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村總面積4.12平方公裏,耕地面積1800余畝,人口4192人。苗木花卉是該村的主導產業,是蕪湖市苗木花卉種植專業村。村內民營企業已具壹定規模,20多輛私家車開進農家樂。2006年,全村人均純收入5000元。 有清水、倪家巷2個自然村,村委會駐清水。全村276戶,70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0人。1949年8月與今天的青山村同為柴橋區泰清鄉清水村,1950年7月改為浯溪區,1956年3月屬青山鄉青山高級公社,1961年7月稱塔池公社清水大隊,1983年10月稱塔池公社清水村,1992年5月改稱浯溪區。 有耕地704畝,其中水田634畝,地70畝。1998 年工農業總產值 5792 萬元。全村共有耕地704畝,其中水田634畝,土地70畝,工農業總產值5792萬元。
清水自然村
268戶,68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9人。主姓孫,明朝萬歷年間從余姚占亭遷入。村南有河,水清見底,故名。又因村前原有陳思俊廟,故又稱廟後頭。
倪家巷自然村
黃泥巷地名不大。8戶,22人。主姓倪,清康熙年間(1662-1722)從嘉興遷入。地處山嶴中,狹長如巷,故名倪家巷。
杜家村自然村
位於新楔南4公裏,塅東南3.3公裏處。有杜家、元寶山北家、丁山下頭三個自然村,村委會駐杜家。247戶,64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7人。1949年與今呂澗村同屬柴橋區泰清鄉丁山村、1950年7月改稱泰清鄉丁山村
社清水管理區、1961年7月稱太極公社杜家大隊,1983年10月稱太極鄉杜家村,1992年5月更名為倮果鄉杜家村。有耕地651畝,其中水田580畝,旱地7l畝。1998年工農業總產值5112萬元。
杜家自然村
19l戶,49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6人。主要姓杜,明萬歷年間從鄞縣管河遷入。
元寶山北家自然村
23戶,60人。主姓貝,清道光年間(1821-1850)由新河村貝家遷入。原名貝家,為避免重名,1992年將村東有元寶山的l山改名為元寶山貝家。
定山頭下自然村
33戶,93人。主姓張,清乾隆年間(1736-1795)從寧波西門外張家灘遷入。因位於丁山北側,故名。[編輯本段] 4.四川省涼山州甘洛縣蓼臯鄉清水村 蓼臯鄉清水村位於甘洛縣蓼臯鄉北部,海拔2200多米,屬典型的高寒山區,東鄰團結鄉,北接海棠鄉正溪村,西連石棉縣。全村面積 22.4 公頃,其中森林面積 15 公頃,森林覆蓋率 67%。年平均氣溫 9℃,年平均降雨量 1450 毫米,現有耕地 2369 畝。轄 3 個村民小組,總戶數 124 戶總人口 759 人。四大畜存欄數4521頭(只),占全鄉總存欄的46%其中以牛羊為主,牛384頭牦牛234頭羊3900余只,是蓼蘭鄉畜牧業和農業的重要支柱,清水村地域廣闊,日照時間長,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主要生產玉米、馬鈴薯、蕎麥、白蕓豆等、是甘洛縣馬鈴薯產業化種植和白蕓豆基地建設規劃區之壹,其中,馬鈴薯產業化種植面積500畝,白蕓豆基地面積1200畝,也是蓼坪鄉農業產業化的支點。農林牧業發展前景極為廣闊。
近年來,清水村在鄉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上級聯系結對單位政法委的關心和幫助下,全村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在短短的五年時間裏,經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2006年,全村畜牧業產值198萬元;農業產值112萬元;人均收入1240元,均居全鄉第壹位。位。農牧業與2001年相比,整了不少。館坪鄉清水村從壹個落後的貧困山村,逐步發展成為館坪鄉的先進典型村。[編輯本段] 5、雲南省昆明市官渡區阿拉彜族鄉清水村 該行政村隸屬於官渡區阿拉彜族鄉,距鄉政府所在地 10 公裏,交通便利,有兩個村民小組。全村共有302戶,農村人口1223人,其中農民1223人,勞動力706人,其中從事第壹產業的有442人。
全村面積10.24平方公裏,海拔2025米,年平均氣溫13.5℃,年降水量90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蔬菜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1920 畝,人均耕地 1.6 畝,林地面積 9762 畝。2006 年,全村經濟總收入達 1.0937 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4064 元。2006 年,全村經濟總收入 1.0937 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4064 元。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靠采石和汽車運輸。[編輯本段]6、雲南省保山市騰沖縣清水鄉清水村清水村委會隸屬於騰沖縣清水鄉,位於鄉東北部,距鄉政府所在地1公裏,以鄉道為彈石公路,交通便利,距縣城9公裏。東鄰駱駝峰村,南鄰荊陳村,西鄰熱海,北鄰東山。轄蘇家營、樂仙沖、老街子等8個自然村10個村民小組。有農戶631戶,農村人口2566人,其中農業人口2422人,勞動力1431人,其中從事第壹產業995人。
