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中藥藥理學-解熱藥

中藥藥理學-解熱藥

以清熱為主要功能的藥物稱為清熱藥。

清熱藥的屬性為寒涼。根據“熱則寒”的治療原則,該類藥物主要用於各種熱證。所謂熱證,是壹個非常寬泛的概念,不僅指體溫升高引起的發熱,還泛指雖然體溫正常或接近正常,但患者常出現壹些熱證癥狀,如口幹、咽幹、面紅、目赤、大便便秘、小便短赤、五心煩熱、舌紅苔黃、脈數等,都屬於熱證的範疇。

熱證根據發病部位、性質和嚴重程度可分為表熱證和裏熱證。表熱證的特征是發熱,但有時惡寒。有表證者,宜用解表藥。內熱的證候就不壹樣了。它是由外邪引起的壹種證候,或稱內蘊熱。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惡寒惡熱、口渴、心煩口苦、氣短、小便短赤、便秘、腹脹、苔黃脈紅,甚至譫妄、癲狂等。

內熱證按其性質可分為實熱和虛熱兩種,實熱又可進壹步分為各種類型,如分能熱、分血熱、濕熱、熱毒潰瘍等。根據不同種類和藥性的差異,清熱藥分為以下六類:

清熱瀉火:該類藥物因其具有“寒涼破火”的屬性,主要用於清氣、分實熱。常用藥物有石膏、知母、梔子等。,白虎湯是其代表。

清熱涼血藥:主要用於清除血液中的實熱。所謂“血熱”,是指“血熱疹”引起的發熱、煩躁、譫妄、皮疹(皮下出血)、出血、便血等出血性疾病的並發癥。這些藥物可以通過其清熱作用達到涼血的目的。常用藥物有犀角、生地、玄參等。,犀角地黃湯是其代表。

清熱利濕的藥物:因濕氣侵入人體而引起的發熱稱為濕熱,臨床表現為發熱、頭痛、身重疼痛、小便短赤、大便稀溏、舌苔黃膩等。由於這類藥物能清熱燥濕,而且有些藥物還具有解毒的作用,所以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證。常用藥物有黃芩、黃連、黃柏等。其中,香連丸是治療胃腸濕熱的代表,支子白皮湯是治療濕熱黃疸的代表。

清熱解毒:這裏的毒指的是由高熱引起的“火毒”或“熱毒”,相當於感染性疾病引起的高熱及伴隨的病理變化,包括各種毒性反應。各種化膿性感染(如瘡、肺癰、腸癰等。)、痢疾和壹些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日本腦炎等。)都屬於熱毒範疇。由於這類藥物具有清熱解毒的功能,所以主要用於治療各種熱毒證。常用藥物有金銀花、連翹、大青葉、板藍根、薄公英等。,武威小肚飲就是其中的代表之壹。

清虛熱藥:所謂虛熱,理論上是指陰陽氣血虧虛引起的發熱,但通常是指熱邪傷陰引起的熱證。如濕熱病(相當於急性傳染病)晚期,熱傷引起的口幹咽燥、夜熱早涼、發熱無汗等陰虛發熱癥狀,慢性消耗性疾病(肺結核等)引起的午後發熱、盜汗伴顴骨紅、骨蒸、乏力伴慢性進行性消瘦等癥狀。)都是這類藥物的適應癥。常用的藥物有地骨皮和柴胡。青蒿鱉甲湯是其代表方劑之壹。

清熱明目藥:凡能清肝熱或疏風熱,主治肝熱、風熱眼病的藥物,稱為清熱明目藥,常用於肝熱失調引起的眼病。代表藥物有決明子、青葙子、谷精草等。常用方劑有青葙湯、顧靖龍膽散等。

關於這類藥物的藥理作用,壹段時間以來,人們往往將清熱解毒等同於抗菌作用,將清熱解毒與抗生素相提並論。但從目前大量的實驗研究來看,臨床上還沒有發現壹種體內外抗菌作用都很強的中草藥。相反,有些中草藥雖然抗菌作用不強,但對很多感染性疾病都有很好的療效。所以單純用抗菌作用來解釋這類藥物的作用是不夠全面的。近年來的藥理和臨床研究資料表明,這類藥物的主要功能可能是調節機體的功能活動,呈現多種多樣的藥理作用。現代藥理研究證明的主要功能概括如下:

