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術是術的,最古的本草中並沒有白術和蒼術之分,在張仲景的《傷寒論》所用皆為白術,而《金匱要略》中皆為赤術,赤術也就是蒼術,在宋代《本草圖經》中已有“術,處處有之,以嵩山、茅山者為佳,春生苗,青色無桎,……莖作篙桿狀,青赤色,長2、3尺以來,夏開花,紫碧色,亦似紫薊花或黃白色者,入伏後佳、至秋而苗枯,根似姜,而傍有細根,及黑,心黃白色,中有膏液、紫色”。在宋《本草衍義》中已有蒼術單列的名稱,這說明了茅蒼術作為藥用的道地產品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並說其品質為最佳,根據現代科學的分析,茅蒼術根莖內揮發油的含量在3.25%,比白蒼術A. Iancea DC. Vor chinensis (Bge) Kitom 根莖中揮發油的含量為1.5%要高出很多。據藥理研究報導,表明其對於抗消化性潰爛,促進胃腸運動,降低血糖,抗氧化都有明顯的作用,在中醫藥中臨床認為其具有燥濕健脾,祛風濕,明目的功能,特別看重治療胃部疾患,茅蒼術是壹種傳統藥物。茅蒼術應是壹種常用藥材。但是在勾容茅山地區都很少見到,淪為瀕危種類之壹,為什麽呢?據我們分析具有壹下原因:
1.茅蒼術在茅山地區長期處於衍生狀態,蔬於管理,每年不斷采挖(雖然每年采挖量不大)而不知保護,因而資源已逐年減少(它與壹般毀滅性的采挖不同,是逐年減少的)。還有零星分布。
2.對茅蒼術的開發應用不夠,長期以來作為配伍藥,不像人參、黃芪那麽重要,市場並不興旺,所以沒有人來重視這種藥材資源的保護。
3.很少有人對茅山地區的茅蒼術進行研究,自生自滅,其質量不斷下降,失去了市場的競爭力。據了解,與湖北武當山的茅蒼術相比,其質量有較大的懸殊。
二、明黨參(Changium smgrhioides Wolff)為傘形科植物,又名土人參、紅黨、南沙參、粉沙參等
明黨參始載於《本草從析》稱其為土人參,清代《本草綱目拾遺》記載較祥,雲:“土人參,各地皆產,錢塘西湖南山尤多,春2、3月發苗如篙艾,而葉細小,本長2、3寸,作為綠色,映日有光,以期夏日采其根,入藥,俗名粉沙參,……”從《證治準繩》卻瘴消毒散用之,呼百丈光。 在20世紀50、60年代,江蘇南京已經成為明黨參的主要產地,以南京紫金山為主的周邊地區均有野生的明黨參分布。
明黨參根內含有多種脂肪酸和氨基酸以及多糖,據藥理研究認為它有提高人體免疫力功能及抗氧化,並能提高應激能力,也能提高胃腸蠕動的能力,中醫臨床上認為它有潤肺化痰、養陰和胃,解毒的功能。在民間常用作滋補品,與仙藥草和大棗通用,就可以治療頭痛。東南亞華僑、香港和澳門的居民也特別喜歡它,常以其作為禮品饋贈給親友,由於20世紀,市場的大量需求,而造成了無計劃的對野生資源的采挖,目前在其產地很難找到它們的蹤跡了,市場雖然還有這需要,但是這種植物已經處於瀕危,很難滿足需求。
三、北沙參(Glehnia Littoralis F.schmidl . ex. Miq),又名萊陽沙參,珊瑚菜等,傘形科植物
古代並沒有南北沙參之分,所指沙參應為桔梗科Adenopnora 多科植物。《藥品化儀》壹書記載:“北地沙土所產,故名沙參,皮微黃,內中白,條者佳。”這裏所說的應是本種,可見此種植物被視為北沙參已經有了100多年的歷史。本品以萊陽沙參為最佳。但是長期以來,我省連雲港海濱沙灘地區有豐富的北沙參資源,並成為我國北沙參的主要產區之壹,根據科學分析表明,其根內含有多種香豆糖類化合物以及北沙參多糖、磷脂,其中卵磷脂占磷脂的51%,在中醫臨床上認為其有養陰清肺,益胃固精,特別在治療陰虛咳嗽方面,療效更佳。北沙參在連雲港海灘地區,本來是壹種常見沙生植物,但由於多年以前連雲港地區進行圍海造田,對海沙地進行了改良,這樣壹來,北沙參的生長條件和生態環境有了改變,因而大批的北沙參逐漸消失,很難找到它們的蹤跡。
四、單葉蔓荊 (Vitextrifolia L.vor simplicifolia cham) 又名蔓荊子,為馬鞭木科植物
本品在我國最早的《神農本草經》中已有記載,其應用歷史已有2000多年,以果入藥,故稱蔓荊實。這種藥物也屬於常用藥物,常生於海灘沙灘,與同屬的牡荊生長於低山丘陵有所不同,根據科學分析,其葉和果實中含有牡荊子素,有關藥性報導雲其有較好的鎮痛、抗炎和降壓、抗氧化作用,在中醫藥臨床上認為其有疏散風熱,清醒頭目、止痛的功能,其治頭痛尤妙,連雲港的海濱沙灘地區曾經遍布這種沙生植物,因此就很自然的成為我國單葉蔓荊的主產區,但它與北沙參壹樣,由於圍海造田的緣故,也使原來沙生單葉蔓荊失去了生存的余地,而成為瀕危植物。
上面我們談到了這四種藥材,在江蘇曾經有過燦爛的過去,而且已成為江蘇的道地藥材,並得到全國的公認,但由於不同的原因,目前均已難找到它們的蹤跡,不久的將來,它們將在江蘇消失。
我們認為這四種藥材形成了江蘇道地藥材,不是壹個偶然的,而是壹個積累發展的過程,是很多人的血,和廣大人民的勞動所形成的,如果不是種種人為因素的幹擾,它們會發展的更好,所以目前這種情況不能不說是江蘇省經濟的壹個損失。我們大聲地呼籲應該盡快恢復這四種江蘇道地藥材資源、它還是我省特種藥材發展的壹個基礎。據我們所知,目前要恢復還不是太困難,但需要有關方面的重視。首先要立項,然後尋找基地,搜采種子,加速繁殖,並按照現代中藥的要求,將這四種瀕危道地藥材重新振作起來是為期不遠的。
野馬追是江蘇省著名的道地藥材之壹,全草入藥,是祛痰、止咳、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效果顯著的天然藥物,在臨床上具有很重要的應用價值.市場上該藥材的需求量很大,目前主要依靠人工栽培來滿足市場的需求.通過對江蘇省野馬追主要生產地區的生長環境與野馬追生物量之間相關性的分析,探討了土壤氮鉀含量、pH、間種等環境因素都對野馬追生物量的影響規律.結果顯示,野馬追適宜在微酸環境中生長,以pH6.0左右為最佳,不適與其他作物間種,土壤中堿解氮含量為28~30 mg/kg,速效鉀含量230~240mg/kg時有利於其生物量增加.人工栽培過程中應盡量滿足野馬追生物量增加的最適條件,提高野馬追引種馴化成功率,確保人工栽培野馬追的藥材品質和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