全村土地面積13.27平方公裏,海拔1730米,年平均氣溫18℃,年降水量145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青稞等農作物。2006 年全村經濟收入 478.44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1550 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編輯本段] 7、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彌渡縣紅巖鄉清水村 該行政村隸屬彌渡縣紅巖鄉,位於該鎮西部,距鄉政府所在地29公裏,通往該鄉的公路為土路,交通不便,距縣城29公裏。東鄰大營,南鄰新街,西鄰溈山,北鄰鳳儀。轄9個村民小組。有487戶,農村人口1985人,其中農業人口1977人,勞動力1430人,其中從事第壹產業的480人。
全村土地面積19.47平方公裏,海拔2400米,年平均氣溫12.30℃,年降水量1200毫米,適宜種植核桃、花椒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393 畝,人均耕地 0.2 畝,林地面積 2.64 萬畝;2006 年,全村經濟總收入 71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602 元。農民收入主要依靠外出務工和林果。[編輯本段] 8、雲南省麗江市永勝縣期門鎮清水村 清水村委會是永勝縣期門鎮的壹個行政村,位於期門鎮最北端,永勝縣東山鄉東部、南側鄰期西街村委會,北側接永勝縣澄海鄉松關村,距鄉政府所在地11公裏,鄉道為二級柏油路,交通便利,距永勝縣城54公裏。轄大路村、街北村、街南村等11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1050戶,***4134人,其中農業總人口4057人,勞動力2098人。
清水村委會海拔1435米,年平均氣溫18℃,年降水量667.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大蒜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508畝,其中水田1045畝,旱地463畝,人均耕地0.36畝,***有經濟林果地67畝,全村農民收入以第三產業、種植業和養殖業收入為主,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24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00元。[編輯本段]9、雲南省臨滄市鳳慶縣大寺鄉清水村 該行政村隸屬於鳳慶縣大寺鄉,位於大寺鄉東部,距鄉政府所在地10公裏,至鄉道為彈石公路,距縣城16公裏,交通方便。東鄰德勒村,南鄰鳳山鄉,西鄰大寺村,北鄰馬莊、漭街村。轄豐樂、大田山、玉堂、石家、清水、劉家、上寨、中寨、祁木、馬箐、李家山、巖腳12個村民小組。有農戶504戶,農村人口2100人,其中農業人口2100人,勞動力1323人,其中從事第壹產業的勞動力850人。
全村土地面積9.92平方公裏,海拔1800米,年平均氣溫14℃,年降水量150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水稻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1705 畝,人均耕地 0.81 畝,林地 6900 畝。2006 年全村經濟收入 356.62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1427 元。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56.6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27元。[編輯本段] 10、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壽安鎮清水村 清水村位於壽安鎮西部,距鎮政府 2 公裏,緊靠老溫玉公路和進青快速通道。2005年由原哨樓村和原清水村合並而成。全村總人口1784人,總戶數612戶,轄10個村民小組,全村有10個黨小組,黨員**** 70人,勞動力1100余人,大部分剩余勞動力均充分就業。全村總面積1512.9畝,其中花卉苗木種植面積1450畝,糧食作物、蔬菜種植面積60余畝。村內有水泥路 5000 米,柏油路 2000 米,基礎設施基本完善。全村農業總產值900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4900元。
村委會積極開展規範化建設活動。村委會組織健全,設施配套,制度規範,檔案簿冊健全;經常組織村民進行文明公民素質教育,開展十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等創建評選活動。
近年來,清水村村委會在鄉政府的領導下,轄區內村莊治安、村容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原來村裏的 "臟亂差 "現象、蚊蠅鼠肆虐、偷盜搶撅猖獗的現象得到了明顯改善,現在村裏的道路硬化率提高了,綠化覆蓋率達100%,全村村民其樂融融,呈現出壹派鄰裏和睦的景象。
村黨支部、村委會先後被授予:"先進集體"、"奔小康黨支部稱號"、"紅旗支部"、"村民自治模範村"、"創先爭優先進集體"、"敬老模範村"、"保教創先先進集體"、"三個代表先進單位"、"黨員先鋒工程示範村 "等榮譽稱號。[編輯本段] 11.湖南省郴州市嘉禾縣塘村鎮清水村 清水村因面臨清澈的溪水而得名,原名清溪,後因與鄰市永州市藍山縣大洞管理區上清水村同名而改名清水。村委會駐清水,轄清水、功夫嶺等13個村民小組,總面積5.18平方公裏,耕地面積74.2公頃,466戶1864人。[1]
12.湖南省會同縣彭村鄉清水村
清水村,又名炎帝村、寶鴨沖、清水壩、白鷹山莊。村中有壹座山叫白鷹頭,山中有壹條溪叫清水溪,溪邊有壹座庵叫半庵堂,堂邊有壹座廟叫楊公廟。清水村以蘇姓居民為主,兼有張、唐、龍等外來姓氏。全村 ****360 戶,當地人的聖地--寶鴨沖有 36 戶居民,全村居民以侗族為主。每逢初壹十五,村裏人都要祭祀炎帝,名曰上香!每逢除夕夜,村裏人擡著楊公菩薩巡遊,走村串戶,往往上千人,十分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