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 219 年),徐福上書說,海上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住著神仙。於是,秦始皇派徐福帶著數千童男童女,以及早已準備好的三年的糧食、衣服、藥品和農具,花費巨資下海求仙。然而,徐福帶領百姓下海數年,也沒有找到神山。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東巡至瑯邪,徐福說遇到了壹條大鯊魚,無法遠航,請求增加弓箭手對付鯊魚。秦始皇同意了,並派弓箭手射殺了壹條大魚。後來,徐福又率兵出海。公元前210年,徐福再次率眾出海,來到 "平原廣澤",感受到這裏氣候溫暖,風和日麗,人民友好,便停下來自立為王,向當地人民傳授耕種、捕魚、捕鯨、曬紙等方法,此後再也沒有回過中國。
徐福傳:
徐福,字君房,齊國瑯琊郡(今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區金山鎮徐福村)人,秦代著名術士,相傳為鬼谷子先生的關門弟子。他博學多才,通曉醫學、天文和航海,在沿海壹帶百姓中享有很高的聲譽。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徐福奉秦始皇之命出使西域、奉秦始皇之命,率三千童男童女東遊瀛洲,為皇帝尋找長生不老藥。據《日本國史略》記載:"孝靈皇帝七十二年,秦人徐福來"。
從某種意義上說,徐福不僅是人類歷史上第壹個遠洋航行的人,也是開啟中日文化交流史的第壹人。
人物影響:
近年來,國內外對徐福文化的研究不斷深入和發展,徐福學術研究、祭祀等文化活動不間斷舉辦,徐福文化得到進壹步傳承和發揚,成為贛榆對外文化交流的壹張名片。2019年10月25日-27日,第十壹屆徐福故裏海洋文化節暨2019贛榆發展大會,徐福文化與招商引資、招才引智融為壹體,通過文化搭臺、經貿唱戲、校地聯盟,進壹步提升區域科技創新能力,增進與日韓等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為連雲港市 "壹帶壹路 "交匯點建設添磚加瓦、貢獻力量。
事實上,關於徐福的傳說,真真假假,壹直浮現在中日兩國史學界刁鉆的 "謎團 "中,也遊離於歷史文化的熱門話題之外,徐福成為中國乃至東北亞地區壹種獨特的文化。在中國,自漢代以後的歷代文人墨客中,以此為題材寫詩的不在少數。壹生喜歡探奇訪異的浪漫主義大詩人李白,在《古風》③中寫下了 "徐載秦婦,樓船幾時還";歐陽修的《倭刀歌》更是中日兩國人民耳熟能詳的佳作;熱衷於徐福傳說的元代吳來,泛舟東海,遍訪古跡,寫下了著名的《甬東山古跡記》,將徐福作為中國乃至東北亞的壹種獨特文化。古跡誌》中,對徐福在舟山群島的遺跡壹壹記錄,並寫下了《聽客談蓬萊山紫霞洞》、《聽客談雄野徐福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