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藥物過敏的應對方法
小兒用藥後壹旦出現過敏反應,首先應停藥,同時給予脫敏治療,如應用苯海拉明、芬必得、撲爾敏、葡萄糖酸鈣等。發生全身過敏反應時,患兒應平臥,解開衣扣,頭偏向壹側,註意血壓變化,清除口腔、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並盡快送醫院救治。
藥物過敏反應分為即時反應和延遲反應。前者用藥後即刻出現,如註射青黴素,甚至皮試即可發生胸悶、心慌、氣短、面色青紫、大汗淋漓、手足冰冷,甚至脈搏細弱至休克。這種藥物反應較為嚴重,搶救不及時,可造成小兒死亡。
遲發型反應為用藥後數天出現皮疹,皮疹類型不壹,有固定型藥疹、蕁麻疹、猩紅熱樣皮疹、麻疹樣皮疹等,重者可有剝脫性皮炎。即刻反應者通常伴有全身癥狀。延遲反應者可能會出現剝脫性皮炎。即時反應者通常伴有全身癥狀。延遲反應者可能是局部反應,或僅侵犯皮膚或器官,癥狀相對較輕。
臉部藥物過敏的診斷檢查
實驗室檢查、皮膚劃痕、皮內試驗常用於檢測患者是否對青黴素或碘化物敏感,對預防過敏性休克反應有壹定價值,但對預防藥疹的發生意義不大。體外試驗中,淋巴細胞轉化試驗和放射性致敏原吸附試驗已用於檢測致敏原,但只對部分藥物可靠,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采用,有壹定的參考價值。
鑒於藥物反應範圍廣、表現復雜、特異性多,確定診斷有時比較困難。
藥物過敏反應撲面而來的原因
1、可能與藥品質量有關
藥品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過敏反應的發生率,導致同壹種藥品不同廠家生產,同壹種藥品不同批號,過敏反應的發生率不同。藥品在包裝過程中,生產條件(如溫度、濕度、包裝密封程度等)控制不嚴會影響藥品質量,造成不同批號產品雜質含量不同,從而影響過敏反應的發生率。
2、遺傳因素
遺傳性分泌型IgA缺乏癥消化道黏膜通透性增加,未消化或消化不好的蛋白質等過敏原進入體內,引起各種過敏反應。
3、過敏體質
個別人因內分泌失調、酶缺乏等,機體反應性發生變化,引起過敏反應。
4、環境和情緒因素
機體的應激狀態可影響抗原的形成,患者在虛弱、饑餓、焦慮、緊張等情況下,更容易發生過敏反應。
猜妳喜歡:
1、臉上過敏怎麽辦
2、治療臉上反復過敏的小妙招有哪些
3、臉上過敏怎麽辦
4、臉上皮膚過敏怎麽辦
5、臉上老過敏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