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伯華入黨後,不僅在平西擔任要職,開展鞏固武裝政權的抗日活動,而且充分利用自己的“老本行”,救治士兵和群眾,組織毒品生產支援部隊,為粉碎敵人的封鎖發揮了重要作用。
1941年,杜波華在參加新藥實驗時中毒,不幸以身殉職。他葬在河北省唐縣仙人山腳下,偉大的國際無產階級戰士白求恩作伴。杜伯華的父親懂中醫,經常免費給窮人治病,在群眾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杜伯華聰明好學。雖然只上了四年小學,但他在父親的指導下學會了醫術。1931年,杜伯華在吉林省玉樹縣開辦“華昌大藥房”。他還學習西醫,並以醫術聞名。
“九壹八事變”後,日寇橫行,民不聊生,激起了他的憤慨。他表哥是* * *制作人。在表哥的影響下,杜伯華決心抗日。
杜伯華開設的“華昌藥房”成為黨在玉樹縣的第壹個地下聯絡站,杜伯華任聯絡站站長,負責收集偽滿組織的情報,掩護抗日工人,用物資支援抗日武裝。
當時抗日武裝缺醫少藥,尤其是治紅傷的藥。杜伯華想盡壹切辦法籌集和運輸藥品。抗日隊伍缺膠鞋、缺槍、缺彈藥,杜伯華壹次次搞到。
1935年春,杜波華加入中國* * *制作黨。1937年初,杜伯華和戰友們駐紮在北平西城芬子胡同25號煤鋪,秘密開展地下工作,8月中旬開始參加遊擊戰爭。杜伯華隨部隊沖進北平德勝門外的河北省第二模範監獄,解救了7800名政治犯和罪犯。
1938年,杜伯華出任方良鄉縣令。9月,日偽軍分九路進攻平西根據地。杜伯華奉命帶領全縣幹部和治安人員迅速向西撤退,很快挫敗了日敵偽軍的入侵,平息了房山九區楊天培、楊萬芳的叛亂。杜伯華於是帶領幹部和戰士回到梁芳。
杜伯華貫徹黨的方針路線,團結壹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抗日。房山五區自衛團總經理謝靜波是當地頗有影響力的人物。杜伯華親自做他的工作,把他爭取過來,安排到縣政府當財務科科長。
他還善於做群眾工作,發動群眾搞到糧錢、油印本、電池、手表等支援抗戰的緊缺物資。杜伯華不僅精通軍事和政治,還時刻不忘自己是壹名醫生。在他的軍政生涯中,他曾以超人的醫術救治過許多士兵、幹部和群眾。
有壹次,壹名士兵在戰鬥中受傷,小腿骨折。醫生想給這個士兵截肢。杜伯華說:“截肢就打不起來了。讓我看看。”
他征求了戰士們的意見後,親自上山收藥配藥,並做了膏藥給戰士們敷。經過壹段時間的治療,戰士們的骨折真的愈合了。
五支隊三營教導員史進前得了鼠疫和傷寒,昏迷不醒。杜伯華看到後很難過。他親自收集藥品並精心護理,史進前康復後重返抗日戰場。
65438年至0940年,杜伯華調任晉察冀軍區衛生部副部長後,開始組織藥品生產,向前線供應緊缺藥品,為粉碎敵人封鎖發揮了重要作用。
負責藥物工作的杜伯華每次研發新藥,都要先在自己身上做實驗,獲取第壹手資料。1941年6月30日,杜波華在參加新藥試驗時中毒,經搶救無效不幸死亡。
晉察冀軍區在紅溝陳嘉大院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軍區司令員聶送來挽聯,上面用“哀莫大於心死,振聾發聵”四個大字。
追悼會後,杜伯華的遺體在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的陪葬下,安葬在河北省唐縣神仙山腳下。
為了紀念他,他生前創辦的晉察冀軍區制藥廠改名為“博華制藥廠”。1981年,玉樹縣人民政府決定將昌大藥房所在街道命名為“華昌路”,讓杜伯華的名字永遠留在他曾經戰鬥過的土地上。杜伯華(1904-1941),原籍河北,幼年隨父定居吉林省榆樹縣,1935年加入中國* * *產黨。
1938年任房梁鄉縣令。
65438年至0939年任平西專員公署專員,積極鞏固和擴大平西抗日根據地。
1940年調任晉察冀軍區衛生部副部長,組織藥品生產,為粉碎敵人封鎖發揮了重要作用。
1941年6月,參加新藥試驗時中毒,因公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