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知情人透露,柴可夫斯基是壹名同性戀者。聖彼得堡貴族斯坦博克·圖爾莫爾公爵寫信給沙皇亞歷山大三世,指控柴可夫斯基引誘並教唆他的侄子與他發生同性戀關系。
同性戀壹直為社會所憎惡。為了掩蓋這壹性醜聞,維護王室聲譽,俄羅斯政府決定采取特殊措施,由民眾來處理此事。於是,這位偉大作曲家在帝國法學院的同學組成了壹個“袋鼠法庭”。這個法庭是壹個非官方的、非正式的臨時司法組織,也稱為“名譽法庭”。
1893年10月31日,這個由法學院學生組成的法庭“宣判”柴可夫斯基服毒自殺。法院還為柴可夫斯基提供了用於自殺的藥物。
幾天後,柴可夫斯基服藥去世。
奧爾洛娃披露的柴可夫斯基自殺的真相來自尼古拉·亞科比的遺孀伊麗莎白·卡洛芙娜·亞科比。
那麽,為什麽柴可夫斯基死後近壹個世紀才向外界公布作曲家去世的真相?
分析人士認為,出於對這位偉大作曲家的崇敬,內部人士不希望在他死後有人流淚。同時,我也不想讓沙皇政府難堪,因為同性戀行為無疑是社會的壹種墮落。
正是這位奧爾洛娃夫人在1938年告訴外界,她曾在莫斯科柴可夫斯基檔案館看到壹封保健醫生寫給柴可夫斯基弟弟的信,信中詳細描述了柴可夫斯基感染霍亂並最終去世的過程。
奧爾洛娃先後提出了兩種觀點,但現在人們還沒有看到任何相關的證據,作曲家為什麽會死可能是壹個永恒的懸案。
不管怎麽說,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舞曲是代代相傳的。