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德利格爾桑
中華人民共和國
蒙古族
出生於內蒙古自治區尤克前旗
出生日期1943 65438+10月
專業教授
畢業於內蒙古農牧學院
男,蒙古族,1943+00年6月出生,內蒙古前旗人,鐘黨員,教授,農產品貯藏與加工工程名譽主任,校級教學督導。1967內蒙古農牧學院農牧機械化系畢業。1986-1988赴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學習,從事奶牛場自動化管理和牛奶機械化收集儲存的研究。1998-1999,赴美國懷俄明大學學習肌肉生物化學,合作分析牛骨髓中鐵、鋅、α-生育酚含量。65438-0988回國後,從事內蒙古農牧學院食品工程系的創建工作,為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的建設和發展,為自治區培養大批食品科學和農畜產品加工人才做出了重大貢獻。從1988到1999,歷任科室副主任、黨總支書記、科室主任。1994-2001,全國高等農業院校教學指導委員會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組成員。
2教育和科學研究
編輯
20年來,德立格爾桑教授先後講授了《食品工廠機械與設備》、《食品工廠設計基礎》、《食品科學與工程導論》、《食品冷藏原理與設備》、《食品英語》、《HACCP體系》、《包裝英語》、《食品結構與特性》等八門課程。主編出版了農業院校十五規劃教材《食品科學與工程概論》,全國高校蒙文教材《畜產品加工》。出版了8本教材和專著,包括奶牛擠奶機、肉及肉制品加工技術、家畜健康與棚舍(蒙文)、食品科學與加工原理、HACCP體系、包裝技術等。先後完成國家和自治區科研項目12項,獲得科技成果登記證書8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超高壓下家畜肌肉中風味物質的降解與合成機理研究”系統研究了超高壓下糖原和ATP的降解、肌肉蛋白質的降解、新芳香物質的合成以及肌肉纖維微結構的變化,提出了宰後肌肉的高壓調控理論,達到了國際同類研究的先進水平,為國內首創。反芻動物宰後各階段生物電特性的研究結果揭示了宰後肌肉生化指標與生物電指標的相關性,提出了反芻動物宰後肌肉深度成熟的理論,對肉類加工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和會議上發表論文50余篇,其中SCI篇,EI 5篇。
德力格爾桑教授獲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內蒙古自治區高校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優質高效農業科技獎1項、巴盟辦事處企業科技創新1項、固陽縣人民政府科技扶貧優秀獎1項、優秀
德力格爾桑教授的社會兼職包括:中國農業學會農產品加工與貯藏分會常務理事、內蒙古畜產品加工學會副理事長、內蒙古食品藥品學會常務理事、內蒙古綠色食品辦公室顧問、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科技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