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天眼APP訊 : 萬億級中醫藥大 健康 產業再迎政策利好!
10月27日,中國政府網發布《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意見》),提出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發揮中醫藥在維護和促進人民 健康 中的獨特作用等六大意見。
壹方面,行業政策利好不斷,另壹方面,行業創新仍不足等因素的作用下,部分企業已經開始行動積極轉型。中醫藥行業業績分化正在顯現。
促進中醫藥發展六大意見
《意見》提出了以下六大意見,其中重點信息梳理如下:
壹、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
大力發展中醫診所、門診部和特色專科醫院,鼓勵連鎖經營。明確到2022年,基本實現縣辦中醫醫療機構全覆蓋,力爭實現全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設置中醫館、配備中醫醫師。實施“互聯網+中醫藥 健康 服務”行動。
二、發揮中醫藥在維護和促進人民 健康 中的獨特作用
用3年左右時間,篩選50個中醫治療優勢病種和100項適宜技術、100個療效獨特的中藥品種,及時向 社會 發布。聚焦癌癥、心腦血管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老年癡呆和抗生素耐藥問題等,開展中西醫協同攻關,到2022年形成並推廣50個左右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
三、大力推動中藥質量提升和產業高質量發展
修訂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推行中藥材生態種植、野生撫育和仿生栽培。加強珍稀瀕危野生藥用動植物保護,支持珍稀瀕危中藥材替代品的研究和開發利用。分區域、分品種完善中藥材農藥殘留、重金屬限量標準。制定中藥材種子種苗管理辦法。
到2022年,基本建立道地藥材生產技術標準體系、等級評價制度。加快修訂《中華人民***和國藥典》中藥標準(壹部),由國務院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會同中醫藥主管部門組織專 家承擔有關工作,建立最嚴謹標準。健全中藥飲片標準體系,制定實施全國中藥飲片炮制規範。實施基於臨床價值的優先審評審批制度。建立多部門協同監管機制, 探索 建立中藥材、中藥飲片、中成藥生產流通使用全過程追溯體系,用5年左右時間,逐步實現中藥重點品種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
四、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
國家重大人才工程、院士評選等加大對中醫藥人才的支持力度,研究在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單設中醫藥組。研究建立中醫藥人才表彰獎勵制度,加強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表彰,建立中醫藥行業表彰長效機制,註重發現和推介中青年骨幹人才和傳承人。
五、促進中醫藥傳承與開放創新發展
在中醫藥重點領域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建立壹批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技術創新中心。開展防治重大、難治、罕見疾病和新發突發傳染病等臨床研究,加快中藥新藥創制研究,研發壹批先進的中醫器械和中藥制藥設備。支持鼓勵兒童用中成藥創新研發。
六、改革完善中醫藥管理體制機制
健全符合中醫藥特點的醫保支付方式。完善與國際疾病分類相銜接的中醫病證分類等編碼體系。及時將符合條件的中醫醫療機構納入醫保定點醫療機構;積極將適宜的中醫醫療服務項目和中藥按規定納入醫保範圍。研究取消中藥飲片加成相關工作。
中醫藥大 健康 產業2020年將突破3萬億
2016年,可謂是中醫藥行業的政策大年,國家級的戰略發展規劃,即《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簡稱《規劃》)等重磅文件都在當年發布,從多方面鼓勵支持行業的發展,包括種植、流通、終端服務等領域,均有規範意見。其中,《規劃》提出,爭取“到2020年,實現人人基本享有中醫藥服務;到2030年,中醫藥服務領域實現全覆蓋”。
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眾多利好政策,為中醫藥發展提供肥沃的土壤。數據顯示,自2016年國家級戰略發展規劃下發後,三年來中醫類醫院和西醫類醫院診療量增速差距縮小,並在2018年出現反轉,2018年中醫類醫院診療量增速4.4%,西醫類為4.0%。
隨著我國 社會 經濟高速發展,城鄉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近年來農村城鎮化進程提速,總體 健康 需求顯著提高,人民群眾保健意識普遍增強,對保健品的需求日益強烈。另壹方面,我國進入人口快速老齡化階段,大量有消費能力的老年人群也必然拉動醫療保健市場的需求。
中金公司認為,全民 健康 的意識提升會持續帶動“治未病”市場發展,這更多是增量市場,也更多是自費市場,源自 健康 需求從治病需求向預防需求、康養市場進壹步延伸,這是在 社會 發展到壹定階段( 健康 意識與支付意願同時提升)才擁有的發展機遇,而中醫藥在“治未病”市場具有天然的優勢。
長城證券認為,近幾年,國家先後推出多個政策,不斷規範中醫藥發展,鼓勵中藥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及新藥研發,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助推 健康 中國建設。中國中醫藥行業發展迅速,市場規模從2012年的5574億元增長至2016年的880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9.58%。隨著政策紅利的不斷釋放,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戰略機遇,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迎來中醫藥板塊發展的新契機。
中商產業研究院認為,在過去7年間,我國中醫藥大 健康 產業的市場規模持續上升,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根據國務院新聞辦發布的《中國的中醫藥》白皮書,至2020年,我國中醫藥大 健康 產業將突破3萬億,年均復合增長率將保持在20%。可見,未來我國中藥行業具有強大的潛在發展空間。
四家中醫藥企業三季度業績翻倍
近年來,我國中醫藥改革發展取得顯著成績。但創新不足等因素的影響下,中醫藥上市公司發展動力不足,業績有所承壓。面對這壹形勢,部分中醫藥企業尤其是老字號企業已在積極的謀取轉型。
例如雲南白藥、廣藥集團下的白雲山等企業已經行動,主要通過資產整合重組、股權激勵以及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式來提高盈利能力。其中,白雲山業績增速較為明顯。2016-2018年,公司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15.97%、36.71%以及66.9%。
整體來看,中醫藥企業業績也出現了分化。
同花順統計數據顯示,A股中藥類上市公司***計67家。截至10月27日,已有31家中醫藥上市公司發布了三季報。其中, 太龍藥業、泰合 健康 、大理藥業 以及 馬應龍 等4家中醫藥上市公司前三季度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率均超過140%。其中,太龍藥業位居榜首,歸母凈利潤同比增幅達483.9%。
太龍藥業此前發布的2019年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848.78%。對此,公司表示,報告期公司收入結構調整,在大幅壓縮藥品流通業務的情況下,藥品制劑業務、中藥飲片業務、藥品研發服務等主要業務不斷拓展,帶動整體營業收入增加;且隨著部分虧損資產的剝離,公司凈利潤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隨著經營規模的調整與擴大,公司營運資產增加,導致經營活動現金流出增大。
太龍藥業在經歷了去年業績大幅下滑的背景下,今年業績將實現盈利。公司三季報顯示,2018年度凈利潤為負,2019年1-3季度公司醫藥制造和藥品研發業務規模擴大,經營業績增長;同時剝離了部分虧損資產,預計全年公司將實現盈利。
數據顯示,另有昆藥集團等8家中醫藥上市公司三季度凈歸母利潤增幅逾10%。當然,也有部分企業業績增速有所放緩。數據顯示,有龍津藥業等12家企業的歸母凈利潤增速出現了下滑。其中,龍津藥業歸母凈利潤增速下滑最多,達87.57%。
龍津藥業此前發布的三季度業績預告中提出,報告期內,因國家醫保控費、處方限制等政策持續推進,公司部分銷售區域、銷售終端銷售量下滑,致使營業收入下降,凈利潤減少。本報告期內收到的政府補助和理財產品收益相比去年同期有壹定程度的下降,故導致凈利潤呈現較大幅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