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雙元制教育的雙元制職業教育的突出特點

雙元制教育的雙元制職業教育的突出特點

(壹)同生產緊密結合。雙元制職業教育形式下的學生大部分時間在企業進行實踐操作技能培訓,而且所接受的是企業目前使用的設備和技術,培訓在很大程序上是以生產性勞動的方式進行,從而減少了費用並提高了學習的目的性,這樣有利於學生在培訓結束後隨即投入工作。

(二)企業的廣泛參與。大企業多數擁有自己的培訓基地和人員。沒有能力單獨按照培訓章程提供全面和多樣化的職業培訓的中小企業,也能通過跨企業的培訓和學校工廠的補充訓練或者委托其他企業代為培訓等方法參與職業教育。

(三)互通式的各類教育形式。德國各類教育形式之間的隨時分流是壹個顯著特點。在基礎教育結束後的每壹個階段,學生都可以從普通學校轉入職業學校。接受了雙元制職業培訓的學生,也可以在經過壹定時間的文化課補習後進入高等院校學習。近年來,有許多已取得大學入學資格的普通教育畢業生也從頭接受雙元制職業培訓,力求在大學之前獲得壹定的職業經歷和經驗。

(四)培訓與考核相分離的考核辦法。這種考核辦法,體現了公平的原則,使崗位證書更具權威性。 (壹)相對於學校制職業教育,雙元制職業教育更註重實踐技能的培養並使之確切保證。這使得以培養生產第壹線實際操作人員的職業教育真正成為受企業歡迎的教育。雖然我國目前了非常重視學生實際操作技能的培養,但學校制的培養模式客觀上使學生遠離了生產第壹線,而集中安排的生產實習又不利於學生及時將所學理論同實踐相結合。

(二)在雙元制職業教育體制下,由於學生在特定的工作環境中學習,使得學生和企業有了更多的交流機會,大大降低了培訓後失業的風險。這對我國多年難以解決的對口錄用問題有壹定的借鑒意義。

(三)同我國現行的偏重系統理論傳授的職業教育教學內容相比,以崗位要求為培訓目標的雙元制職業教育更受企業的歡迎。以工人技術等級考核標準的要求為培養目標並構建與之相適應的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體系,應當是我國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

(四)由於跨企業培訓中心具有其它形式無可比擬的優勢,在前東德地區被越來越多地用來作為培訓機構不足的補救措施。對於我國而言,眾多的中小企業難以單獨舉辦職業教育中心,因此,組織企業聯合舉辦或者由行業主辦跨企業培訓中心將是壹個非常重要的發展職業教育的途徑。 “雙元制”職業教育。雙元制職業教育是德國職業教育的核心。它被看作是當今世界職業教育的壹個典範。作為德國職業教育的主體,它為德國經濟的發展培養了大批高素質的專業技術工人,被人們稱為第二次大戰後德國經濟騰飛的秘密武器。

“雙元制”意指青少年既在企業裏接受職業技能和相應知識的培訓,又在職業學校裏接受職業專業理論和普通文化知識教育。這是壹種將企業與學校、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緊密結合起來,以培養專業技術工人為目標的職業教育培訓制度。它要求使受訓者具備在某壹工作崗位上獨立制定工作計劃、獨立實施工作計劃和獨立評估工作計劃所需要的各種能力。

要想達到上述目的,就必須既讓受訓者掌握將來所從事的職業技能,即“怎麽做”,同時又讓他們掌握相應的專業知識,即“為什麽這麽做”。這正是實訓教學和理論教學,亦即企業和職業學校這“兩元”所要解決的問題。 1.兩個學習地點――企業與職業學校

企業和職業學校,是“雙元制”職業教育的兩個基本培訓場所。其中,企業內的實習場地又分為專為培訓設置的實習車間和實際的生產車間。受訓者在企業接受培訓的時間約占整個培訓時間的70%左右。企業培訓主要是使受訓者更好地掌握“怎麽做”的問題。他們在裝配有必要教學設備的實習車間和代表現代技術水平的真實的生產環境中進行培訓,與企業壹起成長,克服了學校實習場地常因經濟原因使設備陳舊過時的弊病。這樣能使受訓者掌握較全面的職業技能,學會 處理實際問題的本領,熟悉企業的生產過程和管理機制,了解職業的行為規範,養成遵守勞動紀律和安全規程的習慣,樹立起自學的質量意識。

