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條 含硫地區井控裝置的材質應符合行業標準SY/T 5087《含硫化氫油氣井安全鉆井推薦規範》的規定。
第二十六條 井口裝置的配置和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壹)井控裝置的配置必須符合設計要求;"三高 "井使用防噴器的累計時間不得超過7年。
(二)防噴器的安裝:
1.防噴管內徑不小於井口內套管直徑,管內不得有直肩。
2.現場安裝完畢後,天車、轉盤、井口三者的中心應在同壹鉛垂線上,偏差不大於10mm。4.直徑為Ф16mm的鋼絲繩斜向繃緊固定牢靠。
(三)帶手動鎖定機構的閘板防噴器(剪切閘板除外)應裝有手動操作桿,靠手輪壹端應支承牢固牢靠。手動操作桿與鎖定軸之間的夾角不大於30°,並在醒目位置標明開、關方向和到底圈數。手動操作桿距地面高度超過2m時,應設置高度適宜的操作平臺。
第二十七條 防噴器控制系統的控制能力應與被控制的防噴器分組和管匯等控制對象相匹配。其安裝要求:
(壹)遠程控制臺安裝在井架面向井門的左側,距井口不小於25m的專用房間內,距噴淋管線或壓井管線應有2m以上的距離,並在周圍有寬度不小於2m的人行通道,周圍10m內不得堆放易燃、易爆或腐蝕性物品。
(二)液壓控制管路應通過高壓彎頭與防噴器、液壓閥連接。液控管路與放噴管路的距離應大於 0.5m,車輛過橋時應加裝橋蓋。不得使液壓控制管路接觸地面或在其上堆放雜物。
(c)全封閉、半封閉、剪切閘閥和液動閥的控制手柄應與控制對象的工作狀態壹致,環形防噴器在全開狀態下將手柄置於中間。
(d)全封閉閘板控制手柄應有蓋板保護,剪切閘板控制手柄應安裝防止誤操作的限位裝置。
(e)遙控操縱臺應與鉆工操縱臺分開連接氣源,嚴禁強行彎曲、壓接氣管束。氣源壓力應保持在0.65~0.8MPa。
(六)電源應由配電箱總開關直接引出,並由單獨的開關控制。
(七)待機狀態下液壓油油面距油箱上表面不大於 200mm,氣囊充氮壓力為 7±0.7MPa,蓄能器壓力保持在 18.5~21MPa,環形管及油管分路壓力為 10.5MPa。
(八)Ⅰ級風險井應同時配備電泵和氣泵,並配備防噴器鉆工控制臺和節流油管匯控制箱。可在便於操作的安全地點設置輔助控制臺。
(九)鉆工控制臺上不安裝剪切閘板控制閥。
第二十八條 井控總管包括節流總管、壓井總管、防噴管路和放噴管路。其安裝要求:
(1)節流匯流排和壓井匯流排水平安裝在堅實、水平的地面上,高度適宜。
(2)在沒有節流閥組控制箱的情況下,必須安裝立管壓力表,以方便節流閥操作員觀察。
(3)防噴管線、放噴管線和鉆井液回收管線應使用探傷合格的管材。防噴管線應使用專用標準管線,不允許現場焊接。
(四)放噴管道安裝標準:
1.噴放管線的布置應考慮當地季風方向、居民區、道路、油庫、電力線路及各種設施。
2.噴放管線應接至井場邊緣,前方不得有障礙物。Ⅰ類風險井備用連接全長75m的管線並固定地錨,Ⅱ、Ⅲ類風險井主噴管線連接汙水池。
3.噴放管線直徑不小於78mm(鉆孔尺寸小於177.8mm的鉆孔,側鉆井控制管線直徑不小於52mm,下同),出口必須有鉆桿接頭,並有螺紋保護措施。
4.管路應直通。如需轉彎應采用角度不小於 120°的鑄(鍛)鋼彎頭。確因地面條件限制,可采用同壓力等級的高壓耐熱軟管或90°帶墊彎頭。
