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1973港股大跌的背景。

1973港股大跌的背景。

1972期間,在中美會談、尼克松訪華、中日邦交正常化、中(西)德建交、中英關系改善的國際大背景下,港股行情遍布馬奔騰,高潮叠起。1973年,越南戰爭停戰,香港政府宣布修建地鐵,公司陸續分紅。再加上西方金融風暴不斷,香港股市更加狂熱,就像花生壹樣。從1969到1972短短四年時間,恒生指數暴漲7倍,成交量暴漲16倍。在“只要股票不要錢”的觀念刺激下,香港人爭相購買股票,唱空的股價與公司實際盈利水平相差甚遠,以至於忽略了制度的創新和變革。

拾金夢引發的股市狂潮,幾乎淹沒了壹切。由於交易所過於活躍,壹些交易所甚至疲於應對,被迫宣布減少交易時間。在股市如火如荼的時候,有文章批評很多企業“沖進股市”,呼籲大家警惕市場風險。就連匯豐銀行的董事長也公開呼籲警惕股市的過度投機,但沒人聽。根據當年的報章報道,香港政府曾印制“買股票須知”等小冊子,免費派發給銀行或證券交易所。然而,那些誤以為“買股票就能發財”的投資者卻埋頭炒股,那些小冊子伴隨著灰塵多日,被依依不舍地收回。

像脫韁野馬般飆升的股市,未能與經濟因素相匹配。市場擴張擴張得太快,太戲劇性,太過分,最後極其可悲,導致股市崩盤。從3月1973到9月中旬,恒生指數從1700多跌至500多,部分熱門藍籌股跌幅至少75%。次年,中東爆發石油危機,美國、西德、日本在戰後最嚴重的經濟衰退中措手不及,西方國家股市暴跌。築巢之下,香港怎麽可能把蛋吃完?恒生指數去年暴跌75%,隨後下跌60%!

最糟糕的情況永遠是最後壹個偉大的散戶。因為之前幾乎所有參與買賣股票的人都能盈利,所以有些人辭掉了工作,投身股市。很多人簡直欣喜若狂,忘了回報。當市場突然反戈壹擊,大跌的時候,興高采烈的人壹下子楞住了。有人壹夜瘋狂,有人因為突然失去所有財產而自殺自盡。

在壹波又壹波的投機、企業倒閉、停業、合並浪潮下,壹向信奉不幹預市場的港英政府立法局在1974通過了《證券條例》1974和《投資者保障條例》1974。同年4月和8月,香港先後成立了證券登記公司總會和聯交所賠償基金,希望撥亂反正,恢復市場秩序。

  • 上一篇:腎臟病常用藥物、劑型、劑量、用法
  • 下一篇: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