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壓藥使用原則
1. "降壓才是硬道理":早期降壓早期獲益,長期降壓長期獲益,降壓標準將高血壓患者的心血管風險降到最低,獲益最大。
2.降壓用藥原則:從小劑量開始,優先應用長效制劑,聯合用藥;個體化。
3.血壓控制目標:壹般高血壓<140/90 mmHg,老年高血壓<150/90 mmHg。
4.血壓達標時間:壹般患者用藥4~12周內達標,高齡、冠狀動脈或雙頸動脈嚴重狹窄及耐受性差的患者達標時間應適當延長。
5.常用降壓藥物: 鈣拮抗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單片復方制劑等均可用於高血壓的初始和維持治療,但各有特點和適應證。
6.高血壓患者應接受長期治療和定期隨訪。
藥物降壓四大誤區
目前,患者對高血壓的認識存在很多誤區,幹擾了高血壓的規範化治療,必須澄清這些誤區,幫助人們科學、規範地防治高血壓。
01
憑感覺用藥
有人認為,只要沒有不舒服的癥狀,高血壓就不用治療,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血壓與癥狀的嚴重程度沒有必然聯系。大多數高血壓患者沒有任何癥狀,有些人的血壓明顯偏高,但由於長期患病,已經適應了高血壓水平,直到發生腦出血時才 "感覺 "到。高血壓患者應定期測量血壓,不要 "跟著感覺走"。
02
不願過早服藥
很多被診斷為高血壓的年輕患者不願服藥,擔心降壓藥會產生 "耐藥性",過早過多用藥會導致以後用藥無效。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癥狀不嚴重 "是高血壓患者的第壹反應,而 "癥狀不嚴重 "是高血壓患者的第二反應。這是非常錯誤和危險的觀念。降壓藥沒有耐藥性。除非早期有輕度高血壓,如果嚴格遵守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需要服藥的,但越早服藥,效果越好。
03
降壓治療,血壓正常了就停藥
有些患者服藥後血壓降至正常,就認為高血壓已經治愈而停藥。這種做法非常有害。與感冒不同,高血壓是治不好的,只能通過綜合治療來控制,這就需要長期甚至終身服用降壓藥。堅持服藥是高血壓患者保持血壓穩定的關鍵。
停藥後,血壓會再次升高,血壓波動過大,對心、腦、腎等靶器官的損害更為嚴重。正確的做法是,對於能夠嚴格堅持健康生活方式的患者,在長期血壓控制達標後,可以逐步減少藥物的劑量和種類,同時在減藥過程中,壹定要監測血壓變化。
04
單純依賴藥物治療,忽視生活方式的改善
有些患者認為,得了高血壓只要長期、規律服藥就可以了。其實,藥物治療應建立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礎上,兩者缺壹不可。只有服藥才能發揮藥物的最佳效果,而服藥很難發揮藥物的最佳效果。很多人吃了兩三種降壓藥,血壓還是難以達標就是這個原因。
資料來源/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高血壓(專家面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