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耳鳴痰火郁結證

耳鳴痰火郁結證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定義 4 耳鳴-痰火郁結證的癥狀 5 癥狀分析 6 耳鳴-痰火郁結證的治療 6.1 方藥治療 6.1.1 治法 6.1.2 方劑 1 6.1.3 方劑 2 6.1.4 方劑 3 6.1.5 方劑 4 6.1.6 中成藥 6.2 針灸治療 6.3 氣功治療 7 關於耳鳴 8 參考文獻 1 治療耳鳴-痰火郁結證的方劑 2 治療耳鳴-痰火郁結證的方劑 3 治療耳鳴-痰火郁結證的方劑 4 治療耳鳴-痰火郁結證的方劑 5 癥狀分析3 氣功療法 7 關於耳鳴 8 參考文獻 1 古籍中治療痰火郁結型耳鳴的方劑 痰火郁結型耳鳴方 2 痰火郁結型耳鳴的方劑1 拼音 ěr míng -tán huǒ yù jié zhèng

2 英文參考

tinnitus with phlegm fire stagnation pattern [Nomenclature Validation Committe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中藥命名審定委員會。2013]

3 定義

痰火壅盛型耳鳴是指痰火壅盛型耳鳴,以耳鳴、耳脹悶、頭重如束,常伴有胸悶或脘腹脹滿、咳嗽痰多、口苦或無味、大便不調、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等為特征的耳鳴常見癥狀。耳鳴是耳鳴的常見癥狀[1]。

4 耳鳴-痰火壅盛證

耳鳴-痰火壅盛證患者兩耳鳴響,或 "呼呼、呼呼 "作響,時輕時重,時有閉塞氣息,聽覺不清,頭暈目眩,眩暈沈重,或見頭暈目眩,胸悶,咳嗽痰多,口苦或無味,脅痛,喜得太息,耳下脹痛,大便困難。舌質紅,苔薄黃膩,脈弦滑。[2][3][4][1]

5 癥狀分析

痰火壅盛,壅塞清竅,故耳鳴如潮,時輕時重,甚則氣閉耳聾[2]。

痰火上擾於頭,故頭重而眩[4]。

痰濁中阻,氣機不運,則胸悶、痰多、咽喉不爽、喜怒不形於色 [2]。若影響健運,則口苦、大便不暢 [2]。

痰火壅盛,氣機不利,故胸脘痞滿[4]。

痰火上浮,故嘔吐痰涎[4]。

痰火壅盛,肝膽經氣不暢,故耳下腫痛[2]。

大便困難,乃痰濕阻滯脾胃,熱傷胃液所致[4]。

火勝痰則口苦,痰勝火則口淡 [4]。

口苦、舌紅苔黃、脈滑數為痰火之證[4][2]。

6 耳鳴痰火便秘證的治療 6.1 方藥治療 6.1.1 治法

耳鳴痰火便秘證治宜化痰清火,和胃降濁。

耳鳴痰火便秘證治宜清降痰火[3]。

6.1.2 方1

[2][3]

溫膽湯〔註〕溫膽湯(《備急千金要方》):半夏、陳皮、甘草、刺猬皮、竹茹、生姜、茯苓,加減治之:方用陳皮、半夏燥濕化痰;茯苓淡滲利濕;竹茹、刺猬皮健胃降濁。加膽石、海泡石以化痰;加浙貝母、天花粉以清化積滯;加遠誌、龍齒治失眠;加橘紅、梔子、豉以加重膈上煩熱。熱加黃芩、黃連;痰多胸悶大便不通,用礞石滾痰丸。

痰火壅盛所致耳鳴耳聾,多屬實證。若因刺激而上轉者,可與柴胡、青皮、連翹、郁金或柴胡疏肝散同用【備註】膈下瘀血湯(《醫林改錯》):武陵唇、當歸、川芎、桃仁、丹皮、赤芍、烏藥、延胡索、甘草、香附、紅花、枳殼,以疏肝解郁,效果更佳。