5.放噴淋管線每隔10~15m,轉彎和出口處用水泥墩和地腳螺栓或地錨固定牢靠;放噴淋管線出口懸空長度不超過1.0m;如跨越10m寬以上的溝渠、池塘等障礙物時,應設金屬橋架支撐。
6、水泥基墩長×寬×深為 0.8m×0.8m×1m。水泥基墩地腳螺栓直徑不小於 20mm,預埋長度不小於 0.5m。
(5)防噴管路的彎頭可采用與防噴器壓力等級相同的高壓隔熱耐火軟管(防噴器壓力等級在70Mpa以上的除外),高壓隔熱耐火軟管的直徑不小於78mm;節流岐管與鉆井液回收管路、液氣分離器的連接可采用不低於節流岐管低壓區壓力等級的高壓耐火軟管。軟管中間應固定牢固,兩端應安裝安全鏈。
(六)防噴器兩側應各安裝壹個四通閘閥,緊鄰的四通閘閥應處於常閉狀態(備用閘閥處於常開狀態),外側閘閥應處於常開狀態,其中節流歧管側應至少裝有壹個液壓閥。安裝示意圖見圖20、圖21。
(七)為井控閥組配置的平板閥應符合SY/T5127《井口裝置及采油樹規範》中的相應規定。
(八)井控總管應采取防堵、防凍措施,確保暢通和正常工作。
第二十九條 鉆井工具中的防噴工具包括方鉆桿上下塞、頂驅液控塞、浮閥、鉆具止回閥、防噴單根等。安裝要求:
(壹)鉆具內防噴工具的額定工作壓力應不低於防噴裝置的額定工作壓力。
②方鉆桿應安裝下塞閥。鉆臺裝有與鉆具尺寸相匹配的備用旋塞閥(處於打開位置)。Ⅰ級風險井和氣油比≥2000的井應安裝上塞閥,並配備浮球閥或鉆具止回閥。
(c)準備壹個能與使用中的鉆鋌螺紋連接的單個防噴器(內螺紋接頭處的旋塞閥處於打開位置),並將其放置在斜坡上或便於升降鉆鋌時快速取用的地方。
第三十條 循環系統和液位監測儀器應符合下列要求:
(1)應配備鉆井液循環罐直讀刻度和液位報警裝置。
(2)Ⅰ級風險井必須配備泥漿加註計量裝置,實行起停鉆工作單制度。
(3)按照設計要求,配備液氣分離器和脫氣機。液氣分離器進出口管路采用法蘭連接,排氣管路(管徑不小於排氣口直徑)接在距井口出口50m處的當地季風下風方向,並設有點火裝置和防回火裝置。脫氣機安裝在鉆井液回收管線出口下方的循環罐上,排氣管線連接到井場邊緣。
第31條 井控裝置試壓:
(1)井控車間用清水試壓:環形防噴器(密封鉆桿)、閘板防噴器、加壓管匯試壓,防噴管線、內防噴工具試壓至額定工作壓力;節流管匯高低壓區按額定工作壓力分別試壓。穩定時間不小於10min,允許壓降≤0.7MPa,密封部位無明顯泄漏。
閘板防噴器、節流管匯、壓井管匯、鉆具內的防噴工具應進行低壓試驗,試驗壓力值為1.4~2.1MPa,穩壓時間不少於3min,允許壓降≤0.07MPa,密封部位無可見泄漏。
井上井控裝置應有試壓曲線和試壓合格證。
(2)現場安裝好的試壓:在不超過套管抗內壓強度80%的前提下,環形防噴器(密封鉆桿)的試壓達到額定工作壓力的70%;閘板防噴器(剪切閘板除外)、防噴管線、節流管匯和壓井管匯的試壓應達到額定工作壓力;放噴管線的試壓值不小於10MPa。p>
按照上述原則確定的試壓值大於30MPa時,井控裝置的試壓值取預期裸眼最高地層壓力值(不小於30MPa)。
按照上述原則確定的試壓值大於30MPa時,井控裝置的試壓值取預期裸眼最高地層壓力值(不小於30MPa)。
以上試壓穩壓時間均不小於10 min,允許壓降≤0.7 MPa,密封部位無明顯泄漏。
(c)後續井控裝置檢查測試壓力值應大於地面預計最大關井壓力(不小於14MPa)。