職業學校以理論教學為主,主要解決受訓者在實訓技能操作時“為什麽這麽做”的問題。教學時間約占整個培訓時間的30%左右。理論學習中,職業專業課與普通文化課的比例大約是7:3。理論教師通過課堂教學和相關的實踐課(實驗課、基本技能操作等),傳授有關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理論知識,同時擴充和深化普通文化知識,以使學生達到12年義務教育的基本要求。

2.受訓者的雙重身份――學生與學徒

由於受訓者在兩個學習地點學習,因而具有雙重身份。在企業,他們是學徒。受訓者初中畢業後與所選擇的企業簽訂的培訓合同中,明確規定了其在培訓期間所應履行學徒的權利和義務。而在職業學校,他們是學生,繼續接受義務教育中最後三年教育。

3.兩類教師――實訓教師與理論教師

企業的實訓教師和職業學校的理論教師,是“雙元制”的兩類師資。實訓教師,是“雙元制”中非常關鍵的、起著重大作用的師資。這種專職的或兼職的實訓教師,由企業提供。他們壹般是完成“雙元制”職業培訓後具有五年以上職業實踐的“師傅學校”的畢業生,或者是經“雙元制”培訓後具有兩年職業實踐的各類“專科學校”的畢業生。在通過教育學、心理學的考試後,方能成為實訓教師。而職業學校的理論教師則是經過四年專業學習及兩年師範學習、再經過教學實習並通過再次國家考試的大學畢業生。

4.兩種指導文件――《職業培訓條例》與《理論教學大綱》

企業培訓按照聯邦政府頒布的《職業培訓條例》(實訓大綱)進行;職業學校的理論教學則遵循州文教部制定的《理論教學大綱》進行。

《職業培訓條例》是由聯邦教育與科學部制定的。它是法令性文件,在全國範圍內執行,以保證各類職業培訓在全國範圍內具有統壹標準。企業培訓必須嚴格按照條例所規定的內容進行培訓。尤其要使受訓者在三年到三年半的時間內具有壹種熟練的從業能力,即所謂在實際工作中獨立地制定、實施和這壹段計劃的能力。

《理論教學大綱》是由各州文教部長聯席會議制定的,按教學範圍、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時間安排等內容編寫。這是壹個指導性文件,各州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改動。職業學校將依照各州制定的《理論教學大綱》組織教學。

這兩個文件,充分體現了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以能力培養為主、以技能培訓為主、理論教學為技能培訓服務、學習內容的安排采取由淺入深螺旋式上升的教學方法以及采用模塊式教學的特點。

5.兩種教材――實訓教材與理論教材

為保證技能培訓的統壹標準和質量,德國聯邦職業教育研究所出版了整套實訓教材。實訓教材根據職業大類編寫出若幹教學單元模塊,每壹單元模塊又由教師參考書、學生練習冊、習題指導書組成,並輔之以專用練習本、工作記錄冊、測驗習題冊、投影膠片、工作評估冊、教學錄像帶、教學電影、實訓組合教具(硬件)等多媒體教學手段,使得技能訓練能完全按照大綱的要求,科學地、系統地進行。而理論教學的教材則無全國統壹的出版物。理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增添新的資料,使教材不斷更新以跟上日益發展的科學技術。這裏需要強調的是,理論教學采取了以“專業理論”為主導的課程設計方式,另外開設的“專業計算”、“專業制圖”及“專業實踐”等課程,均圍繞“專業理論”課進行教學,不講純數學、純化學、純物理,不搞以學科為體系的“三段式”教學。

6.兩種考試――實訓技能考試與專業知識考試

受訓者經過三年或三年半培訓,最後參加由工商協會或手工業協會統壹命題的結業考試。考試由包括企業主、企業實訓教師、職業學校教師及工會代表在內的考試委員會實施。考試中技能測試所占的比重很大。如工業機械工結業考試中,實踐技能考試時間長達14小時;專業知識考試壹般只考3-4門,總時間為5-6個小時。受訓者通過實踐技能和專業知識考試後,除可獲得進入勞動市場所必需的技術工人證書外,還可獲得企業的培訓合格證書及職業學校的畢業證書。

7.經費的兩條渠道――企業與國家

企業的培訓費用大部分由企業承擔,職業學校的費用則由國家及州政府支付。企業除了出資購置培訓設施、器材及原材料、學習資料以外,還須支付學徒在企業培訓期間的生活津貼和實訓教師的工資。

  • 上一篇:什麽是最好的男性保健藥?
  • 下一篇:夏邑藥品批發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