至於濕痰中阻,清陽不振,濁氣壅盛所致的耳鳴、耳聾,與此大相徑庭。治宜健脾升陽,見 "清氣不升 "型。

6.1.3 方二

主方:清氣化痰丸(吳昆《醫學方劑學考》)

加減方如下:陳皮6克,北杏12克,枳殼12克,黃芩12克,瓜仁12克,茯苓15克,膽南星15克,半夏12克,甘草6克。水煎服。若痰黃稠,加天竺黃 12 克。若熱甚,加黃連 15 克。

6.1.4 方 3

益陳湯:易辰湯是治濕痰的主方,加黃芩、黃連、枳殼等取其清熱之效,加杏仁、瓜蔞仁、膽南星,祛痰之力更強[4]。

6.1.5 方4

《劉保義醫案》卷五:病後漸覺耳聾,舌強,甚則兩竅窒塞。謂服補藥而漸重,此因痰氣壅塞窒塞清竅,病久恐難痊愈。恐病久難愈。吾將用排痰利竅之法。蒼耳子、白芥子、遠誌炭、橘紅、幹菖蒲、陳膽星、黑山梔、歸身片、川貝母、廣郁金、茯苓、蒺藜、姜竹茹。

6.1.6 中成藥

(1)生肌丸,口服,每次 l 瓶,每日 2 次。(2)復方蛇膽川貝散,口服,每次l瓶,每日2次。

6.2 針灸治療

取翳風、聽宮、人中、中渚等穴為主穴[5]。痰熱壅盛取豐隆、勞宮穴[5]。

6.3 氣功療法

(1)凡痰火壅盛,阻塞清竅致耳聾者,可用如下氣功療法:

①伸足坐地拒兩手,用力支撐上身,躬身低頭,同時用力扳起足夾3次,吞津而下至玉音,二十四度,然後靜止,意守臍下,運末延氣八九度,人即安靜。

②意存痰火閉塞,次用意念推開大腸九曲,至***散,以暢其氣;次用手在兩乳下按揉數次,使之精神氣爽,然後用意將胸前痰火向兩側剝散,再想上焦之氣下行至下焦,則乳房自通,而痰火自消。(2)"鳴天鼓":兩手掌貼耳,兩手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對稱橫按於枕部,兩中指相互接觸,然後兩食指向上疊放於中指之上,再用食指從中指用力向下滑動,重重地在枕部敲擊後腦勺,此時可聽到清亮如鼓的聲音。先左24次,再右24次,最後雙手同時叩48次;每天可實施數次。(3)凡精神抑郁、情誌不暢、脅痛者,可采用:

①在雙手指壓耳部時,突然松開,隨壓隨放,連壓數次,或用手掌輕輕捂住整個耳部,加以搖動,以引其氣。

②在日醜寅時正坐,兩臂向兩側盡量伸直,然後將頭向左右各拉42次,吐濁氣,叩齒咽津。(4)凡年老體衰、氣血不足者,可行 "導引法"。方法:兩手按耳輪,壹上壹下摩擦,每次15分鐘。

7 耳鳴

耳鳴(tinnitus)為病名[3]。即耳鳴[6],指自覺耳內或顱內無相應聲源時發出的以耳鳴為主要表現的耳部疾病[1]。它是耳科疾病群中的壹種,但也可以是壹種獨立的疾病[6]。

《外科證治全書》卷二:"耳鳴,耳中有聲,或若蟬鳴,或若鐘聲,或若火燥,或若流水聲,或若簸米聲,或入睡如擂戰鼓聲,如風入耳。"

文獻中常將耳鳴與耳聾並列:

《醫學入門》卷五:"耳鳴者,聾之漸也。"

《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三更明確指出:"耳鳴者,耳聾之漸也,然氣閉而聾,則非耳鳴,其余諸聾,無不先耳鳴者。"

耳鳴現常分為風邪侵襲證、肝火上擾證、痰火郁結證、腎精虧虛證、脾胃氣虛證等證型。

  • 上一篇:廢紐扣電池屬於什麽垃圾
  • 下一篇:JEXO註冊商標了嗎?還有哪些類別可以註冊?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