(1)抗菌作用。這些藥物大多具有壹定的抗菌作用,但其抗菌範圍和強度不同,如金銀花、連翹、蒲公英、紫花地丁、黃連、大蒜、蕎麥、知母、白芍、魚腥草等,對革蘭氏陽性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桿菌等)均有抗菌作用。)和皮革。此外,黃連、黃柏、黃芩、蒲公英、牛蒡子、菊花、紫花地丁、金銀花、生地、紫草等。對多種皮膚真菌也有效(如紫色毛癬菌、徐嵐癭蚊、鐵銹色小孢子菌等)。).目前有效的抗菌成分有癸酰乙醛(魚腥草)、β,β-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新疆紫草)、穿心蓮內酯(穿心蓮)、秦皮甲素(秦皮)、原白頭翁素(白頭翁)、小檗堿(黃連、黃柏)等。考試網站整理

值得註意的是,清熱藥的抗菌作用與臨床療效並不壹致。比如穿心蓮的水溶性黃酮類物質在體外有抗菌作用,但臨床療效較差。相反,內酯部分在體外無抗菌作用,但在臨床上有效。可見,僅以抗菌作用來衡量清熱藥的效果是不夠的。其實在很多實驗研究中都發現了很多清熱的藥物,但是都有明顯的解毒作用。微生物毒素是引起感染性疾病各種癥狀和組織損傷的重要因素。用中藥治療微生物感染,往往可以看到毒血癥狀的迅速改善。實驗表明,牡丹皮、知母、黃連等。能在無抑菌作用的濃度下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凝固酶的形成,從而減弱細菌的毒力,從而減少對組織的損傷。

(2)抗病毒作用:體外實驗和臨床實踐證明,金銀花、連翹、魚腥草、貫眾、黃芩、大青葉、赤芍、板藍根、黃柏、牡丹皮對甲型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金銀花、射幹、貫眾對孤兒病毒(ECHO11)也有抑制作用。此外,蒲公英、魚腥草、穿心蓮、野菊花也能延緩病毒引起的細胞病變作用。

(3)對免疫功能的影響:這類藥物壹般能影響免疫功能的不同方面,很多清熱藥能促進機體的免疫功能。如黃連、黃連素、黃芩、穿心蓮、野菊花、石膏等。,能增強白細胞和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魚腥草素能增加體內備解素的濃度,從而提高非特異性免疫能力,抵抗病原體的入侵;蒲公英、大蒜、黃連、黃芩也能促進淋巴細胞轉化率。黃芩苷、黃連和牡丹皮對過敏反應有壹定的抑制作用。

(4)解熱作用:犀角、石膏、知母、玄參、赤芍、紫草、地骨皮、金銀花、大青葉對動物實驗性發熱模型有明顯的解熱作用。臨床上觀察到這類藥物對發熱患者的降溫作用與解表藥不同,大多不伴有明顯的出汗。

(5)抗炎作用:急性炎癥是熱證的主要表現,也是急性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病理過程。很多清熱藥對實驗性炎癥各方面都有壹定的作用。如連翹可抑制炎癥滲出,黃連可加速炎癥消退,黃芩可對抗有過敏反應的炎癥。臨床上該類藥物對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均取得了較好的療效,這也與抗炎作用密切相關。

(6)其他作用:實驗證明,牛黃、梔子、黃芩、牡丹皮有明顯的鎮靜或抗驚厥作用。此外,生地、牛黃有強心作用,黃芩、牡丹皮有降壓作用,金銀花有止血作用,山豆根、紫草、蒲公英有抗腫瘤作用,白頭翁、黃連也有抗阿米巴作用。

  • 上一篇:美白怎麽吃?
  • 下一篇:稻城亞丁電瓶車多少錢 稻城亞丁騎馬多少錢+交通攻略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