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的吸收是壹個非常復雜的生理過程,影響因素很多,與個體狀態密切相關。鈣含量高、溶解度高的鈣制劑在體內的吸收率不壹定高。通常人體處於缺鈣狀態時,鈣的吸收率就高,反之,鈣的吸收率就差。另外,兒童補鈣吸收率高,老年人對鈣的吸收能力相對較弱。
當胃腸道功能失調時,各種營養素的吸收就會變差,鈣也不例外。而當內分泌系統出現疾病時,鈣的吸收就會發生急劇變化,這時就絕不是靠改變鈣片的種類就能解決問題的了。
測定鈣吸收率的方法有很多,有的用離體的人體小腸進行試驗,有的用動物進行試驗,但這些都不能真實反映鈣在人體內的吸收率。而且,在活人體內真正測量鈣的吸收率是很困難的,涉及到高昂的成本和倫理問題。根據現有資料,各種鈣制劑的吸收率相差不大。例如,碳酸鈣為 39%,乳酸鈣為 32%,葡萄糖酸鈣為 27%,檸檬酸鈣為 21%,L-蘇氨酸鈣為 30%。對於藥品中標註的鈣吸收率在 40%以上甚至 90%以上的鈣制劑,我們有必要問壹問,這個試驗是在人的小腸中做的,還是在動物,尤其是嚴重缺鈣的動物試驗中做的?因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文獻報道任何鈣制劑的吸收率超過人體小腸主動和被動吸收的極限--約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