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藥品招標的利與弊

藥品招標的利與弊

近年來,隨著招投標法的逐步完善,越來越多的大中型企業和企事業單位采用公開招標的方式采購原材料和設備。但由於信息不透明等諸多因素,給了很多不法分子可乘之機,也給很多參與招投標的企業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每年都有企業因虛假招標信息上當受騙的案例屢屢曝光。

陷阱壹:資格審查不嚴謹,“粗糙”影響公平。

實踐中,審查不嚴是招標文件的常見災區。究其原因,壹方面是采購方在編制招標文件時,沒有仔細考慮,忽略了條款細節;另壹方面,有些買家故意把這個條件寫得模糊,暗示某個供應商中標了。無論以上兩種情況是基於什麽,都容易造成部分供應商在招標文件中“打擦邊球”。

據中部某省級政府采購監管部門的壹位工作人員介紹,由於招標文件中沒有具體的審查項目,壹些供應商在業務範圍、技術等條件方面問題頻發。比如壹個沒有招標項目經營權的供應商以類似的企業名稱成功參與投標,或者壹個沒有招標項目經營範圍的供應商先寫下符合招標項目要求的經營範圍、技術等條件,然後在投標期間根據招標項目的要求臨時改變公司的經營範圍。這兩種情況都與招標文件在評審方面的“粗糙”有關,使得不合格的供應商自然參與投標。

解決辦法

嚴格的資質條件可以減少“臨時抱佛腳”、“打擦邊球”的情況,尤其是對於壹些供應商為了剛性招標項目而臨時擴大業務範圍,其素質和能力非常值得懷疑。有這種行為的成功供應商會帶來非常不好的後果。針對這種情況,有業內人士建議,采購人或代理機構應在招標文件中對資格審查做出嚴格的限制性條件,並說明清楚。比如供應商參與投標,其營業執照是否可以在壹定時間內禁止更新?如果營業執照到期,確需更新,供應商應在投標文件中說明更新的原因和更新後的資質和能力證明。

陷阱二:資格審查和符合性審查不明確,“傲慢”現象時有發生。

據壹家招標代理機構負責人介紹,由於資格審查和符合性審查的時間、內容和主體不同,為了保證文件的密封,壹般來說,要求兩者的材料分開包裝,但在實際操作中,經常會收到錯誤的材料。而且有的招標項目會收到上千份招標文件,有的資料是密封的,有的混合文件無法啟封,還會顯示錯誤的資料。這種情況會導致評審不合格,投標無效。

那麽,如何區分這兩種評論呢?該負責人進壹步詳細解釋道。資格審查是指根據法律法規和招標文件的規定,審查招標文件中的資格證書和投標保證金,以確定投標供應商是否具有投標資格;符合性檢查是指根據招標文件的規定,審查投標文件的有效性和完整性以及對招標文件的響應程度,以確定是否響應招標文件的實質性要求。除了內容不同,他們復習的對象也不同。資格審查的主體是采購人或采購代理機構,符合性審查的主體是評標委員會。因為環節不同,兩者的復習時間也不同。混合投標文件壹旦有誤,在環節、內容、主體等方面都會出現紊亂,投標無效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

解決辦法

因為有些供應商不了解評審流程,分不清資格評審和符合性評審的區別。如果能提前對招標文件進行說明,就會減少“什麽都不管”的錯誤。上述負責人繼續表示,采購人或代理機構在招標文件中明確這壹內容時,可以明確提出重新包裝的要求,並告知投標人由此帶來的嚴重後果,以提高投標人對兩次評審的區分度和關註度。

陷阱三:有些專業評論是有名無實的。

“對投標人的審核是壹項細致的工作,做好並不容易。壹般來說,資格審查側重於業務資格和專業資格;符合性審查的內容主要包括投標函、投標保證金、法定代表人授權人、相關資質文件及其他符合招標文件的內容。”中部某省級政府采購監管部門的工作人員不禁感慨,“壹些專業性很強的招標項目,需要專業的技術來鑒定和評審。對於審查的復雜情況,采購人和采購代理機構並不具備與之匹配的專業能力。有些專家可能只是某個領域的專家,並不能完全理解評審的全部內容,因此無法對評審做出正確的判斷,尤其是在評審專家有限的時間內。”