(四)每間隔60天對井控裝置進行壹次試壓檢查。
(五)更換井控設備承壓部件後,應當對井控裝置進行試壓檢查。
第三十二條 使用井控設備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壹)發現溢流後,應當立即關井。應先關閉環形防噴器,後關閉閘板防噴器,在確認閘板防噴器關閉正確後,再打開環形防噴器。環形防噴器不宜長時間關井,除非特殊情況,壹般不用於關閉空井。
(2)壹般情況下,封井時不允許移動或升降鉆具。在必須移動鉆具的特殊情況下,關閉環形防噴器或閘板防噴器時,在關井套管壓力不超過14MPa的條件下,允許上下移動鉆具,速度不超過0.2m/s,但不允許轉動鉆具或鉆具接頭穿過膠芯。套管壓力不超過7MPa時,使用環形防噴器進行無井壓上下鉆進時,應使用18°斜度接頭的鉆具,上下鉆進速度不得大於0.2m/s。
(3)帶手動鎖緊機構的閘板防噴器預計關井時間超過30min,應手動鎖緊閘板。
<>(三)帶手動閉鎖機構的閘板防墜器預計關井時間超過30min,應手動閉鎖閘板,開啟閘板前,應手動解鎖,閉鎖和解鎖均應壹次到位,然後回轉1/4~1/2圈。(四)井下有鉆具時,嚴禁關閉全封閉閘板防噴器。
(五)嚴禁打開防噴器釋放井內壓力。
(6)檢修裝有絞鏈側門的閘板式防噴器或更換閘板時,不能同時打開兩側門。
(七)閘板防噴器和並聯閘閥的二次密封,只能在密封失效、泄漏嚴重的緊急情況下使用,並能堵住泄漏,緊急情況解除後,立即清洗更換二次密封。
(八)平行閘閥啟閉結束後,應回轉1/4至1/2圈。其啟閉應壹次完成,不允許半開半閉和作為節流閥使用。
(九)壓井油管不能用於日常加註鉆井液;防噴管路、節流油管、壓井油管應采取防堵、防漏、防凍措施;在節流油管處用明顯標誌標明最大允許關井壓力值。
(j) 油井控制總管上的所有閘閥都應編號,並標明開啟和關閉狀態。
(xi)在鉆具組合中有鉆具止回閥的情況下下鉆時,每鉆20-30柱鉆桿加註壹次鉆井液。下鉆至主油氣層頂部時,應註入鉆井液,排出鉆具內空氣後,方可繼續下鉆。下鉆至井底也應註入鉆井液,然後再循環。
(十二)油(氣)井口裝置及其他井控裝置應經檢查、試壓合格後,方可安裝上井;油(氣)井口裝置在井內組裝時也應整體試壓,合格後方可投入使用。
(十三)防噴器及其控制系統的維護應按SY/T 5964《鉆井井控裝置組合成套、安裝、調試與維護》中的相應規定執行。
第三十三條 井控裝置的管理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壹)工程技術服務企業應當有專門機構負責井控裝置的管理、維護和定期現場檢查,並規定其具體職責範圍和管理制度。
(2)鉆井隊使用的井控裝置的管理和操作,應當由專人負責,明確崗位職責。
(三)必須建立井控設備、配件的出入庫檢查制度,應設立專門的配件倉庫和橡膠配件氣調倉庫,倉庫溫度應滿足配件和橡膠配件的存放要求。
(四)防噴器組、遙控控制臺、節流管匯、壓井管匯必須口井返廠檢驗。鉆具中的防噴器具每3個月返廠檢測壹次,壓井作業後立即返廠檢測。
第三十四條 所有井控設備及配件必須是集團公司有關部門認可的廠家生產的合格產品。防噴器的檢修必須按照SY/T6160《液壓防噴器檢修》標準執行,並嚴格執行集團公司《井控設備廢判管理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