齡,特別是二年生結果母枝為強(表15—52)。
表15—52 不同年齡的結果母枝抽枝和結果能力
結果母枝是酸棗的主要結果部位,能連續結果十幾年。因此,栽培上要註意結果母枝的培養,努力維持其結果能力,進行合理的修剪,及時地更新復壯,防止過早衰老。
三、栽培技術
(壹)繁殖方法
用種子繁殖和分株繁殖。
1.種子繁技
用種子繁殖,再行定植,此法繁殖量大,適於大面積栽培。
(1)種子處理
春季播種的種子須進行處理。冬前將經浸種的種子與濕砂按1∶3混拌,放入深0.7m、寬0.7m長坑中,上面填滿10—14cm厚凈砂,踩實,再上柴草。來春解凍時取出播種。
(2)播種期
春播在解凍後進行。秋播在10月中下旬進行,如果過晚會影響明春出苗。
(3)播種法
播前翻地30cm,施底肥,作壟,底肥應施在壟內,壟寬55cm,於壟上開12—15cm寬平地溝,將種子稀疏撒入溝內,踩實,覆土3cm,鎮壓。或做成畦,按行距33cm開溝,深7—10cm,每隔7—10cm播種壹粒,覆土2—3cm,澆水保濕。
(4)定植
育苗1—2年即可定植,春季發芽前和秋季落葉後,均可進行。選健壯幼苗,挖起全株,將根部稍加修剪。在整好的土地上按2—3×0.3—1.0m開穴,穴深寬各30cm,每穴壹株,培土分兩次,培壹半時,邊采邊提苗,再繼續培土踩實,澆水。
2.分株繁殖
春季發芽前和秋季落葉後,將老株根部發出的新株連根劈下栽植。方法同定植。
(二)田間管理
育苗田在苗出齊後及時淺鋤松土除草,至冬前要進行2—3次。註意間出病弱苗和過密的苗。苗高6—10cm時每畝追施硫酸銨15kg,苗高30cm時每畝追施過磷酸鈣12—15kg。
由表15—52可見,三、四齡結果母枝結果能力顯著下降,這是因為,三、四齡的結果母枝,往往處於樹冠內部,通風透光能力差,影響結果。酸棗樹是喜光植物,因此必須進行合理的整形修剪,改善樹冠內的透光性,以提高酸棗座果率,增加產量。對壹些分枝很少的酸棗樹,可進行樹形改造,把主幹1m以上的部位鋸去,使抽生多個側枝,形成樹冠。修剪於每年春季進行,同時把針刺剪去,避免枝條被風搖動時將果實碰傷或碰落。
酸棗花芽形成能力較強,花多,但落花落果嚴重,座果率較低,產量也低。經試驗,環狀剝皮對提高座果率有著十分顯著的效果(表15—53)。座果率提高壹倍以上。
表15—53 酸棗環狀剝皮對坐果率的影響
環狀剝皮應註意:最適時期為盛花期;環剝寬度以0.5—0.6cm為宜;離地面10cm高的主幹上環切壹圈,深達木質部,隔0.5—0.6cm再環切壹圈,然後剝去兩圈間樹皮即可。環剝後20天左右傷口開始愈合,壹個月後傷口愈合面在70%以上。
四、采收與加工
9—10月果熟時,摘下浸泡壹夜,搓去果肉,撈出,碾破核殼,淘取酸棗仁,曬幹。生用或炒用。炒酸棗仁,將原藥材洗凈曬幹,放鍋內炒至鼓起並有香氣時即取出晾涼(久炒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