解決辦法

評審可以依靠“外援”,即可以聘請法律、技術、評估等外部領域的專家參與評審。但招標文件中還必須載明擬聘請專家的人數比例、專業能力和資格條件。特別是,需要給出某些限制。比如外部評審專家不得與招標項目有關聯,也需要與評審專家分開,避免串通投標。

陷阱四:加分或成隱形“門檻”

加分項壹直被認為是投標的“額外加分”,是對投標人在行業內的影響力和資質的鼓勵和認可,對中標結果影響很大。記者采訪多家機構發現,“加分項”是他們提到的容易出現偏差的地方。他們幾乎壹致認為,在招標文件中加入加分項會有影響市場公平的風險,容易被質疑和投訴。

受訪者中某機構負責人表示,如果以業績和獎項作為加分的條件,那麽壹些新成立的公司或中小企業將處於競爭劣勢。如此循環的結果是,資質老、業績高的大企業會有越來越多的招標市場,而那些新企業、中小企業進入采購市場的機會很少。這與我國目前支持中小企業參與采購活動的做法相違背,也與我國相關法律法規不符。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采購法實施條例》第二十條第四款規定,以特定行政區域或者特定行業的業績、獎項作為加分或者中標、成交的條件,對供應商實行差別或者歧視待遇的,不合理。

另壹家機構也提出了相反的觀點。他指出,為了保證項目實施的質量和效果,壹些技術和專業要求較高的采購項目確實需要看投標人的業績和獲獎情況,這在相關法律中也有規定。根據《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的解釋,從采購項目的專業特點和實際需要出發,可以將全國性非特定行業業績或者獎項設置為加分或者中標、成交條件。立足現實,壹個采購人或代理機構如何從成千上萬的招標文件中以最快的速度篩選出合格的投標人?加分項是壹個很好的起點,投標人有能力證明自己能夠承擔采購項目,與招標人的招標需求相匹配。為什麽不呢?

解決辦法

中部某省某機構對上述兩種觀點采取了“中立”的回答。他建議,行業內是否有壹套除業績、獎項等加分條件外,還能證明投標人資質和能力的評價體系。比如在招標文件中,要求投標人保證質量、信譽和性能承諾,避免因性能和技術作為加分項而引發爭議。

陷阱五:不說明加分項目的時效性。

有專家說,招標文件往往編制不詳細,在規定的業績和授予方面,往往忽略了時效性的限制。由於業績和獎項在“分紅”中的作用很大,往往會誘發壹些投標人的不誠信行為。比如有的供應商直接把幾年前的業績、獲獎等獎金材料寫進標書。雖然他們的時效性已經過去了,但是只要投標就反復使用這些材料。這種行為不僅影響市場公平,也阻礙了招投標行業的誠信建設。

解決辦法

針對上述矛盾,該專家進壹步指出,應在招標文件中詳細列出加分項的有效期,包括投標人提供的業績和獎項的有效期,以及對發放單位的權限與采購項目優劣關系的說明。

陷阱六:付款時間有“貓膩”。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供應商在閱讀招標文件中的付款方式、付款時間等條款時,如果招標文件沒有明確付款日期或方式,供應商就會謹慎投標,尤其是小企業,主要擔心年初招標項目的付款時間可能是年底,甚至是長期分期付款的方式。而如果招標文件中沒有付款日期的保證,就會存在延遲壹年甚至更長時間付款的風險。小企業連前期的資金投入都負擔不起,更別說那些采用了貸款等融資方式的供應商了。“實際上,延遲付款時間相當於給投標人設置了壹個無形的門檻,而這個門檻恰恰成為了某些指定供應商的通行證。換句話說,當大部分供應商因為無法承擔前期資金成本負擔而不得不放棄投標時,指定供應商可以‘吃香’。招標人對指定供應商的資金支付日期和方式可能比較寬松,被限制的投標人不能知道。”東部某省某招標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解決辦法

《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招標投標管理辦法》(財政部令第87號,以下簡稱“87號令”)第二十條對此也作出了相關規定,即招標文件應當包括采購資金的支付方式、時間和條件。為保證招標市場的公平公正,采購人或代理機構在編制招標文件時可詳細規定付款時間、方式等具體條款,付款時間、方式應符合常識。

