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鹿茸酒:藥酒是我國的壹大傳統,將藥物浸泡在白酒中,藥物的精華滲透到酒中,酒會起到助氣行氣的作用,藥物的效果會迅速發揮,行至全身。鹿茸也可以放入酒中,將鹿茸片加入50度以上的白酒中浸泡壹段時間,即可飲用。也可根據需要加入其他藥材浸泡。中國吃網菜譜書上說,鹿茸壹定要生切成片泡酒,這樣酒的效果更好。
2、鹿茸烹飪:食療是壹種很好的保健方法,鹿茸這樣的補品就是很好的食材。在南方地區,鹿茸和其他藥材壹起加入雞、鴨、鵝或豬肉等,用慢火燉煮,喝其湯,也有很強的滋補功效。中國吃貨餐飲網表示,不僅是煲湯,鹿角還可以碾成粉末,添加到其他菜肴中。
3、鹿茸磨粉:如果沒時間泡酒,沒時間熬湯,還有壹種方法可以解決大家的煩惱。那就是將鹿茸磨成細粉,在晚上臨睡前,用黃酒或鹽開水送服鹿茸粉。既方便又同樣有效。
4、煎煮藥粥::具有保健和食療性質的藥粥,在我國流傳已久。早在先秦時期,就有用藥粥治療疾病的記載。在中醫基礎理論的指導下,以鹿茸、人參為主,配以其他滋補藥物,與大米、谷類相配,再加入適當的調味品,壹起煮粥,補益服食,是壹種較為理想的食療方法。
5、散劑吞服::將鹿茸直接曬幹,加工成粉末狀,或到藥店購買現成的鹿茸粉,裝入事先準備好的空心膠囊中,置於密閉容器內,置於陰涼通風處。每次用白開水送服1至2粒,也可以直接將粉末放入口中,與其他藥液、粥飲或溫開水壹起服用。
鹿茸片是名貴藥材。鹿茸皮中含有磷脂、糖脂、膠脂、激素、脂肪酸、氨基酸、蛋白質和鈣、磷、鎂、鈉等成分,其中氨基酸成分占總成分的壹半以上。
鹿茸片,在《神農本草經》中只列在中品,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把與鹿有關的列在上品的 "白膠"(鹿角膠)和鹿茸片合在壹起記載在 "鹿 "條中。
鹿,又名 "斑龍",出自元代史繼紅的《淡寮集驗方》壹書。據記載,古代川西藥市上有壹道人賣壹種藥,叫 "斑龍丸",又名 "絨珠丸"。道人經常醉酒,但他仍然邊唱邊做廣告:"尾閭不濟滄海竭,九竅靈丹正說話。唯有斑龍頂上珠,能補玉堂下洞"。意思大概是說,當人體腎精虧損衰竭時,什麽 "九轉靈丹 "都是騙人的,只有他的藥物才能補精益髓,補充精氣。他處方的主要成分是鹿茸片、鹿茸膠、鹿茸膏。李時珍轉載了這段記載。
鹿茸片是雄鹿剛出生的幼角,骨骼尚未硬化,內部血液豐富,外部密布鹿角,故稱鹿茸片。鹿茸片是壹種名貴藥材,含有磷脂、糖脂、膠脂、激素、脂肪酸、氨基酸、蛋白質和鈣、磷、鎂、鈉等成分,其中氨基酸占總成分的壹半以上。鹿茸片性溫而不燥,具有提神醒腦、改善機體功能的作用,在我國現存最早的醫方--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中,就曾出現過用鹿茸、鹿肉、鹿茸明膠治療蛇咬傷腫瘡的藥方。
梅花鹿和馬鹿是我國主要的鹿茸鹿。梅花鹿主產於吉林、遼寧;馬鹿主產於黑龍江、吉林、青海、新疆、四川等省區。東北產的梅花鹿鹿茸片稱為 "花鹿茸片",質量最好;東北產的鹿茸片稱為 "東馬茸",質量較好;西北產的鹿茸片稱為 "西馬茸",質量次之。西北產的鹿茸片叫 "西鹿茸",質量較次。鹿茸片以3~6年生的為好。
我國生產的鹿茸片有血片和粉片兩種,主要是鹿茸片的不同部位。血片為鹿茸切片的上半部分,呈深褐色,蜜蠟狀,有光澤,質量最好;粉片來自鹿茸切片的下半部分,呈白色或微黃色。根據采收和加工方法的不同,鹿茸壹般分為鋸茸和切茸兩種。鋸角從雄鹿 3 歲開始。割茸是將老、病、死鹿的茸片連同頭蓋骨壹起鋸下。在中藥房照方抓藥,壹般寫鹿茸片只付粉片,寫血竭片只付血竭片。
購買鹿茸片進補,除非病情比較嚴重,非用血片不可,壹般情況下,選用鹿茸粉片即可。鹿茸粉壹般是鋸鹿茸時的細小碎屑,質量不差,而且服用方便,是家庭中最適合進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