陷阱7:檢測或檢驗報告缺乏權威性。

產品檢驗或檢驗報告作為衡量產品質量的重要手段,壹般是適應采購項目的需要。根據87號令第二十二條規定,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要求投標人提供樣品的,投標人應當明確說明樣品制作的標準和要求,是否需要隨樣品提交相關檢測報告,樣品的評價方法和評價標準。如需隨樣品提交檢測報告,還應明確檢測機構的要求和檢測內容。“壹般來說,檢測或檢驗都是交給第三方來操作,但招標文件中並沒有具體要求檢測或檢驗機構是否具有權威資質,其出具的證書是否能代表行業觀點,這就使得壹些沒有權威和技術能力的中介機構隨意向某個供應商出具檢測證書或報告,供應商就拿著檢測證書或報告參與投標。”廣東省壹家從事生物實驗儀器生產的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

解決辦法

“建議采購人和代理機構在招標文件中明確檢測內容和檢測機構,否則即使有檢測報告和認證,也是毫無價值的材料,甚至會誤導評標專家的判斷,但不應將具體的檢測內容或檢測機構作為評標因素,從而限制或排斥能夠提供符合采購需求的其他檢測或檢測報告產品的潛在供應商。”該負責人表示。

陷阱八:評標專家的主觀評分沒有量化。

近年來,為了保證評審環節的公平公正,國家不斷出臺相關規定,對商務、技術等評審因素進行細化和量化,特別是87號令對此進行了詳細規定。例如,第55條指出,評價因素的設置應當與投標人提供的貨物和服務的質量有關,包括投標報價、技術或服務水平、履約能力和售後服務。如果業務條件和采購需求指標存在區間,應將評價因素量化到相應的區間,並設置與每個區間對應的不同分值;投標報價得分=(評標基準價/投標報價)×100;評標總得分= f1× a1+F2× A2+...+fn× an...從這個角度來說,87號令用嚴謹的方法保證了評標的公正性。

據業內人士透露,壹些招標文件往往忽略了對評標專家主觀評價因素的細化和量化,評標專家的自由裁量權很大,最終評標專家無法做出公平公正的評分。評標專家的主觀因素有哪些?壹般包括對項目的認識和規劃、項目的概念設計、項目的實施、項目的建設等。,無法得到具體客觀依據的證實。壹般情況下,招標文件中評標專家的主觀評價因素只是簡單說明總體要求,沒有細化某壹項內容和相應分值。壹般由評審專家自己確定優秀、良好、壹般的等級。

解決辦法

招標文件是保證評標過程公正性的第壹道關口。如果招標文件中的規定不嚴格,在實際操作中很容易出現問題。為避免評標專家自由裁量權過大的風險,編制招標文件的單位可以在編制招標文件時對評標專家的主觀評價因素進行細化和量化,列出不同等級的具體評標標準,並對每個區間設定不同的對應分值,以保證評標環節的公正性和客觀性。

陷阱9:重復使用相同的條件子句

串通投標、串通投標是頑固不化的“頑疾”,業內也總結出各種方法幫助投標人練就“辨別黃金”的本領,但壹些隱藏的不公平條款並不是壹目了然的。比如有些招標文件把資格審查條款作為評標環節的條款,這樣的“陷阱”很容易被忽視。

解決辦法

“如果在評價因素中把壹個評審條款作為加分條件,會有嚴重的串通嫌疑。”有專家指出,《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招標投標管理辦法》(財政部令第87號,以下簡稱“87號令”)第五十五條對此有明確規定,即資格條件不得作為評審因素。評標因素應在招標文件中明確。這個條款是為了防止壹個條款被多次使用,保證評價的公正性。有些招標文件對此有‘陷阱’,投標人不太重視。"

陷阱10:模糊處理允許偏離項目數量。

公開招標不同於其他采購方式。在其他采購方式中,如果不滿足某個實質性條款,可以就實質性內容進行多輪談判協商,而公開招標是壹次性列出有條件的資金。中部某省某機關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項目的特殊要求下,招標文件中明確了符合性條款和壹般條款,壹般條款可以理解為審查條款以外的條款,如參數、技術、材料等瑣碎要求。

通常在招標文件中會設定允許偏差項的數量,允許偏差項的內容和數量對投標人影響很大。如何理解這個問題?該負責人進壹步解釋,如果招標文件中允許偏差的個數為65,438+00,也就是說條款中的65,438+00不符合招標項目的要求,將認定該投標無效;但如果允許偏差數為5,表明該條款中有5項不符合招標項目的要求,則判定該投標無效。由此看來,由於允許偏差的數量不同,對投標人的篩選標準也不同。

通用條款主要包括參數、型號、材料、技術、規格等瑣碎而詳細的內容。壹般來說,大部分投標人在投標時都會按照正常標準投標。如果招標方在這些條款上稍作改動,大部分供應商將無法從大量數據中查到這些參數。因此,在不了解采購方真實需求的情況下,大部分投標方都會被采購方淘汰。如果買方通知供應商參數的改變,供應商將成為少數合格的投標人。

解決辦法

允許偏差數量和內容的設置是招標文件中的另壹個隱形“陷阱”,采購人或代理機構需要在招標文件中明確允許偏差數量。相關證據也可以在87號令中找到,其中第二十條規定,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應當在招標文件中明確規定不允許偏離的實質性要求和條件,並以醒目方式標明。此外,投標人在審查招標文件時,壹定要仔細閱讀招標項目的通用條款,避免落入“陷阱”。

陷阱11:非廠家認證文件“霧裏看花”

投標人必須是采購項目的制造商嗎?答案是否定的,“有些投標人並不具備生產采購項目的制造權和能力,但他們是作為制造商的代理人參與投標的。這種情況是有壹定風險的。前段時間我們辦公室也接到過類似的投訴。投標人A沒有獲得B公司(廠商)的授權,而是以獲得B公司授權的名義參與投標,並中標。被B公司發現後,暴露了A投標人沒有委托書的事實。”華中某市財政部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後來討論了這起案件的原因後得知,是因為招標過程中對無廠家證明把關不嚴。”

解決辦法

87號令在第17條中對“制造商的授權”作出了相關規定,即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不得以進口貨物以外的制造商的授權、承諾、證明、背書為資格要求,對投標人實行差別或歧視待遇。該負責人隨後解釋說,87號令的這壹規定是為了避免以授權作為資質條件影響市場的公開和公平,而不是以誠信為代價虛報並獲得廠家的授權。

那麽,是否可以在招標文件中要求投標人提供廠商授權,廠商授權是否可以作為加分項?有專家表示,采購人不應在招標文件中提出這壹要求,也不支持將其作為加分項。如果投標人得到了廠商的授權或者作為加分項,本質上相當於讓廠商控制了投標。比如廠家授權壹個投標人,中標的幾率會增加,這對其他投標人是不公平的。

陷阱12:驗收環節標準難找。

驗收是采購項目的最終把關,驗收標準和責任追究不嚴謹,采購人或代理機構也會落入“陷阱”。比如某個采購項目的型號、參數不符合采購項目的要求,但是有些供應商也會利用這些漏洞,因為招標文件中沒有詳細規定驗收的具體內容,驗收人員與驗收內容相匹配。

我國相關法律對受理環節做了嚴格全面的規定。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五條規定,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應當按照政府采購合同約定的技術、服務、安全標準,組織驗收供應商的履約情況,並出具中標通知書。中標函應包括每項技術、服務和安全標準的性能。再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采購法》第四十壹條規定,采購人或者其委托的采購代理機構應當組織驗收供應商的履約情況。大型或者復雜的政府采購項目應當邀請國家認可的質量檢驗機構參與驗收工作。驗收方成員應簽署驗收書,並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再如,87號令第74條規定,采購人應當對采購的項目及時驗收。采購人可以邀請其他投標人或參與本項目的第三方機構參與驗收。參與驗收的投標人或第三方機構的意見應作為中標通知書的參考資料存檔。

根據對相關人士的采訪,在實際操作中,由於采購方對型號和參數的匹配不太了解,壹些供應商故意把正確的參數和錯誤的型號混在壹起,再加上采購方或代理機構缺乏對壹些項目的參數和技術的專業檢驗能力,所以采購的產品很容易蒙混過關。即使壹些特殊的采購項目需要第三方參與,但采購方主要負責大部分采購項目的驗收,最終驗收也因為其對參數、型號、技術缺乏專業的把控而顯得草率。

解決辦法

采購人或代理機構應詳細規定驗收人員的要求、驗收的具體條款、驗收環節出現錯誤時如何補救和追究責任等。在招標文件中,這樣不僅可以使招標文件更加科學規範,還可以提高采購各方對驗收環節的重視程度。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

  • 上一篇:潤潔和潤舒有什麽區別
  • 下一篇:杭州藥品包裝用冷凍管模型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